目的 研究金雀異黃素( genistein , Gen) 與52氟尿嘧啶(52fluorouracil ,52FU) 對人胃癌細胞SGC-7901 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 法檢測Gen 和5-FU 對SGC-7901 細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周期分布,并在透射電鏡下觀察細胞超微結構改變。結果 Gen 和5-FU 單用或聯(lián)合應用對胃癌SGC27901 細胞的生長均有顯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劑量和時間依賴性。兩藥聯(lián)合應用時,當藥物效應在0. 2~0. 8 時,具有協(xié)同或相加作用(CI ≤1) ; 18. 8μmol/ L 的Gen 作用后,62. 97 %的SGC-7901 細胞阻滯在G2 / M 期; 8. 84μmol/ L 的52FU作用后,63. 76 %的SGC-7901 細胞阻滯在S 期; 3. 06 μmol/ L 的Gen 與7. 96 μmol/ L 的5-FU 聯(lián)合應用后,67. 46 %的SGC27901 細胞阻滯在G0 / G1 期。Gen 和52FU 均可誘導SGC-7901 細胞凋亡。結論 Gen 與5-FU 通過阻滯細胞周期和誘導細胞凋亡而抑制胃癌細胞的生長,對胃癌細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協(xié)同作用。
目的 探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體外誘導直腸癌HR8348細胞凋亡的作用及細胞凋亡與bcl-2、bcl-xl、bax及p53表達的關系。方法 經(jīng)5-FU處理HR8348細胞24 h后,用甲基綠-派若寧染色法和TUNEL法檢測細胞凋亡情況,并用SP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HR8348細胞中bcl-2、bcl-xl、bax和p53的表達。結果 HR8348細胞經(jīng)5-FU作用24 h后,細胞凋亡指數(shù)(AI)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5-FU作用不同時相bcl-2的表達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 不同時相bcl-xl的表達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比較稍降低; 而bax的表達評分結果隨時間延長明顯增加,24 h、36 h的表達評分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而p53在5-FU組和對照組各時相均未見表達。結論 5-FU具有誘導HR8348細胞凋亡的作用; 5-FU可能通過上調(diào)bax的表達并改變bax/bcl-xl的比值而誘導HR8348細胞凋亡。
目的觀察臨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對急性胰腺炎時炎癥相關性細胞因子紊亂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并探討免疫抑制劑治療胰腺炎的效果和機理。方法實驗用雄性SD 大鼠38只, 共分6組: 正常對照組(n=6); 胰腺炎組 (n=8),采用開腹胰管注射5%?;悄懰徕c制備急性胰腺炎動物模型; 余下4組(均為n=6)在胰腺炎誘導成功后0.5 h按靜脈注射藥物不同分為: 5Fu治療組、甲基強的松龍治療組、環(huán)磷酰胺治療組及氨甲碟呤治療組。手術后24 h處死動物,分別檢查血中TNFα、IL1、IL6、IL10、TGFβ及胰淀粉酶和胰腺濕重。結果在急性胰腺炎時,動物血中的炎癥性細胞因子和抗炎癥細胞因子均顯著增高,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后,上述細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血胰淀粉酶和胰腺濕重也明顯好轉。 結論免疫抑制劑可以抑制急性胰腺炎時異常增高的炎癥細胞因子和抗炎癥細胞因子。通過矯正免疫異常的方式緩解胰腺炎所致的病理生理紊亂,達到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目的。
目的 研究局部應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對損傷肌腱修復術后肌腱粘連和愈合的影響。方法 選用32只Leghorn雞,4月齡,體重1.5~1.7 kg。隨機分為A、B組(n=16)。將第Ⅱ、Ⅲ、Ⅳ趾趾深屈肌腱切斷以6-0尼龍線作改良Kessler法腱內(nèi)縫合,8-0縫線作肌腱周邊單純連續(xù)縫合,A組用25 mg/ml 5-FU浸泡的腦棉(大小為7 mm×20 mm×1 mm)貼合于肌腱修復部位腱鞘4次,每次1 min;B組為對照,局部用生理鹽水,方法同A組。分別于術后3、6周進行大體和組織學觀察、透射電鏡檢查及生物力學檢測。結果 術后3、6周大體和組織學觀察見A組粘連明顯減少,術后6周A組肌腱愈合優(yōu)良率為71.4%,B組肌腱愈合優(yōu)良率為42.8%,A組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3、6周肌腱滑動距離、康復順應性A組分別為4.85±1.31 mm、0.67±0.42 mm與5.74±1.61 mm、1.55±0.35 mm,B組分別為2.99±0.51 mm,0.24±0.14 mm與3.65±0.54 mm、1.22±016 mm,A組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周抗張力強度,A組20.28±4.92 N,B組21.29±4.88 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周抗張力強度,A組47.12±6.76 N,B組39.31±7.20 N,A組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5-FU可有效地減少肌腱粘連,無明顯抑制肌腱的內(nèi)源性愈合機制,是一種防治肌腱粘連理想的治療措施。
