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郭仁宣" 7條結果
  • HMGB1 mRNA表達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大鼠腸黏膜ZO-1 mRNA及其蛋白表達的影響△

    目的 研究高遷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 mRNA表達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腸黏膜緊密連接蛋白-1 (zonula occludens protein-1,ZO-1)表達的影響,初步探討ANP時腸黏膜屏障損傷的可能機理。方法 將96只Wistar大鼠隨機(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ANP組、丙酮酸乙酯(EP)組及假手術組,3組均分別于術后6、12、24及48h時各抽取8只大鼠,取腹主動脈血和回腸組織。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淀粉酶(AMY)水平,采用改良酶學分光光度法檢測血漿D-乳酸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AB)比色法檢測回腸組織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觀察大鼠回腸組織的病理學改變,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SP法)觀察回腸組織ZO-1蛋白的表達,采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法檢測回腸組織HMGB1和ZO-1mRNA的表達。結果 各時相EP組大鼠的血AMY、D-乳酸和回腸組織MDA含量均低于ANP組(P<0.05)。6h時,ANP組大鼠回腸組織HMGB1mRNA的表達即上調(diào),但ZO-1mRNA的表達下調(diào);各時相EP組大鼠回腸組織HMGB1mRNA的表達水平均低于ANP組,但ZO-1mRNA的表達水平均高于ANP組(P<0.05)。各時相EP組大鼠回腸組織的病理學損傷均較ANP組明顯減輕。結論 ANP大鼠回腸黏膜組織中ZO-1表達下調(diào)是ANP大鼠腸黏膜屏障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與炎癥介質HMGB1的過度表達有關。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2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血管生成與膽囊癌發(fā)展和預后的關系

    目的 探討腫瘤微血管密度(MVD)與膽囊癌的侵襲轉移和預后的關系。方法 應用免疫組化法,用抗人因子Ⅷ相關抗原(FⅧRAg)的單克隆抗體測定42例人膽囊癌組織中的MVD,并分析其與膽囊癌各種病理因素及預后之間的關系。 結果 MVD與膽囊癌浸潤深度(P<0.05)、淋巴結轉移(P<0.01)和遠處轉移(P<0.05)密切相關,而與病理類型、分化程度無關(P>0.05); MVD>54.82的膽囊癌患者5年生存率較低。結論 腫瘤微血管密度與膽囊癌浸潤深度、淋巴結及遠處轉移密切相關,對判斷膽囊癌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5:2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應用MRCP結合常規(guī)MRI診斷Oddi括約肌狹窄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內(nèi)皮抑素、bFGF及CD34在膽囊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

    目的 探討內(nèi)皮抑素及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在膽囊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為膽囊癌的生物學治療探索理論依據(jù)。方法 運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內(nèi)皮抑素、bFGF及CD34在61例膽囊癌組織和10例正常膽囊組織中的表達,并通過CD34的表達計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它們與膽囊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結果 內(nèi)皮抑素在正常膽囊組織及膽囊癌組織中的表達陽性率分別為40.00%(4/10)及77.05%(47/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膽囊癌組織中,內(nèi)皮抑素的表達強度與其臨床分期及淋巴結轉移有關(P<0.05),與患者性別及年齡﹑腫瘤部位和大小及組織學分級無關(P>0.05)。bFGF在正常膽囊組織和膽囊癌組織中的表達陽性率分別為20.00%(2/10)及67.21%(41/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膽囊癌組織中,bFGF的表達強度與其臨床分期及淋巴結轉移有關(P<0.05),與患者性別及年齡﹑腫瘤部位和大小及組織學分級無關(P>0.05)。膽囊癌組織中MVD為(76.66±20.15)個/HP,明顯高于正常膽囊組織的(29.53±5.03)個/HP(P<0.01)。膽囊癌組織中,臨床分期Ⅲ~Ⅴ期的MVD為(80.53±17.98)個/HP,明顯高于Ⅰ+Ⅱ期的(46.79±5.38)個/HP(P<0.01); 有淋巴結轉移者的MVD為(94.60±7.28)個/HP,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的(58.12±9.24)個/HP (P<0.01); MVD在組織學分級G1〔(60.59±14.71)個/HP〕、G2〔(83.08±15.30)個/HP〕及G3〔(96.53±6.92)個/HP〕者間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MVD與患者性別及年齡﹑腫瘤部位及大小無關(P>0.05)。膽囊癌組織中內(nèi)皮抑素的表達與MVD有關(P<0.01),bFGF的表達亦與MVD有關(P<0.01)。結論 內(nèi)皮抑素、bFGF及CD34在膽囊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不同程度的作用,它們的檢測可給膽囊癌的早期診斷、惡性程度的判定和進一步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jù)。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表皮生長因子介導的NF-κB促進胰腺癌細胞MMP-9表達及侵襲的實驗研究

