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早期" 295條結果
  • 51例蘆山地震顱腦損傷傷員早期康復效果分析

    目的 收集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4·20”蘆山地震震后2周顱腦損傷傷員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特征和早期康復治療的療效進行分析,為應急醫(yī)學救援中顱腦損傷傷員的早期康復治療提供基線數據。方法 對2013年4月20日~5月3日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收治的392例蘆山地震傷員進行篩查,由腦外傷康復治療前移組對其中的顱腦損傷傷員進行床旁評估和早期康復治療,比較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和Rancho Los Amigos(RLA)認知功能分級情況。采用Excel軟件錄入數據,并使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共納入51例顱腦損傷傷員,年齡范圍3~84歲。顱腦損傷類型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41.2%)、顱內血腫(33.3%)和混合型(33.3%),其嚴重程度與顱腦損傷類型相關。腦震蕩GCS評分較高(13.25±0.62),彌漫性軸索損傷GCS評分較低(4.50±0.71)。100%傷員出現(xiàn)日常生活能力受限,74.51%傷員出現(xiàn)認知知覺功能障礙,9.80%傷員出現(xiàn)言語障礙,還有7.84%傷員出現(xiàn)吞咽障礙。經早期康復治療后,傷員的ADL評分(治療前34.82±20.58分,治療后69.63±22.29分)和RLA認知知覺功能分級(治療前4.16±1.24,治療后7.20±1.69)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 結論 蘆山地震顱腦損傷傷員的腦損傷類型多樣,且常合并存在,其嚴重程度與顱腦損傷類型相關。所有傷員常伴多種臨床問題和功能受限。早期康復治療安全有效,可迅速改善傷員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33例蘆山地震兒童傷員傷情特點及早期康復策略

    目的 調查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收治的33例≤14歲蘆山地震兒童傷員的傷情特點,并提出早期康復策略。方法 分析兒童地震傷員的受傷年齡、致傷原因、受傷情況,并采用改良巴氏指數評定量表調查其日常生活能力。結果 ① 華西醫(yī)院收治33例蘆山地震兒童傷員占該院收治地震傷員的10.28%,平均年齡7.24歲。其中四肢軀干骨折17例,顱腦損傷6例,軟組織損傷4例。② 主要致傷原因是高處墜物所致的砸傷和重物的壓砸傷;部分兒童在奔跑過程中出現(xiàn)摔傷,燙傷和墜落傷少見。③ 兒童傷員以簡單開放性損傷和骨折居多,多以四肢骨折為主(約占總例數的51.51%,腹腔臟器損傷僅1例)。④ 33例兒童傷員中,30例(占總數的90.9%)來自城鎮(zhèn)鄉(xiāng)村,其受傷原因多為房屋或院墻倒塌所致,因其結構強硬程度遠不及城市房屋,故發(fā)生重癥損傷的幾率較低、受傷程度較輕,重要臟器的損傷相對較小。結論 早期康復治療有利于防止并發(fā)癥和早期恢復功能,建議對兒童地震傷員進行早期康復治療,促進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預防并發(fā)癥。另外,在關注其康復訓練時,心理問題也需引起重視。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蘆山地震傷員中的應用

    蘆山地震發(fā)生后4周內,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共接診地震傷員400人次,其中入院治療325人,手術238臺(骨科手術202臺),危重傷員28人,重癥傷員1人。為了避免和減少傷員的并發(fā)癥,最大限度減少殘疾,實現(xiàn)早日康復,自震后28 h起,該院康復醫(yī)學科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早期康復護理流程:成立早期康復護理應急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職責;籌備早期康復護理技術人員,并進行科學化管理;建立早期康復護理信息平臺,做到信息暢通;加強與專業(yè)人士和社會團體的合作,使地震傷員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早期康復護理和治療。截至震后4周,傷愈康復出院178人次,占總接診傷員人次的44.5%;69例在醫(yī)院溫江院區(qū)住院的骨折術后傷員零死亡。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他汀類藥物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他汀類藥物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DKD)的療效。方法 計算機檢索Cochrane 圖書館臨床對照試驗資料庫(2009 年第2 期)、MEDLINE(1991 ~ 2009 年8 月)、EMbase(1991 ~ 2009 年8 月)、CBMdisc(1991 ~ 2009 年8 月)、CNKI(1994 ~ 2009 年8 月),手工檢索相關文獻,按納入與排除標準選擇隨機對照試驗(RCT)。評價質量及提取資料后,采用RevMan 4.2 軟件對數據進行Meta 分析。結果 初檢出281 篇文獻,經篩選最終納入22 篇文獻共25 個RCT,包括1 838 例患者。納入文獻總體質量不高,均為C 級。由于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效應量合并。Meta 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WMD= – 55.77,95%CI(– 74.20,– 37.34),Plt;0.000 01]、血肌酐(Scr)[WMD= – 4.34,95%CI(– 6.74,– 1.94),P=0.000 4]、C 反應蛋白(CRP)[WMD= – 1.48,95%CI(– 2.32,– 0.63),P=0.006]、總膽固醇(TC)[WMD= – 1.33,95%CI(– 1.75,– 0.91),Plt;0.000 01]以及甘油三脂(TG)[WMD= – 0.72,95%CI(– 1.17,– 0.27),P=0.002]較對照組均明顯降低。倒漏斗圖散點分布近似左右對稱,提示納入研究存在發(fā)表偏倚可能性小。納入的22 篇文獻共報道12 例患者出現(xiàn)轉氨酶升高,經保肝治療恢復正常,未見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的報道。結論 現(xiàn)有研究結果表明,他汀類藥物在調節(jié)早期DKD 患者血脂的同時,可以降低UAER 和Scr,具有腎臟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降低血CRP水平有關,不良反應輕微。由于本研究納入文獻的質量缺陷,尚需更多高質量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證實結論。