目的 研究毒性基因聯(lián)合前體藥物對人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HRPE)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討防治增生性玻璃體視網(wǎng)膜病變(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有效方法。 方法 分別將不同濃度胞嘧啶脫氨酶(cytosine deaminase, CD)基因、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 5-FC)加入第3 代體外培養(yǎng)的HRPE培養(yǎng)液中,以x-半乳糖甘酶(x-galactosidae, X-gal)與基因乳糖操縱子(lac operon,Lac Z)標記CD基因,通過檢測HRPE陽性感染率衡量腺病毒的轉導效率。甲基四唑鹽比色法(methylthiazolyl-terazollium,MTT)檢測細胞的增殖抑制率。 結果 CD基因?qū)RPE的轉染率呈劑量依賴性。CD基因轉染陽性的HRPE細胞可將5-FC轉變?yōu)?-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有效抑制體外培養(yǎng)的HRPE細胞增殖。本研究中所用的毒性基因聯(lián)合前體藥物治療系統(tǒng)對RPE細胞生長無明顯的旁觀效應。 結論 腺病毒載體作為高效載體,可選擇性將目的基因轉入細胞中。為藥物防治PVR形成提供了新思路。 (中華眼底病雜志,2003,19:168-171)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中使用絲裂霉素C(MMC) 與5-氟尿嘧啶(5-Fu) 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MEDLINE(1966~2008年10月)、EMbase(1966~2008年10月)、Cochrane協(xié)作網(wǎng)眼和視力組(2008年3期)數(shù)據(jù)庫及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1979~2008年10月),并采用手工檢索等方法收集會議文獻,收集所有相關隨機對照試驗。在評價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zhì)量后采用RevMan 5.0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9個隨機對照試驗,包括482例患者(495只患眼)。Meta分析結果表明,在手術失敗高風險組中,與MMC相比,5-Fu可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R=–5.74,95%CI(–9.91,–1.58)];應用MMC與5-Fu對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后眼壓降低率[WMD=–2.31,95%CI(–7.34,2.71)]、手術成功率[RR=1.13,95%CI(0.91,1.39)]、術后視力下降(≥3行)[RR=1.46,95%CI(0.43,4.94)]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手術失敗低風險組中,應用MMC與5-Fu在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后手術成功率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RR=1.10,95%CI(0.99,1.22);RR=1.00,95%CI(–6.21,8.21)]。結論 傳統(tǒng)性小梁切除術手術失敗高風險組和低風險組中,使用MMC和5-Fu對手術成功率、術后視力變化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高風險組中5-Fu可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MMC與5-Fu對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后眼壓降低率的作用何者更優(yōu)尚不確定。但在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中,兩種藥物用藥方式對藥代動力學的影響機制,以及經(jīng)濟學評價尚待進一步研究。因本系統(tǒng)評價納入研究病例數(shù)較少,上述結論有待更多設計嚴謹?shù)拇髽颖倦S機對照試驗加以驗證,以增強論證強度。
目的 研究自噬特異性抑制劑3-甲基腺嘌呤(3-MA)對5-氟尿嘧啶(5-FU)誘導肝癌細胞系SMMC7721凋亡的影響,并初步探討其機制。方法 利用單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技術,在熒光顯微鏡下對細胞自噬進行定性觀察;以CCK8法檢測3-MA抑制細胞自噬前后經(jīng)5-FU誘導SMMC7721細胞的存活,凋亡以AnnexinⅤ/PI流式細胞分析法檢測;以Western blot法分別檢測自噬特異性蛋白LC3及凋亡蛋白caspase-3活化片段和PARP裂解片段的表達。結果 5-FU處理肝癌SMMC7721細胞48h后,可誘導其發(fā)生自噬,細胞存活率為(60.73±2.65)%,凋亡率為(40.42±2.34)%;聯(lián)合應用3-MA處理48h后,可使肝癌SMMC7721細胞存活率明顯降低(P<0.01),為(42.31±1.32)%,而細胞凋亡率顯著增加(P<0.01),為(60.92±2.99)%,同時引起自噬特異性蛋白LC3-Ⅱ及凋亡蛋白caspase-3活化片段和PARP裂解片段表達增加,其灰度值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結論 自噬在5-FU誘導肝癌細胞系SMMC7721凋亡過程中起保護性作用,抑制自噬可提高肝癌SMMC7721細胞對5-FU的敏感性,其可能主要通過激活caspase-3及剪切PARP來實現(xiàn)的。因此,自噬特異性抑制劑3-MA可能為提高肝癌對5-FU的敏感性提供新思路。
