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30例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手術前后血清甲狀腺激素(T3、T4)、促甲狀腺激素(TSH)、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甲狀腺微粒體抗體(TMA)及皮質醇進行測定。結果:行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后患者血清T3、T4、TMA、TGA在短期內迅速下降,皮質醇則在原低下的水平上更趨下降,而TSH的變化不大。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對非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的上述指標影響不大。因此,此類激素和抗體的測定對判斷手術效果及預防甲狀腺機能亢進危象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目的探討介入治療在肝外傷術后膽道出血和膽瘺并發(fā)癥中的作用。方法6例肝外傷術后膽道并發(fā)癥(膽道出血1例,膽瘺3例,膽道出血合并膽瘺2例)采用介入治療。膽道出血行肝動脈出血分支血管栓塞,膽瘺采用B超引導下穿刺置管引流。結果3 例膽道出血(肝動脈出血)血管成功栓塞,隨訪3~6個月未再發(fā)生出血。5例膽瘺行B超引導下穿刺置管引流,3例引流3~4周痊愈,1例因引流效果差改手術置管引流6周痊愈,1例伴膿腫者手術置管引流2個半月痊愈。結論介入治療是處理膽道出血和膽瘺并發(fā)癥的有效措施。
作者對30例梗阻性黃疸患者手術前后血清補體-3(C3)及血漿纖維結合蛋白(FN)水平進行了測定。結果顯示,與無黃疸膽系疾病患者相比,梗阻性黃疸患者C3及FN增高(P<0.01),術后C3明顯降低,持續(xù)兩周,術后第21天恢復術前水平;FN術后明顯下降,低水平持續(xù)1周,第二周恢復術前水平。而無黃疸病人術后C3及FN無明顯變化。作者認為梗阻性黃疸患者術前C3及FN高可能與潛在感染有關;術后C3和FN降低與炎癥反應消耗及手術抑制非特異性防御系統(tǒng)功能有關。
目的 探討選擇性出血動脈栓塞在處理創(chuàng)傷性肝臟破裂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間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63例創(chuàng)傷性肝臟破裂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首先采用股動脈穿刺插管,肝動脈造影顯示出血部位,然后將微導管放至出血分支動脈,注入栓塞劑,選擇性栓塞止血。結果 63例均順利完成肝動脈造影,顯示肝左動脈分支出血8例,肝右動脈分支出血39例,肝左、右動脈分支均有出血10例,6例未見明確出血。57例出血患者均完成栓塞并成功止血,其中1處栓塞36例,2處栓塞11例,3處及以上栓塞10例。6例無明確出血表現(xiàn)者未做栓塞。無繼發(fā)出血病例,無死亡病例。栓塞后1周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比容基本恢復正常。63例隨訪0.5~1年,無肝臟再出血,肝功能正常。結論 選擇性出血動脈栓塞是治療創(chuàng)傷性肝臟破裂出血的一種安全、有效以及微創(chuàng)的手段。
目的探討原發(fā)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進的合理治療方法。方法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67例原發(fā)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進患者,17例行肝切除聯(lián)合脾切除,7例行單純肝切除,43例行肝動脈栓塞化療聯(lián)合脾動脈栓塞。結果肝切除聯(lián)合脾切除組術后30 d患者脾功能亢進癥狀消失,外周血細胞恢復正常。單純肝切除組術后脾功能亢進癥狀加重,其中6例于術后3~7個月分別行脾動脈栓塞治療。肝動脈栓塞化療聯(lián)合脾動脈栓塞組治療后30 d 79%(34/43)的病例脾功能亢進癥狀改善,外周血細胞恢復正常。 結論原發(fā)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進的處理應爭取行肝切除聯(lián)合脾切除治療,如肝癌不能切除,則應爭取行肝動脈栓塞化療聯(lián)合脾動脈栓塞治療。
目的總結膽腸吻合口結石的相關因素及其糾正手術的方法。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間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7例膽腸吻合口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 結果7例患者中2例為膽總管-十二指腸側側吻合,1例為膽管-空腸側側Ω形吻合,4例為膽管-空腸Roux-en-Y吻合;4例膽總管未橫斷。結石直徑2.5~8 cm,平均4 cm。無手術死亡。隨訪6個月~8年,平均3年。無明顯膽管炎癥狀發(fā)作及結石復發(fā)。 結論膽腸吻合口結石的形成與手術方式有一定關系,處理方法是取盡結石、切除病灶和糾正原來有缺陷的手術方式。
目的 總結并進一步探討心臟死亡器官捐獻(DCD)獲取流程的初步經(jīng)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09年7月至 2012年1月期間廣州軍區(qū)總醫(yī)院28例DCD者的臨床資料、供體入選標準及器官獲取流程。結果 28例DCD供體均成功實施了器官捐獻,其中MaastrichtⅢ類 3例(10.7%),MaastrichtⅣ類1例(3.6%),腦-心雙死亡捐獻(DBCD)供體24例(85.7%)。3例MaastrichtⅢ類供體實施了標準DCD器官獲取流程(簡稱DCD流程),1例Maastricht Ⅳ類供體采用DBCD器官獲取流程(簡稱DBCD流程)非體外膜肺氧合(ECMO)模式,24例DBCD采用了DBCD流程ECMO模式。供體器官熱缺血時間:DBCD為0min,MaastrichtⅣ類為18min,MaastrichtⅢ類平均25min (22~28min)。本組共獲取了28個肝臟、40個腎臟、2個心臟,分別成功用于肝移植、腎移植和心臟移植。結論 我國DCD器官獲取可分為DCD流程和DBCD流程,后者又分為ECMO模式和非ECMO模式。ECMO模式可避免器官熱缺血損傷且沒有倫理學爭議,對我國公民DCD器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