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董穗欣" 2條結果
  • 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早期心肌肌鈣蛋白I檢測的臨床價值

    目的 探討心肌肌鈣蛋白Ⅰ (cTnI)在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后升高的臨床意義及其對患者早期預后的預測價值。 方法 選取2011年于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心臟外科行單純OPCAB手術的患者240例,其中男164例、女76例,年齡36~83 (62.07±8.24) 歲。監(jiān)測術后4~6 h、12~18 h血清cTnI水平,分析其相關影響因素及對術后早期預后的預測價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相關性分析及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術后4~6 h血清cTnI值(TNI0)為(1.28±0.40) ng/ml,術后12~18 h血清cTnI值(TNI1)為(3.60±0.74) ng/ml。以中值為切點使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橋血管數目是TNI0 (P=0.000)及TNI1 (P=0.010)的顯著影響因素,術后12~18 h的cTnI值與預后顯著相關(P<0.05),但相關關系并不密切(相關系數<0.5)。ROC曲線分析提示術后12~18 h的cTnI值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更大(P<0.05),術后12~18 h的cTnI>1.49 ng/ml對術后心電圖(ECG)改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使用及住院死亡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 結論 OPCAB術后早期cTnI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結合心電圖改變可用于早期診斷圍術期心肌梗死,對早期預后具有較大預測價值。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5:4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低射血分數患者接受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長期預后分析

    目的 總結低左心室射血分數(≤40%)冠心病患者行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的手術療效及預后相關因素?!》椒ā』仡櫺苑治?001~2004年在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行OPCAB的低射血分數患者順利出院63例的隨訪臨床資料,男48例,女15例;平均年齡(65.1±9.2)歲,左心室射血分數為33.8%±5.0%,對其長期隨訪,使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采用單因素對數秩檢驗(log-rank test)和Cox回歸模型分析影響患者長期預后的危險因素。 結果 隨訪時間3~107 (71.3±24.4)個月,失訪6例(9.5%)。隨訪期內死亡19例(30.2%),其中與心臟相關死亡10例(15.9%)。術后1年、3年、5年、8年的生存率分別為96.7% (61)、94.9% (60)、85.9% (55)、77.2% (53)。單因素分析表明,左心室射血分數≤30%、急性心肌梗死<30 d(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30 d內即接受手術)是影響患者遠期生存率的潛在危險因素(P<0.05)。Cox回歸分析表明,左心室射血分數≤30% (RR=4.662,P<0.05)及心肌梗死<30 d (RR=5.544,P<0.05)是擇期OPCAB患者術后發(fā)生心臟相關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Y論 低左心室射血分數冠心病患者行OPCAB治療效果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數≤30%及急性心肌梗死<30 d是擇期OPCAB患者術后發(fā)生心臟相關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5:5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