目的 觀察結腸癌術中區(qū)域化療(regional chemotherapy, RC)中5-FU濃度及癌組織的病理學改變和Ki67蛋白的表達。 方法 RC組(n=20)行結腸癌根治術中經(jīng)區(qū)域動脈灌注含5-FU(15 mg/kg)和羥基喜樹堿(0.06 mg/kg)化療液100 ml,分別于注藥后2、5、10、20、30及60 min采集門靜脈血、周圍靜脈血、腹腔液和癌旁組織,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各樣本中5-FU濃度; 對照組(n=20)行結腸癌根治術中經(jīng)區(qū)域動脈灌注生理鹽水100 ml。 術后觀察2組結腸癌組織的病理學改變,并采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結腸癌組織中Ki-67蛋白的表達。結果灌注5-FU后2 min各樣本中即出現(xiàn)峰濃度,然后逐漸降低,腹腔液中5-FU濃度最高,門靜脈血次之,周圍靜脈血最低(Plt;0.01)。光鏡下見RC組癌細胞輕度核固縮、腫脹,細胞漿凝固、壞死,細胞間質(zhì)輕度水腫,炎性細胞浸潤,有5例病例可見輕度血管炎。 透射電鏡下見RC組癌細胞核腫脹,核異染色質(zhì)凝集,核周間隙擴大,胞質(zhì)線粒體腫脹,內(nèi)質(zhì)網(wǎng)擴張,高爾基復合體擴張。RC組結腸癌組織中Ki-67蛋白表達標記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結腸癌術中RC可使腹腔液和門靜脈血維持高的藥物濃度,改變癌組織的病理學形態(tài),降低Ki-67蛋白表達,對預防術中醫(yī)源性轉移和術后復發(fā)具有積極作用。
目的研究應用潘生丁(DP)阻斷平衡型核苷轉運載體(hENTs)后,5-氟尿嘧啶(5-FU)對胰腺癌細胞株Panc-1凋亡及細胞周期的影響。方法將Panc-1細胞分為hENTs未阻斷組和hENTs阻斷組,hENTs阻斷組再根據(jù)DP濃度分為5 μmol/L DP組和10 μmol/L DP組。各組細胞分別在含有1.5×106 ng/L 5-FU或不含5-FU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24 h后,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的凋亡率和細胞周期改變。結果①各組細胞凋亡檢測結果: 在含有1.5×106 ng/L 5-FU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24 h后,5 μmol/L 及10 μmol/L DP組的細胞凋亡率明顯高于未阻斷組(Plt;0.05),10 μmol/L DP組又明顯高于5 μmol/L DP組(Plt;0.05); 在不含5-FU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24 h后,各組之間細胞凋亡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②各組細胞周期檢測結果: 在含有1.5×106 ng/L 5-FU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24 h后,未阻斷組細胞進入合成期(S期)的比例減少,停滯在合成前期(G1期),5 μmol/L DP組及10 μmol/L DP組的細胞進入合成期(S期)的比例較未阻斷組進一步減少(Plt;0.05),且隨著DP濃度的增加,細胞進入合成期(S期)的比例減少得更多(Plt;0.05),5 μmol/L DP組和10 μmol/L DP組進入合成期(S期)的比例分別是未阻斷組的87.09%和74.06%。5-FU對細胞合成后期(G2期)的影響較小,除5 μmol/L DP組較未阻斷組G2期細胞數(shù)量增加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外,其余各組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 在不含5-FU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24 h后,各組細胞周期中各期無明顯改變,各組之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在胰腺癌細胞株Panc-1中,DP阻斷細胞膜上hENTs后,能顯著增強5-FU對胰腺癌細胞促凋亡作用及抑制胰腺癌細胞分裂增殖的作用,這種增強作用可能與阻斷hENTs后細胞內(nèi)5-FU濃度提高有關,而與DP本身作用無關。
目的 探討胃癌和結直腸癌患者根治性術中植入5氟尿嘧啶(5-FU)緩釋劑對術后肝腎功能、免疫功能、營養(yǎng)狀態(tài)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2009年1~6月期間確診為胃癌或結直腸癌并行根治術的患者65例(胃癌35例,結腸癌18例,直腸癌12例),隨機分為試驗組(n=25)和對照組(n=40)。試驗組術中腹腔內(nèi)植入5-FU緩釋劑400 mg。術前及術后第2天、第7天分別檢測肝腎功能、免疫功能及營養(yǎng)狀態(tài)并記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結果 2組患者在性別、腫瘤TNM分期、術前肝腎功能、營養(yǎng)及免疫指標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術后第2天試驗組的總蛋白水平和轉鐵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血尿素氮水平及IgM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 術后第7天試驗組淋巴細胞計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5),而總蛋白水平、Alb、CD4水平及IgA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試驗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術中植入5-FU緩釋劑治療胃癌及結直腸癌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術后并發(fā)癥和術后住院時間,但是對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影響腸道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