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雙側胸大肌內(nèi)側頭轉(zhuǎn)移術治療心臟術后并發(fā)胸骨哆開的方法。 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收治21例心臟外科術后并發(fā)胸骨骨髓炎和縱隔感染的胸骨哆開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齡為53~72 (64.5±7.8) 歲。施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 19例,心瓣膜置換術2例。采用清創(chuàng)、剔除壞死胸骨、保留部分或全部拔除胸骨固定鋼絲、游離雙側胸大肌內(nèi)側頭使之形成肌瓣并拉至中線位置無張力縫合,完全覆蓋胸骨,放置負壓吸引引流管,適時拔除,皮膚間斷縫合。 結果 21例患者胸大肌肌瓣全部成活,均于術后2周內(nèi)出院;20例術后愈合順利,1例拔除引流管后引流口形成竇道并感染,再次手術局部切除竇道后愈合。術后6個月隨訪,全組患者均胸骨固定,胸廓外形正常,無反常呼吸,未發(fā)現(xiàn)再發(fā)或遷延性感染。 結論 雙側胸大肌內(nèi)側頭轉(zhuǎn)移術是治療心臟外科手術后并發(fā)難治性胸骨哆開的一種確切、有效的手術方式。
目的 探討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最佳手術徑路選擇,總結臨床經(jīng)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 1970年9月至 2009年 9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 538例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手術徑路不同將其分為兩組,胸骨正中切口組: 324例,男 204例,女 120例,年齡( 44.5±10.0)歲;左胸前外側切口組: 214例,男 130例,女 84例,年齡( 46.5±6.8)歲。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心功能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胸骨正中切口組死亡 1例,術后 2 d死于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左胸前外側切口組死亡 9例,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呼吸衰竭 2例,低心排血量綜合征 2例,嚴重肺部感染 3例;1例于第 3次復發(fā)手術中發(fā)生左心室破裂死亡。胸骨正中切口組心功能較左胸前外側切口組明顯改善,中心靜脈壓較左胸前外側切口組降低,胸腔積液、肺炎和膿胸發(fā)生率均低于左胸前外側切口組( P< 0.05)。隨訪 385例(胸骨正中切口組 231例、左胸前外側切口組 154例),隨訪時間 3個月~ 15年,心功能明顯改善,均恢復正常工作和學習。胸骨正中切口組縮窄性心包炎復發(fā) 4例,左胸前外側切口組復發(fā) 17例,均經(jīng)相應的治療治愈或好轉(zhuǎn)。結論 心包剝脫術是治療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手段,胸骨正中切口徑路是外科治療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最佳的手術徑路。
摘要: 目的 探討經(jīng)胸骨正中切口心臟直視手術后發(fā)生乳糜胸的可能機制和治療經(jīng)驗,以減少術后乳糜胸的發(fā)生。 方法 回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8例經(jīng)胸骨正中切口徑路行心臟直視手術后發(fā)生乳糜胸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齡2個月~79歲,平均年齡144歲。所有患者均采用在禁食基礎上的保守治療,包括胸腔閉式引流、靜脈高營養(yǎng)、強心、利尿等綜合措施。 結果 住院時間7~130 d,胸腔引流時間4~35 d。全組死亡2例,其中死于心律失常、心搏驟停1例;因肺部感染、再次插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隨訪14例,隨訪時間2~10年,失訪2例。隨訪期間無乳糜胸復發(fā)或需二次手術者。 結論 經(jīng)胸骨正中切口徑路行心臟直視手術后發(fā)生乳糜胸可能與手術時損傷較小的淋巴側枝有關,采用禁食、胸腔閉式引流、靜脈高營養(yǎng)等保守治療效果滿意。
目的 總結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術一期治療主動脈縮窄合并心臟畸形的外科治療經(jīng)驗,以提高手術療效。 方法 199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術一期治療主動脈縮窄合并心臟畸形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齡31.9±11.7歲。合并的心臟畸形包括: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22例,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9例,動脈導管未閉5例,升主動脈瘤4例,室間隔缺損3例,冠心病2例。解剖外旁路移植術包括升主動脈腹主動脈旁路移植術22例,升主動脈心包后降主動脈旁路移植術9例。