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呼吸衰竭" 84條結果
  • 平均容積保證壓力支持模式無創(chuàng)通氣對超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療研究

    目的 比較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BiPAP)平均容積保證壓力支持(AVAPS)模式與同步/時間控制(S/T)模式在肥胖的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并發(fā)急性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療作用。 方法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入院治療且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25 kg/m2的COPD發(fā)生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6例,按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AVAPS組與S/T組。兩組的基礎治療相同,AVAPS組采用飛利浦偉康V60呼吸機BiPAP AVAPS模式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S/T組采用相同機型BiPAP S/T模式治療。分別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6、24、72 h的格拉斯高昏迷(GCS)評分變化、血氣分析結果、呼吸機監(jiān)測數(shù)據(jù)。 結果 AVAPS組患者在最初治療的6 h內(nèi)GCS評分高于S/T組[1 h:(13.2 ± 0.6)、(11.9 ± 0.6) 分,P<0.05;6 h:(13.8 ± 0.5)、(12.1 ± 0.6)分,P<0.05];24 h內(nèi)的動脈血氣酸堿度pH值改善[1 h:7.31 ± 0.03、7.26 ± 0.02,P<0.05;6 h:7.37 ± 0.05、7.31 ± 0.04,P<0.05];24 h:7.40 ± 0.04、7.33 ± 0.03,P<0.05]及二氧化碳分壓下降[1 h:(65.2 ± 5.1)、(69.5 ± 4.1)mm Hg(1 mm Hg=0.133 kPa),P<0.05;6 h:(61.4 ± 4.2)、(66.7 ± 4.3) mm Hg,P<0.05;24 h:(58.2 ± 4.5)、(64.3 ± 5.4) mm Hg,P<0.05)]優(yōu)于S/T組,24 h內(nèi)淺快呼吸指數(shù)低于S/T組[1 h:(35.2 ± 8.1)、(62.8 ± 13.2)次/(min·L),P<0.05];6 h(33.4 ± 7.8) 、(54.8 ± 11.6)次/(min·L),P<0.05],同時,減少了額外的人工參數(shù)調(diào)整次數(shù)[3.4 ± 1.1、1.2 ± 0.6),P<0.05] 結論 對超重的COPD合并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AVAPS模式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較S/T模式能更快地恢復意識水平,更快地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壓、改善pH值,同時減少了呼吸治療師的人工操作次數(shù)。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2: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60例護理效果觀察

    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及其預后之間的關系,為臨床提供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經(jīng)驗及病例資料。方法:對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60例確診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均采用貫序通氣治療,營養(yǎng)支持治療,以及常規(guī)氧療,根據(jù)護理期間營養(yǎng)支持治療中是否接受靜脈點滴脂肪乳而劃分為兩組,各30例。結果:接受完全腸道外營養(yǎng)患者的治療時間較未接受者短,治愈率優(yōu)于未接受者(927%比50%),沒有死亡者(0比10%)。結論:有效的護理方法,尤其是恰當?shù)臓I養(yǎng)支持治療,對慢肺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2: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納絡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療效

