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曾涵江" 11條結果
  • MRI擴散加權成像對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評價

    目的 探討MRI擴散加權成像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新輔助化療(NAC)療效評價中的作用。方法 30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術前NAC治療前后均行MRI常規(guī)掃描及擴散加權成像檢查。由兩位有經(jīng)驗的影像醫(yī)師獨立分析對比NAC治療前后腫瘤最大徑及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的變化。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腫瘤最大徑及ADC值變化。結果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NAC治療前的腫瘤最大徑為(4.33±0.83) cm,治療后為(2.04±0.64) cm,其腫瘤最大徑明顯縮?。≒<0.001)。b=1 000時,NAC治療前后腫瘤平均ADC 值分別為(1.89±0.15) ×10-3mm2/s和(1.14±0.31) ×10-3mm2/s,NAC治療后病灶ADC 值減?。≒<0.05)。結論 MRI擴散加權成像可無創(chuàng)并準確地評價NAC的治療效果,有助于療效評價和手術決策。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低劑量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技術在兒童腎盂輸尿管交界部狹窄的應用評價

    目的 評估低劑量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技術(CTU)在評價兒童腎盂輸尿管交界部狹窄時降低兒童掃描劑量的程度以及其對CT圖像質量的影響。方法 掃描千伏恒定時(120kV),前瞻性按照檢查序號半隨機將30例腎盂輸尿管交界部狹窄患者按照受檢時不同掃描毫安(mA)數(shù)分成3組(115mA組、100mA組和75mA組)。分別統(tǒng)計靜脈期增強掃描時CT劑量權重指數(shù)(CTDIw)和劑量長度乘積(DLP)。圖像質量分為優(yōu)、良、差三級進行評判并記錄評價結果。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成組方差分析和秩和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115mA組、100mA組及75mA組的CTDIw分別為(7.63±0.83) mGy、(6.29±0.51) mGy和(4.72±0.18) mGy,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6.445,P=0.000);75mA組的CTDIw僅為115mA組的61.8% (P<0.001)。該3組的DLP 分別為(173.89±29.88) mGy?cm、(145.96±26.21) mGy?cm和(102.78±12.72) mGy?cm,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3.955,P=0.000);75mA組的DLP僅為115mA組的59.1% (P<0.001)。其他掃描條件和圖像后處理方式相同時,管電流低至75mA時CTU圖像質量并未減低,完全可滿足診斷要求。在圖像質量評估上,3位醫(yī)師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36)。結論 低劑量多排螺旋CTU在評價兒童腎盂輸尿管交界部狹窄時可有效降低CT劑量,減輕CTU檢查時多次CT掃描對兒童造成的輻射傷害,且并不犧牲圖像質量。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3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腎上腺髓脂瘤的CT表現(xiàn)及其病理基礎

    目的 探討腎上腺髓脂瘤的CT 特征及其病理基礎,以提高其CT診斷水平。方法 對12例經(jīng)手術及病理學檢查證實的腎上腺髓脂瘤患者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在CT 圖像上,觀察病變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密度、內(nèi)部結構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并結合病理學特征進行分析。結果 12例腎上腺髓脂瘤發(fā)生在左側2例,右側9例,雙側1例。CT特征表現(xiàn)為以脂肪密度為主的混雜密度腫塊。病理學檢查顯示腫瘤由成熟脂肪細胞和骨髓造血細胞組成。術前CT診斷與術后病理學檢查結果符合者為11/12例。結論 腎上腺髓脂瘤雖然較為少見,但其病理成分特殊,CT表現(xiàn)極具特征性,結合臨床和化驗檢查,術前完全能夠正確診斷。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2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MRI診斷價值

    目的 探討磁共振成像(MRI) 對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間在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放射科行MRI 檢查,且術后經(jīng)病理學檢查證實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75例患者的術前MRI檢查資料。結果 形態(tài)學分型:團塊型54例,結節(jié)型21例,囊實混合型0例。腫塊形狀:圓形3例,卵圓形9例,不規(guī)則形63例。邊緣:不規(guī)則66例,規(guī)則9例;呈微小分葉狀56例。腫塊內(nèi)有鈣化者1例。有淋巴結轉移者18例。MRI的T1WI呈低信號(65例)或等信號(10例),T2WI呈低信號(3例)或以稍高信號為主的混雜信號(72例),增強后大部分呈均勻強化(64例),部分呈不均勻強化(11例)。結論 通過分析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MRI成像特征,可為臨床診斷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提供有力的影像學證據(jù)。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3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后病理反應的評價

    本研究旨在探討采用擴散加權成像(DWI)的不同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測量方法,在評價和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NAC)療效中的價值。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集在我院經(jīng)核芯針穿刺活檢病理證實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并術前行NAC的患者71例,在NAC前后各階段行DWI磁共振檢查,分別采用平均ADC值法及低ADC值法測量組織ADC值。NAC后按Miller&Payne病理反應性分級標準分為組織學顯著反應(MHR)組與非組織學顯著反應(NMHR)組。結果顯示,NAC前、第2周期后、全程結束后,兩種ADC測量方法的結果具有高度的相關性,Pearson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699、0.749和0.895。自NAC第2周期結束后,兩種方法測量的MHR組及NMHR組ADC值的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采用平均ADC值法,MHR組與NMHR組間ADC值變化率于第2周期結束時未見明顯差異(P>0.05),而低ADC值法顯示第2周期結束時MHR組ADC變化率明顯高于NMHR組(P<0.05)。DWI可對NAC后乳腺癌組織的病理改變情況進行評估,而低ADC值法比平均ADC值法能更早地通過ADC值及其變化率對化療療效進行評估。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乳腺葉狀腫瘤X射線表現(xiàn)與臨床及病理對照分析