同期手術包括主動脈瓣置換術16例,主動脈根部置換術6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換術9例,升主動脈置換或成形術4例,動脈導管未閉縫合術5例,室間隔缺損修補術3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2例。 結果 住院死亡1例(3.2%),術后39 d死于感染性中毒性休克。術后上、下肢收縮壓壓差較術前明顯下降(13.7±10.2 mm Hg vs. 64.2±25.3 mm Hg,Plt;0.05)。隨訪27例,隨訪時間4~73個月,無晚期死亡、與人工血管相關的并發(fā)癥和再次手術患者。 結論 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術是一期治療成人及青少年主動脈縮窄合并心臟畸形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升主動脈腹主動脈旁路移植術及升主動脈心包后降主動脈旁路移植術均可獲得滿意療效。
目的 探討腹部正中切口兩層縫合法的臨床效果及與傳統(tǒng)切口四層縫合法的區(qū)別。 方法 采用隨機對照試驗方法,將2008 年1 月~ 2008 年4 月期間符合納入標準的124 例患者分為兩組,試驗組61 例,采用兩層縫合法,對照組63 例,采用四層縫合法。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基本情況、手術切口相關指標及術后全身/ 切口恢復指標的差異。 結果 術前兩組患者基線情況一致。術后兩組患者在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術后經(jīng)肛門排氣時間上,其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但在術后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的構成比上,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4)。兩組術后切口愈合級別以甲級愈合為主,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從術后切口并發(fā)癥角度看,兩組均無切口感染、切口異物肉芽腫形成和竇道形成,但對照組分別有切口活動性出血3例和切口裂開2 例,試驗組均為0 例;此外,試驗組出現(xiàn)切口液化的構成比也明顯少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3)。 結論 就腹部正中切口而言,兩層縫合法較傳統(tǒng)四層縫合法可能會為患者帶來更小的切口創(chuàng)傷,更少的切口異物刺激以及合理的解剖結構復位,從而具有更佳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但兩層縫合法是否還適用于其它類型傷口尚需進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總結胸心血管外科慢性傷口換藥的經(jīng)驗。方法:2008年11月2009年4月我科共發(fā)生12例手術切口裂開病例,使用貝復濟噴灑創(chuàng)面,藻酸鈣敷料填塞創(chuàng)面,外用二層敷料固定,根據(jù)滲液情況決定更換敷料的頻率,高滲出時每天更換,中等滲出時每2天更換,少量滲出時每3天更換。結果:本組12例患者,11例患者傷口均達到二期愈合,平均愈合時間為(12±2)天,另外1例轉(zhuǎn)燒傷科行植皮術,后愈合。結論:通過聯(lián)合使用貝復濟和藻酸鈣敷料,使本組病例的滲出減少,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迅速,傷口疼痛減輕或消失,傷口周圍皮膚免受浸漬,傷口快速愈合。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methods of using streptogenin spray and the alginate dressing on Cardiac wound disruption. Methods: Our department had 12 cases of wound disruption from the November 2008 to the April 2009, We sprinkled the streptogenin spray to wound, then filled wound with the alginate dressing, finally fix wound with gauze and adhesive tape.According to the volume of the exudation, we decided how often to change the dressings. When the exudation volume was high ,We changed the dressing every day; While medium, We changed every two days ; When low ,We changed every three days. Results:Eleven 11 of 12 wounds got second phase of healing,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12±2) days. Conclusion: Using of the Streptogenin spray and the alginate dressing on disruption wound can reduce the exudation volume and wound pain, meanwhile it can progress the growth of granulation , so the wounds healed quickly.