    目的:探討納絡酮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的臨床療效。方法: 72例COPD合并ARF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6例。治療組(A)常規(guī)給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在此基礎上加用納絡酮治療。對照組(B)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尼克沙米、洛貝林治療。連續(xù)觀察24 h,用藥前及用藥后4 h進行動脈血氣分析,記錄臨床表現(xiàn)改變,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A組患者血氣分析各項指標及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兩組間PaO2,PaCO2,pH存在顯著性差異(Plt;0.05)。納絡酮組無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結論:〖納絡酮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療效應。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2: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纖支鏡經(jīng)口引導氣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的臨床應用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纖支鏡經(jīng)口引導氣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237例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纖支鏡經(jīng)口引導氣管插管組(纖支鏡組)125例和喉鏡經(jīng)口引導氣管插管組(喉鏡組)112例,分別在纖支鏡和喉鏡引導下按常規(guī)進行氣管插管術。結果:纖支鏡組和喉鏡組一次獲得插管成功率分別為984%和920%(P<005),平均插管時間分別為(613±391) min 和(926±415) min(P<005)。纖支鏡組有5例患者出現(xiàn)咽喉部少量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喉鏡組共有12例發(fā)生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7%(P<005),其中齒、舌、咽或喉部損傷6例,反射性嘔吐致誤吸2例,單側肺通氣1例,插入食管2例,心跳呼吸驟停1例。結論:纖支鏡經(jīng)口引導氣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是一種簡便快速、成功率高和并發(fā)癥少的有效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under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through mouth in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Two hundreds and thirtyseven cases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group and laryngoscope group), 125 cases were intubated through mouth under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the others were intubated through mouth by laryngoscope. 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s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98.4% and 92.0%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P <005), the mean intubation timewere (613±391) min and (926±415) min respectively ( P < 005), 4 cases in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group appeared a little blood in throat,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32% 12 cases in the laryngoscope group had complications,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07%( P< 005). Among it, 6 cases had the injury of tooth, tongue, gullet and larynx.The cases of reflexvomiting were 2,pulmonary ventilation by single lung were 1, intubation in esophagus were 2, cardiopulmonary arrest were 1.Conclusions:Endotracheal intubation under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through mouth was accurate, the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effective for patients, and could be used widel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3:5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療效觀察

    目的:探討雙水平氣道正壓無創(chuàng)通氣(BiPAP)對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療價值。方法:66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分成通氣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祛痰、平喘、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呼吸興奮劑、低濃度持續(xù)吸氧等治療,通氣組除了常規(guī)治療外,加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BiPAP)治療,采用通氣口鼻面罩,設定參數(shù)S/T模式,呼吸頻率12~18次/min,氧流量3~5 L/min,吸氣壓(IPAP)10~18 cmH2O,呼氣壓(EPAP)3~6 cm H2O,最初3日持續(xù)使用呼吸機,病情好轉(zhuǎn)后6~20 h/d,通氣天數(shù)為5~12天,觀察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指標變化。結果:通氣組治療后血氣分析中pH值、SaO2、PaO2、PaCO2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lt;0.01),其改善幅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癥狀亦明顯改善。結論:雙水平氣道正壓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療效顯著。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3:5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腸外營養(yǎng)對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影響

    從加強醫(yī)療病房的危重患者中選取因呼吸衰竭而給予呼吸機支持的患者40例,隨機分為A組20例進行腸外營養(yǎng)(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療;B組20例未行PN治療。對通氣/換氣功能各指標進行分析,結果兩組患者的呼吸頻率、pH、PaO2、PaCO2及HCO3-無明顯差異;A組氧分壓與吸入氣氧濃度比值輕度降低,而肺泡-動脈氧壓差及肺內(nèi)分流明顯升高。提示PN中的脂肪乳和高糖可能是導致呼吸功能改變的重要因素。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雙相氣道正壓通氣、VV+與輔助-控制通氣、壓力支持通氣模式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比較

