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討B(tài)MP-2 與膠原復合材料在骨骼肌中異位成骨預構骨肌皮瓣,修復自體下頜骨和皮膚復合缺損的可行性。 方法 4 ~ 6 周齡新西蘭白兔24 只,體重2.0 ~ 2.5 kg,雌雄不拘,隨機分成3 組,即實驗組、對照組和空白組(n=8)。將BMP-2 與膠原復合,植入兔背闊肌,預構異位新生骨組織,2、4、6 周后行X 線片、ALP、Von Kossa、CD31 免疫組織化學血管標記及組織學觀察。6 周后,實驗組動物于同側下頜骨體部制備2 cm × 3 cm 皮膚缺損,并形成直徑8 mm 洞穿性骨缺損;以同側胸背動脈體表投影為皮瓣縱軸,設計含預制新骨組織的背闊肌肌皮瓣,帶蒂移位修復下頜骨及皮膚復合缺損。對照組和空白組實驗動物下頜骨體部均造成直徑8 mm 的洞穿性骨缺損,對照組將復合組織瓣中的骨性部分游離移植修復缺損;空白組缺損不予修復。術后6 周,各組取材行四環(huán)素熒光染色、X 線攝片、組織學觀察以及新骨計量等,觀察骨和皮膚復合缺損修復效果。 結果 BMP-2 與膠原復合材料在兔背闊肌中4 ~ 6 周成骨,膠原材料于植入后3 ~ 5 周降解,成骨過程以軟骨成骨為主,新骨形態(tài)為編織骨,可見明顯的微血管分布。修復自體下頜骨缺損6 周后,實驗組皮膚及骨缺損均愈合良好,對照組缺損修復區(qū)基本骨化,空白組尚殘留大塊骨缺損;實驗組、對照組及空白組新骨計量分別為(1.594 ± 0.674)、(0.801 ± 0.036)和(0.079 ± 0.010)mm2,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 論 預構的骨肌皮瓣帶血管蒂移位修復兔自體下頜骨和皮膚復合缺損具有可行性和明顯優(yōu)勢,有望成為一種血管化骨移植的供區(qū)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