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穩(wěn)定的大鼠部分肝移植動脈化模型,并觀察術后病理變化。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并進行供體的腹腔動脈與受體的右腎動脈端端吻合,采用肝穿刺活檢技術于術后1 d、2 d、4 d及7 d行肝活檢。結果動物術后1周存活率為 85.4%。病理組織學檢查術后第2天可見細胞核有絲分裂象,第4天偶見細胞核有絲分裂象,第4、7天可見雙核細胞。結論通過技術改進,提高了模型建立的穩(wěn)定性。肝穿刺活檢技術是進行大鼠肝移植術后相關問題研究的簡便、安全、可行的方法。肝動脈的重建可能加速了移植肝的術后再生。
目的探討S腺苷蛋氨酸在肝硬變大鼠行部分肝葉切除后對肝細胞的再生及肝功能的影響。方法用40%四氯化碳誘導Wistar大 鼠肝硬變模型,而后將成模大鼠隨機分為肝硬變組(n=20)、治療1組〔S腺苷蛋氨酸10 mg/(kg·d),n=16〕及治療2組〔S腺 苷蛋氨酸20 mg/(kg·d),n=16〕,另設正常對照組(n=16)。4組大鼠均行30%左右肝葉切除。自手術當天起,治療1、2組分別肌 注S腺苷蛋氨酸10 mg/(kg·d)和20 mg/(kg·d),對照組肌注生理鹽水5 ml/d,共15 d。4組大鼠分別于術后15 d和30 d處死一 半,取血檢測Alb、ALT、TB、TBA及TNFα,同時在光鏡及電鏡下觀察肝組織的病理改變及超微結構變化。結果肝硬變組術后15 d和 30 d的TB、TBA、ALT及TNFα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 Alb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 治療1、2組術后 15 d的上述4項指標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但明顯低于肝硬變組(P<0.01),Alb水平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卻明顯高 于肝硬變組(P<0.01); 治療1、2組術后30 d上述各指標均接近正常對照組水平。TNFα和TB、TBA、ALT呈顯著正相關(r值分別 為 0.99、0.97、0.93, P<0.01),與Alb呈顯著負相關(r值為-0.88,P<0.01)。治療組光鏡觀察見肝小葉結構基本完整,有較 多的雙核肝細胞以及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電鏡觀察見粗面內質網(wǎng)及糖原增生,線粒體豐富。結論S腺苷蛋氨酸能促進肝葉切除術后 肝細胞的再生,可改善肝功能。
目的探討激素與肝再生的關系。方法收集和復習近年的有關文獻。結果激素與肝再生的關系十分密切,參與肝再生的過程,起促進或抑制肝再生的作用。結論激素是調節(jié)肝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的探討部分肝移植術后移植肝的再生問題。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實驗分為肝切除組(PLR組)、全肝移植組(OLT組)和部分肝移植組(POLT組)3組,分別于術后不同時間段取外周血檢測總膽紅素和谷丙轉氨酶水平; 取肝組織行組織學檢查及流式細胞儀檢測移植肝的增殖活性。結果移植術后1 w,肝功能酶學指標增高,后逐步降低; 組織學檢查術后可見單核細胞浸潤,特別在門靜脈周圍匯管區(qū),肝實質可見點狀壞死。術后1個月可見膽管增殖; PLR組和POLT組還可見二倍體和多倍體的肝細胞,中央小靜脈、肝竇和葉間靜脈輕度擴張。 PLR組和POLT組肝細胞均增生活躍,3組分別于術后1 d、2 d、4 d達到增殖高峰。結論部分移植肝和肝切除后肝臟具有同樣的增殖活性,但增殖高峰POLT組及OLT組均要晚于肝切除后的肝臟,但移植組增殖周期長。這可能是由于手術操作及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所致。而持續(xù)時間長可能與受體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和激素的調控相關。
目的 尋求促進肝細胞再生的有效藥物。方法 采用形態(tài)計量技術,3H-TdR活體摻入實驗以及動脈血酮體比率的變化來觀察重組生長激素(hGH)對肝再生的作用。結果 實驗組肝切除術后肝細胞核分裂指數(shù)、肝細胞核體積密度、新生肝細胞數(shù)目密度、動脈血酮體比率及3H-TdR活體摻入實驗結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結論 hGH對大鼠肝部分切除術后殘肝有促進其再生的作用。