    發(fā)表時間:2016-08-25 02:5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早期胃癌的護理

    目的 總結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治療早期胃癌的護理經驗,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 方法 對2011年1月-12月20例接受ESD治療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及要點進行回顧性總結。 結果  20例患者均術后康復出院,其中1例術中發(fā)生穿孔,予鈦夾夾閉,后經保守療法痊愈。1例術后病理示:上皮內瘤變及黏膜內癌,追加外科手術。本組患者2個月后隨訪,內鏡復查無l例病變殘留及復發(fā)。 結論 護理行ESD早期胃癌患者,需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和嫻熟的操作技能,并采用周全有效的護理措施,方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高頻鉬靶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分析

    目的:探討早期乳腺癌高頻鉬靶X線的征象。方法:采用高頻鉬靶常規(guī)乳腺攝影,對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25例早期乳腺癌的X線表現(xiàn)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其中導管原位癌及導管原位伴早浸14例,浸潤性導管癌8例,小葉原位癌及小葉癌早浸3例。其X線影像表現(xiàn)為:單純簇狀鈣化者8例占32% (8/25),單純結節(jié)5例占20%(5/25),星芒征5例占20% (5/25),結節(jié)合并鈣化4例占16% (4/25),團片狀密度增高影3例12% (3/25)。結論:高頻鉬靶可以清晰地顯示早期乳腺癌的病變結構,是診斷早期乳腺癌首選而有效的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2: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上頸椎損傷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目的:探討上頸椎損傷的早期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方法:回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間收治住院的上頸椎損傷患者35例臨床資料,其中寰椎骨折6例,樞椎骨折24例,無骨折的寰樞關節(jié)脫位5例。除3例陳舊性齒狀突骨折和2例陳舊性寰樞關節(jié)脫位外,其余為新鮮損傷。評價其早期診治方法及其預后。結果:早期漏診6例,35例患者X線檢查后均需結合CT或MRI檢查完善診斷及分型。手術治療18例,其中5例為齒狀突骨折早期保守治療后改手術治療,2例為漏診的陳舊性寰樞關節(jié)脫位。非手術治愈16例,其中3例齒狀突骨折Ⅲ型畸形愈合。1例復合性損傷患者住院3月后診斷出寰樞關節(jié)脫位出院。33例得到4~38個月隨訪。隨訪的33例患者中,骨折患者均愈合,4例寰樞關節(jié)脫位患者脫位整復,上頸椎穩(wěn)定性均維持良好,神經功能改善。結論:重視上頸椎損傷患者影像檢查方法早期合理的分步選擇與充分利用,避免漏診。治療上,積極地整復骨折與脫位,盡早恢復上頸椎的穩(wěn)定性。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3:5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腹腔鏡與開腹結直腸癌切除術后早期炎癥性腸梗阻的診治

    目的 對比分析腹腔鏡與開腹結直腸癌切除術后早期炎癥性腸梗阻(EPISBO)的發(fā)生率,總結EPISBO的診治經驗。方法 非隨機同期對照分析同一組醫(yī)師連續(xù)實施的812例腹腔鏡結直腸癌切除術(LS組)與615例開腹結直腸癌切除術(OS組)患者的資料,比較2組EPISBO發(fā)生率的差異。結果 術后EPISBO總發(fā)生率為4.56%(65/1 427),均經保守治療治愈,無死亡病例。 LS組患者術后EPISBO的發(fā)生率為3.20%(26/812),低于OS組的6.34%(39/615),P<0.05。LS組患者術后EPISBO的治愈時間為(7.51±5.72) d,OS組為(8.12±5.74) d,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手術可降低EPISBO的發(fā)生率,EPISBO應以保守治療為主。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雙吻合器低位直腸癌前切除術后吻合口漏的早期診斷和防治措施

    目的 探討應用雙吻合器低位直腸癌前切除術后吻合口漏的早期診斷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05~2011年期間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160例應用雙吻合器行低位直腸癌前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本組患者術后發(fā)生吻合口漏13例(8.1%),發(fā)生吻合口漏的時間為術后 3~12d,平均7d;8例經保守治療后治愈,4 例經二次手術行結腸或回盲部造瘺后好轉,1 例于術后12d死亡。結論 直腸癌前切除術后吻合口漏的早期正確診斷和合理治療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關鍵;早期的造瘺手術和通暢引流是治愈吻合口漏的必要措施。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70歲以上老年胃癌患者術后早期停止胃腸減壓恢復腸內營養(yǎng)的臨床觀察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3: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30頁 上一頁 1 2 3 ... 30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