    目的 探討雙相氣道正壓通氣(Bilevel),VV+[自主呼吸與目標容量通氣的結合,由兩種不同的以容量為目標的呼吸方式組成:壓力調(diào)節(jié)容積控制(VC+)和容量支持通氣(VS)]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COPD急性呼吸衰竭需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患者63例,機械通氣支持24 h以上。首先應用輔助-控制(A/C)通氣模式進行機械通氣2~4 h,獲得適合于患者的基礎通氣參數(shù),同時測定基礎血流動力學和氧動力學參數(shù)。穩(wěn)定2~4 h后隨機選用Bilevel,VC+或A/C通氣模式,三種通氣模式下設置同樣參數(shù),相應分為Bilevel組、VC+組和A/C組。Bilevel組在撤機過程中,在每一個壓力水平,分別予以Bilevel模式和壓力支持通氣(PSV)模式,相應分為Bilevel組和PSV 1組。VC+組在撤機過程中,將通氣模式先后調(diào)整為VS模式和PSV模式,相應分為VS組和PSV 2組。每種模式持續(xù)30 min,穩(wěn)定后測定通氣功能和血氣參數(shù),同時監(jiān)測肺力學指標。結果 在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機械通氣治療初期,Bilevel,VC+下的氣道峰壓較A/C時的氣道峰壓明顯降低,而順應性較A/C時高。Bilevel和A/C對患者的肺泡通氣和氧合改善的效應無明顯差別。循環(huán)功能和血氣各指標兩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gt;0.05)。在撤機過程中,Bilevel,VV+產(chǎn)生的效應與PSV基本相同,其呼吸形式和血氣改變無顯著差異(Pgt;0.05)。結論 Bilevel和VV+模式治療COPD急性呼吸衰竭較A/C時的氣道峰壓低,順應性高,撤機過程中產(chǎn)生的效應和PSV基本相同,故可用于COPD急性呼吸衰竭治療的全過程。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11:3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癥昏迷的療效觀察

    目的 觀察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PPV)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療效。方法 對入選的32例COPD 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和42例COPD Ⅱ型呼吸衰竭非昏迷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行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輔助通氣(BiPAP),動態(tài)觀察治療前后動脈血氣、Glasgow昏迷評分(GCS)、NPPV天數(shù)、有效率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昏迷組32例患者中30例經(jīng)BiPAP通氣后好轉(zhuǎn)(2 h后意識轉(zhuǎn)清26例,3~8 h意識轉(zhuǎn)清3例,24 h后完全清醒1例),血氣分析指標好轉(zhuǎn),潮氣量、每分通氣量增加,通氣(9±4)d恢復至穩(wěn)定期狀態(tài),與非昏迷組(7±3)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但昏迷組胃腸脹氣的發(fā)生率高,較非昏迷組明顯增加(80.5%比10.6%,Pgt;0.05)。兩組間成功率沒有明顯差異(93.75%比97.62%,Pgt;0.05)。結論 COPD Ⅱ型呼吸衰竭并發(fā)高碳酸血癥昏迷不是NPPV治療的絕對禁忌證。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11:3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高頻振蕩通氣在成人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

    高頻通氣(HFV)是一種高通氣頻率和低潮氣量的通氣方式,其通氣頻率至少為機體正常呼吸頻率的4倍,而潮氣量近于或小于解剖死腔。其主要類型包括:高頻正壓通氣、高頻噴射通氣和高頻振蕩通氣等。其中,高頻振蕩通氣(HFOV)是目前公認的最先進高頻通氣技術,在臨床中應用最廣泛。

    發(fā)表時間:2016-09-14 11: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臨床研究

    目的 探討使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對需長期輔助機械通氣的患者進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可行性。方法 選擇2004年6月~2007年11月,因呼吸衰竭入住呼吸ICU,經(jīng)面罩機械通氣等方法撤機失敗或不能進行面罩機械通氣的11例患者,給予氣管切開,更換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觀察改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前后動脈血氣、住院時間、出院(或達到出院標準)后存活時間等指標。結果 無創(chuàng)通氣吸氣壓力設定為16~26 cm H2O,平均21.3 cm H2O,呼氣壓力4 cm H2O,呼吸頻率16次/min?;颊叩钠骄≡海ɑ蜻_到出院標準)時間為(91.5±50.2)d,改為BiPAP呼吸機后平均住院(或達到出院標準)時間為(23.5±12.2)d。出院(或達到出院標準)后平均存活時間為(353.1±296.5)d,截至隨訪結束(2008年1月13日)有4例患者仍存活。BiPAP呼吸機使用前后動脈血pH、PaCO2、PaO2及SaO2均無顯著差異(P均gt;0.05)。結論 對于臨床穩(wěn)定、仍需長期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過氣管切開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是可選擇的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9-14 11:5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9頁 上一頁 1 2 3 ... 9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