目的 探討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對肝硬變肝葉切除術后肝功能改善和肝臟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肝硬變模型,然后行30%~40%肝切除,手術當天開始,實驗組應用rhGH,對照組應用等量生理鹽水代替,分別于術后第7、14及28天檢測其肝功能、動脈血酮體比值(AKBR)、再生肝與體重的比值(RL/W),并行光鏡、電鏡及肝細胞DNA圖像分析。另外,將施行肝切除術的39例患者隨機分為臨床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于術前1天、術后第1、14及28天測定其肝功能、血糖(Glu)、胰島素(RI)、前白蛋白(PA)及AKBR,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肝功能衰竭發(fā)生率、平均住院時間。結果 動物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AKBR值明顯增高(P<0.01); 術后第14及 28天時的總蛋白和PA水平及肝細胞有絲分裂率明顯升高(P<0.05); RL/W值也明顯增高(P<0.01),肝細胞DNA濃度明顯增高(P<0.05),雙核再生肝細胞及粗面內質網(wǎng)也增多。臨床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術后第7及14天患者血清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明顯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PA、Glu、RI及AKBR明顯升高(P<0.05)。結論 肝硬變肝葉切除術后使用重組人生長激素,能使肝功能改善并促進肝再生。
為觀察促肝細胞生長素(pHGF)對肝硬變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影響,應用IBASⅡ全自動圖像分析儀檢測肝硬變大鼠術后肝細胞DNA倍體率及肝臟組化染色后各組酶灰度值(OPTDM)的變化,并通過檢測血清谷丙轉氨酶(SGPT)及吲哚青綠15分鐘滯留率(ICG15)以了解殘肝功能。結果:實驗組(A組)3~4倍體肝細胞明顯減少,2倍體及多倍體肝細胞明顯增多;術后第1天各組酶灰度值無顯著差異,第2、5天琥珀酸脫氫酶(SDH)和乳酸脫氫酶(LDH)明顯增高,而堿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則明顯減少;A組術后第5天SGPT和ICG15明顯降低。本實驗結果提示:pHGF不僅能促使肝硬變大鼠肝切除后殘肝的再生,而且能夠促進再生肝細胞功能成熟及殘肝功能的恢復。
摘要: 由于羊水干細胞(AFSC)具有高度增殖能力、來源容易 、免疫原性弱、致瘤性低、符合倫理學等獨特優(yōu)勢,并與其它干細胞一樣存在多向分化潛能,在細胞治療或組織工程研究中展現(xiàn)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使其極有望成為心血管疾病再生醫(yī)學的理想種子細胞。羊水干細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盡管許多研究結果令人振奮,但將其應用于心血管疾病再生醫(yī)學中仍面臨許多挑戰(zhàn),在很多方面的研究亟需深入。我們總結了羊水干細胞的性質、獲取羊水的時機對羊水干細胞的影響、分離純化及鑒定方法,重點綜述羊水干細胞向心血管細胞分化的潛能及在心臟組織工程中的應用現(xiàn)狀和相關問題。
目的 探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MSCs)移植聯(lián)合透壁心肌打孔復合緩釋支架對急性心肌梗死后血運重建的作用,為臨床外科治療心肌梗死提供依據(jù)。 方法 建立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將24只豬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4組,每組6只,對照組:單純建立心肌梗死模型;MSCs組:心肌梗死后移植MSCs;透壁打孔再生血管術(TMDR)加支架組:心肌梗死后打孔加復合堿性生長因子(bFGF)肝素化緩釋抗凝支架置入;MSCs聯(lián)合TMDR加支架組:心肌梗死后打孔加復合bFGF的肝素化緩釋抗凝支架置入聯(lián)合MSCs移植。實驗后3個月檢測、分析4組的梗死區(qū)域心肌梗死面積和血管密度。 結果 術后3個月,病理組織學檢測顯示,MSCs組、TMDR加支架組和MSCs聯(lián)合TMDR加支架組梗死面積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27.9%±3.1% vs. 48.9%±2.7%,P=0.000;20.3%±1.7% vs. 48.9%±2.7%,P=0.000;12.5%±1.9% vs. 48.9%±2.7%,P=0.000),血管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8.4±1.2個/高倍視野 vs.4.5±1.4個/高倍視野,P=0.001;11.5±2.6個/高倍視野 vs.4.5±1.4個/高倍視野,P=0001; 15.6±1.4個/高倍視野vs.4.5±1.4個/高倍視野,P=0.000); 其中MSCs聯(lián)合TMDR加支架組梗死面積的減少和血管密度增加的程度較MSCs組和TMDR加支架組更明顯(P=0.010,0.020 )。 結論 MSCs移植聯(lián)合TMDR加復合bFGF的肝素化緩釋抗凝支架置入能減少心肌梗死面積,增加心肌梗死區(qū)域血管密度,從而提高MSCs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治療作用,為臨床外科治療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