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奇" 6條結果
  • 造血干細胞動員對移植靜脈近期通暢率的影響

    目的 研究造血干細胞動員對移植靜脈近期通暢率和吻合口內膜增生程度的影響。 方法 將24只新西蘭大白兔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2只,每只兔建立雙側頸動靜脈移植模型,其中一側移植靜脈于移植前采用0.25%胰蛋白酶去內皮細胞處理。實驗組兔靜脈移植后24h開始皮下注射分泌型基因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0μg/kg),連續(xù)10d;對照組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術后觀察造血干細胞動員情況,包括外周血有核細胞計數,單個核細胞比率,移植靜脈的近期通暢和吻合口內膜增生情況。 結果 實驗組術后5d外周血有核細胞計數(t=8.406,P=0.000)和單個核細胞比率(t=31.267,P=0.000)較對照組明顯增加。 兩組內皮完整移植靜脈均有較高的通暢率;去內皮移植靜脈的通暢率明顯降低,實驗組通暢率高于對照組(67% vs.30%)。實驗結束實驗組去內皮移植靜脈吻合口搏動指數(PI)明顯低于對照組(t=2.958,P=0.009)。術后4周病理檢查顯示,兩組移植靜脈吻合口內膜均有不同程度地增生,去內皮移植靜脈內膜增生程度較重,實驗組去內皮移植靜脈再內皮化完全,吻合口內膜增生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t=3.413,P=0.004)。 結論 造血干細胞動員對移植靜脈有保護作用,可促進移植靜脈的再內皮化,提高近期通暢率,預防吻合口內膜增生引起的再狹窄。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1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右側并列心耳合并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一例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1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魚精蛋白毒性反應的防治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循證醫(yī)學理念下關于干預措施研究設計方案選擇的思考

    盡管來自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被認為是高級別的證據,但往往由于外推性較低而不能有效地運用于臨床實踐。隨機對照設計和非隨機設計提供的證據具有互補性和互參性,不同的研究設計適合不同的研究階段,回答不同的研究問題,評價干預措施時需根據研究目的、可行性、權衡不同設計模式的優(yōu)勢和不足,選擇合適的研究設計。

    發(fā)表時間:2016-09-07 11:0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第三代陶瓷關節(jié)假體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長期療效觀察

    目的總結采用第3代陶瓷關節(jié)假體行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療髖關節(jié)終末期疾病的中長期療效。 方法回顧分析2001年5月-2005年5月采用第3代陶瓷關節(jié)假體行THA的142例(148髖)患者臨床資料。男78例,女64例;年齡23~81歲,中位年齡57.2歲。股骨頭缺血性壞死73例(77髖),退行性骨關節(jié)炎35例(36髖),股骨頸骨折18例(18髖),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4例(15髖),化膿性髖關節(jié)后遺癥2例(2髖)。患者術前髖關節(jié)功能Harris評分為(58.3±12.9)分。 結果術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為7~12年,平均8.8年。末次隨訪時,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為(92.5±10.2)分,較術前顯著提高(t=—25.29,P=0.00);4髖出現腹股溝部疼痛,6髖發(fā)生大腿疼痛。術后發(fā)生髖臼假體無菌性松動2髖,髖關節(jié)脫位2髖,陶瓷股骨頭碎裂1髖,陶瓷異響1髖。假體翻修率為1.35%(3/148)。X線片復查示,2髖出現髖臼假體松動,4髖發(fā)現不連續(xù)透亮線,88髖可見骨長入;25髖股骨柄假體周圍見不連續(xù)透亮線,95髖可見骨長入,2髖出現皮質骨肥大,9髖發(fā)生股骨柄假體下沉,但下沉均未超過2 mm。 結論采用第3代陶瓷關節(jié)假體行THA是治療髖關節(jié)終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可獲得滿意的中長期療效以及較高的假體存留率。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經右胸切口微創(chuàng)二尖瓣置換術的學習曲線研究

    目的應用累積和分析法(cul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 analysis)監(jiān)測右胸切口微創(chuàng)二尖瓣置換術的手術質量,并分析其學習曲線。 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連續(xù)60例右胸切口微創(chuàng)二尖瓣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28~53(34.67±7.11)歲;心功能分級(NYHA)Ⅱ~Ⅳ級。二尖瓣狹窄31例,二尖瓣關閉不全19例,二尖瓣狹窄伴關閉不全10例。按手術時間順序為每一例患者進行編號,并分為A組、B組、C組,每組20例患者。收集并分析3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同時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方法及累積和分析曲線對手術質量進行分析。 結果C組主動脈阻斷時間、體外循環(huán)時間和手術時間明顯短于A組和B組[C組主動脈阻斷時間與A組比較:(50.35±2.30)min vs.(66.15±8.38)min;C組手術時間與B組比較:(167.50±4.63)min vs.(178.60±4.49)min,P<0.05];全部患者的院內死亡率為3.3%(2/60)。累積和分析法分析結果顯示,盡管在研究期間內,手術質量均在控制范圍內,但存在明顯的學習曲線效應,術者在進行了約45例手術實踐后,其手術累積失敗率低于80%警戒線,即其手術失敗率低于預期的10%。 結論微創(chuàng)二尖瓣手術是安全、有效的,而CUSUM法是一種簡單、監(jiān)控手術質量的統(tǒng)計方法。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