目的 總結應用原下腹部正中切口行腹膜前置網(wǎng)片修補腹股溝疝的經(jīng)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19例腹股溝疝類型、手術方法和術后復發(fā)資料。結果 傷口均一期愈合。隨訪1~66個月,無遠期傷口感染和疝復發(fā)。結論 經(jīng)原下腹部正中切口行腹膜前置網(wǎng)片修補腹股溝復雜性疝是一種安全和有效的手術方法,但需要術者對腹股溝解剖有透徹的了解和具有豐富的疝手術經(jīng)驗。
目的通過與開放經(jīng)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比較,探討旁正中切口微創(chuàng)TLIF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優(yōu)勢及近中期療效。 方法回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并符合選擇標準的54例單節(jié)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臨床資料,其中行開放TLIF 26例(開放組),旁正中切口微創(chuàng)TLIF 28例(微創(chuàng)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因以及病變節(jié)段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比較兩組手術創(chuàng)傷、全身炎性反應及肌肉損傷程度以及臨床療效、植骨融合情況。 結果術中開放組1例發(fā)生硬膜破裂,術后微創(chuàng)組1例出現(xiàn)L5神經(jīng)根損傷癥狀;兩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微創(chuàng)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術后引流量均顯著低于開放組(P<0.05)。術后24 h微創(chuàng)組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及肌肉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M,CK-MM)均顯著低于開放組(P<0.05);術后7 d,開放組CK-MM仍顯著高于微創(chuàng)組(P<0.05),白細胞計數(shù)及C反應蛋白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開放組隨訪時間1.2~3.1年,微創(chuàng)組1.4~2.9年。術后1年,兩組ODI及腰、腿痛VAS評分較術前明顯改善(P<0.05);除腿痛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微創(chuàng)組ODI及腰痛VAS評分顯著優(yōu)于開放組(P<0.05)。術后1年根據(jù)Suk標準,開放組椎間堅強融合18例、可能融合4例、不融合4例,椎間融合率為84.61%;微創(chuàng)組堅強融合21例、可能融合3例、不融合4例,椎間融合率為85.71%;兩組椎間融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72,P=0.821)。 結論與開放TLIF相比,旁正中微創(chuàng)TLIF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退變性疾病手術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近中期療效滿意。
目的探索延遲關胸在小兒心臟外科術后的應用及對胸骨正中傷口清創(chuàng)術發(fā)生率的影響。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廣東省人民醫(yī)院491例延遲關胸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333例、女158例,年齡1 d至153.37個月(5.68±17.24)個月;比較延遲關胸患者和非延遲關胸患者清創(chuàng)術發(fā)生率的差異。 結果454例患兒術畢延遲關胸,37例ICU緊急床邊開胸后延遲關胸。延遲關胸患兒中392例痊愈出院,8例患兒因家庭原因自動出院,91例死亡。延遲關胸患者中傷口清創(chuàng)術發(fā)生率高于非延遲關胸患者(χ2=6.693,P=0.010)。 結論延遲關胸是重癥心臟手術患兒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但會提高胸骨正中傷口清創(chuàng)術的發(fā)生率。
目的 對比縱隔腫物合并重癥肌無力的外科治療方法。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0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我院分別通過達芬奇機器人、胸腔鏡或胸骨正中切口行全胸腺切除、縱隔脂肪清除術 53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29 例、女 24 例,年齡 17~73 歲。根據(jù)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三組:A 組(機器人組,n=22),B 組(胸腔鏡組,n=12)和 C 組(胸骨正中切口組,n=19)。對比三組患者性別分布、年齡、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拔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重癥肌無力 Osserman 分型和術后肌無力緩解率等方面。 結果 所有患者均無圍手術期死亡。其中 C 組 1 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肌無力危象,積極治療后好轉(zhuǎn);B 組 1 例患者因術中損傷左側無名靜脈而中轉(zhuǎn)開胸。與 B 組及 C 組相比,A 組手術時間短、術中失血量少、術后第 1 d 引流量較少、拔管時間短,術后住院時間 A 組短于 C 組,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肌無力緩解率 A 組(88.9%)要高于 B 組(75.0%)和 C 組(76.9%),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 因為機器人獨特的微創(chuàng)優(yōu)勢,在本研究中,應用達芬奇機器人行縱隔腫物擴大切除術的重癥肌無力合并胸腺腫物患者,無論是從圍手術期的一些指標還是術后短期肌無力緩解率來看均優(yōu)于其余兩組。雖然數(shù)據(jù)還需要遠期效果及大量配對試驗證實。但不可否認的是,機器人手術一定是未來微創(chuàng)外科的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