    目的 探討乳腺葉狀腫瘤X射線表現(xiàn)與其臨床及病理改變的相關性,以確定其不同特征及其病理組織學基礎,達到提高臨床診斷率及指導治療的目的。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28例乳腺葉狀腫瘤患者的臨床及X射線影像學資料,觀察其影像表現(xiàn)并與病理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結果 28例乳腺葉狀腫瘤中,良性17例,交界性8例,惡性3例。X射線攝片顯示瘤體26例,另外2例僅顯示單側乳腺非對稱致密影,其中23例均歸為BI-RADS 4類或4類以上。腫瘤直徑約2.8~10.2cm。以3cm為界,腫瘤直徑≥3cm者與<3cm者相比,出現(xiàn)良性與非良性葉狀腫瘤(交界性及惡性)的概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良性和非良性葉狀腫瘤的分葉狀況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然而非良性葉狀腫瘤多表現(xiàn)為邊界模糊腫塊(Ρ<0.05)。2例良性葉狀腫瘤見異常血管,1例良性葉狀腫瘤見鈣化,良性葉狀腫瘤(8/17)和非良性葉狀腫瘤(2/11)出現(xiàn)“透明暈”征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結論 乳腺葉狀腫瘤的一些典型 X射線表現(xiàn)結合臨床改變有利于早期發(fā)現(xiàn)病變,但良性與非良性葉狀腫瘤的影像學表現(xiàn)無明顯差異,該病的確認及組織學分型必須依靠病理學檢查。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3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乳頭溢液性乳腺癌的選擇性乳腺導管造影表現(xiàn)

    目的 探討選擇性乳腺導管造影對溢液性乳腺癌的診斷價值。 方法 回顧性分析病理確診的39例伴溢液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導管造影表現(xiàn)。 結果 39例中導管內(nèi)乳頭狀癌 7 例,導管內(nèi)癌13例,浸潤性導管癌19例。乳腺導管造影主要表現(xiàn)為:導管內(nèi)充盈缺損24例(61.5%),導管中斷15例(38.5%),僵硬或紊亂31例(79.5%),蟲蝕征18例(46.2%),潭湖征 4(10.3%),斷續(xù)征17例(43.6%),狹窄24例(61.5%),擴張22例(56.4%)。對于39例乳腺癌,單純?nèi)橄巽f靶平片診斷符合率為64.1%(25/39),導管造影診斷符合率為87.2%(34/39),高于前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于13例導管內(nèi)癌,單純?nèi)橄巽f靶平片診斷符合率為61.5%(8/13),導管造影診斷符合率為100%,高于前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選擇性乳腺導管造影可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對導管內(nèi)癌的早期診斷更具獨特診斷價值。

    發(fā)表時間:2017-01-18 08: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克羅恩病的典型影像學表現(xiàn)和臨床實踐

    發(fā)表時間:2021-04-30 10:4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克羅恩病與腸結核的MSCT表現(xiàn)及其臨床改變對比分析

    目的對比分析克羅恩病(Crohn disease,CD)及腸結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的多層螺旋CT(MSCT)表現(xiàn)特點,以提高對兩者的鑒別診斷水平。 方法回顧性分析經(jīng)手術及病理學檢查證實的38例CD及13例ITB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體征、實驗室檢查及MSCT表現(xiàn)特點,比較兩者的異同點。 結果MSCT征象對比結果顯示:①CD以腸管均勻增厚為主;ITB以不均勻增厚為主(P<0.05)。②CD以腸腔不規(guī)則狹窄為主;ITB以腸腔同軸狹窄為主(P<0.05)。③ITB較CD更易出現(xiàn)腸周淋巴結增大和強化,系膜血管增多、迂曲(P<0.05)。CD與ITB均可表現(xiàn)出腹痛、腹瀉、發(fā)熱、貧血、便血、消瘦;實驗室檢查中血沉升高、C-反應蛋白陽性、白蛋白降低以及腸道并發(fā)癥;其中CD便血更多見,腸結核更常合并肺結核(P<0.05)。 結論CD和腸結核具有相似的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結果;MSCT表現(xiàn)二者各有一定特點,綜合分析對兩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一定意義。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直腸MRI解剖及其在直腸癌中的臨床實踐

    目的幫助低年資放射科醫(yī)生和外科醫(yī)生更好地解讀直腸癌 MRI 圖像。方法對近年來有關 MR 影像在直腸癌領域中應用的指南、專家共識和研究進展進行闡釋。結果直腸 MRI 能夠準確評估一些可能影響患者治療的重要發(fā)現(xiàn),包括腫瘤到直腸系膜筋膜的距離、是否存在腸壁外血管侵犯、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等。結論直腸 MRI 是直腸癌臨床分期和多學科診療的重要基礎,外科醫(yī)生和放射科醫(yī)生必須要掌握關鍵的影像解剖基礎和臨床實踐要點,才能準確解讀直腸癌 MRI 的圖像信息。

    發(fā)表時間:2021-04-25 05:3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