    目的 觀察表皮生長因子(EGF)對胰腺癌細胞增殖、黏附及侵襲力的影響及其對核因子-κB(NF-κB)和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表達的影響,探討EGF促進胰腺癌侵襲的相關機理。方法 通過細胞增殖、黏附及侵襲實驗,觀察在EGF影響下胰腺癌細胞黏附、增殖及侵襲能力變化; 通過RT-PCR、MMPs明膠酶譜分析、Western blot及EMSA,檢測胰腺癌細胞的MMP-2和MMP-9 mRNA及其蛋白表達以及NF-κB活性變化; 并觀察NF-κB抑制物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鹽(PDTC)對EGF誘導的胰腺癌細胞NF-κB活性、MMP-9 mRNA及其蛋白表達以及腫瘤細胞侵襲力的變化。結果 EGF能夠增強胰腺癌細胞的侵襲能力,具有劑量依賴性(P<0.05)。EGF對胰腺癌細胞的黏附力及增殖力無明顯影響。EGF處理后,腫瘤細胞的MMP-9蛋白和mRNA表達明顯升高,EGF濃度為50 ng/ml時,腫瘤細胞的MMP-9表達最強,但對MMP-2蛋白和mRNA的表達則無影響。隨著EGF濃度的增加,NF-κB活性增強,具有濃度依賴性(P<0.05)。與EGF單獨處理相比,經(jīng)PDTC和EGF共同處理后的胰腺癌細胞NF-κB活性與MMP-9蛋白和mRNA表達均降低; PDTC和EGF共同處理后的胰腺癌細胞侵襲力較EGF單獨處理和對照均減弱(P<0.05)。結論 EGF通過激活NF-κB的活性,誘導MMP-9表達,促進胰腺癌細胞的侵襲,而這一過程可以被PDTC抑制。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腹部淋巴管瘤21例診治分析

    目的總結腹部淋巴管瘤的診斷和治療。 方法回顧性分析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間收治的21例腹部淋巴管瘤患者的臨床資料。 結果21例患者中,行MRI檢查1例,發(fā)現(xiàn)肝右葉下方長T1長T2信號團影;行腹部超聲檢查16例,發(fā)現(xiàn)腹部囊狀無回聲腫物15例;行腹部CT檢查21例,均發(fā)現(xiàn)腹部囊性低密度腫物。21例患者術前診斷為腹部腫物18例,腹部淋巴管瘤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經(jīng)術后病理學檢查確診。腫瘤均為單發(fā)囊性,單房13例,多房8例;腫瘤4 cm×3 cm×3 cm~30 cm×20 cm×10 cm大。術后19例患者獲訪,隨訪時間4~48個月,中位數(shù)為18個月。隨訪期間所有患者均未復發(fā)。 結論腹部淋巴管瘤的術前診斷較困難,首選CT檢查。手術切除是其首選治療方式,腫瘤的完全切除是預防復發(fā)的關鍵。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膽囊膽固醇結石與肝細胞膽管膜上轉運子BSEP、MRP2和MDR3關系的研究

    目的探討肝細胞膽管膜上轉運子BSEP、MRP2和MDR3與膽囊膽固醇結石形成的關系。方法收集膽囊膽固醇結石患者的肝組織標本20例,正常肝組織標本10例。應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技術和Western blot技術檢測BSEP、MRP2及MDR3 mRNA和蛋白的表達。結果膽囊膽固醇結石患者肝組織中BSEP、MRP2和MDR3 的mRNA及蛋白表達均顯著低于正常肝組織(P<0.01)。結論 BSEP、MRP2和MDR3的表達降低可能與膽囊膽固醇結石的形成有關。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