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降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拔管所致血管迷走神經反射(vasovagal reflexs,VVR)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椒ā?011年1-3月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8例,試驗組62例,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拔管,試驗組除常規(guī)方法外根據患者不同情況予針對性護理干預?!〗Y果 120例患者中共發(fā)生VVR 10例,其中對照組發(fā)生8例,試驗組發(fā)生2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Y論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發(fā)生,提高手術成功率?!続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effects on reducing the vasovagal reflexs (VVRs) after the coronary stent extub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stenting between January and March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8)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oronary stent extubation and experiment group (n=62)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oronary stent extubation and profess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re. Results In 120 patients, VVRs occurred in 10 including 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lt;0.05). Conclusion The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with spec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vascular vagal reflex, and leads to a higher success rate of the surgery.
目的 探討機械性抽吸聯(lián)合支架植入治療急性髂、股靜脈血栓和閉塞的臨床效果及應用價值。方法 筆者所在醫(yī)院自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間,收治了273例急性髂、股靜脈血栓合并髂靜脈狹窄或閉塞患者,左側235例,右側38例。局麻下經皮穿刺患側股靜脈入路,對髂、股靜脈血栓,在導絲引導下插入8~14F鞘管行機械性抽吸,其中53例插入18~24F特大鞘管行機械性抽吸大塊機化性血栓。對股、腘靜脈血栓,經健側股靜脈在導絲抓捕技術輔助下,置入翻山鞘管至患側,在鞘管支撐下導絲輕柔地越過瓣膜插至患側腘靜脈處,沿導絲置入Fogarty球囊導管,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透視下順應靜脈瓣膜方向將血栓拉至患側髂靜脈內,再經患側股靜脈進行機械性抽吸血栓。在髂靜脈血栓機械性清除后,對造影顯示的血管狹窄或閉塞段,再進行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結果 血栓完全清除(Ⅲ級)219例(80.22%),部分清除(Ⅱ級)49例(17.95%),清除最少(Ⅰ級)5例(1.83%)。支架植入后,治愈235例(86.08%),顯效29例(10.62%),好轉7例(2.57%),無效2例(0.73%)。總有效率為99.27%(271/273),平均住院時間7.5d,患肢腫脹和疼痛均于介入治療后1~2d內開始消退或減輕。隨訪療效:3~6個月血流通暢259例(94.87%);7~12個月血流通暢254例(93.73%),13~24個月血流通暢236例(87.08%),25~36個月血流通暢228例 (84.13%)。結論 機械性抽吸聯(lián)合支架植入治療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和髂靜脈閉塞,療效顯著、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目的研究導致患者冠脈支架植入術后冠脈事件復發(fā)的相關危險因素。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心內科行冠狀動脈造影術(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復查CAG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曾因冠心病在我院行冠脈支架植入術且有完整的CAG影像資料以及其他相關臨床資料。根據患者臨床資料及CAG影像資料,將患者分為冠脈事件組與無冠脈事件組。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 16.0軟件,并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危險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 結果共納入115例患者,其中發(fā)生冠脈事件組50例,未發(fā)生冠脈事件組65例。發(fā)生冠脈事件組患者的基線水平及復查CAG時的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水平均明顯低于無冠脈事件組(P<0.05或P<0.01)。冠脈病變加重需血運重建患者的基線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及復查CAG時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水平均顯著低于無冠脈病事件的患者(P<0.05或P<0.01);支架內再狹窄患者的基線及復查CAG時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水平均顯著低于無冠脈事件的患者(P<0.05)。對冠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的基線資料及復查時的臨床資料進行二分類logistic向前逐步回歸分析,結果發(fā)現多支血管病變[二支病變:OR=10.094,95%CI(2.498,40.798),P=0.001;三支病變:OR=16.047,95%CI(4.121,62.481),P=0.000]、復查時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水平[OR=0.873,95%CI(0.773,0.987),P=0.03]均是冠脈事件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多支血管病變以及復查時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水平是冠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冠脈事件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
目的系統(tǒng)評價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與藥物洗脫性支架植入術(DES-PCI)治療冠脈多支病變患者的長期療效。 方法計算機檢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數據庫,搜集有關CABG與DES-PCI治療冠脈多支病變的相關隨機對照試驗(RCT),檢索時限均為從建庫至2015年10月。由2位評價員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和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后,采用RevMan 5.2軟件進行Meta分析。 結果最終納入7個RCT,共5 723例患者,其中CABG組2 887例,DES-PCI組2 836例。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DES-PCI組比較,CABG組術后1年靶血管再次血運重建率[OR=0.39,95%CI(0.31,0.48),P<0.000 01]、術后5年病死率[OR=0.78,95%CI(0.65,0.94),P=0.008],以及術后5年心肌梗死發(fā)生率[OR=0.46,95%CI(0.37,0.58),P<0.000 01] 均明顯更低,但CABG組術后1年、2年及5年腦卒中發(fā)生率明顯高于DES-PCI組(P均<0.05)。 結論現有證據表明,CABG的長期療效優(yōu)于DES-PCI,但CABG腦卒中發(fā)生風險更高。受納入研究質量和數量所限,上述結論仍需開展更多高質量的RCT加以驗證。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內鏡下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檢索外文數據庫 MedLine、Embase、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 以及中文數據庫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檢索時限從建庫至 2015 年 12 月。由 2 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和評價文獻,然后應用 RevMan 5.3 統(tǒng)計軟件進行 meta 分析。 結果 共有 4 篇文獻總共 343 例患者納入本 meta 分析,其中球囊擴張組 176 例,支架植入組 167 例。meta 分析結果顯示,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的術后短期(術后 1 個月內)癥狀緩解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R=1.03,95%CI(0.95,1.12),P=0.53〕,支架植入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的術后 2 年癥狀緩解率優(yōu)于球囊擴張治療者〔RR=0.77,95%CI(0.64,0.92),P=0.005〕,但支架植入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球囊擴張治療者〔RR=0.52,95%CI(0.40,0.69),P<0.000 01〕。 結論 盡管本 meta 分析有諸多不足,但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治療賁門失弛緩癥在短期內均同等有效。從長期來看,支架植入治療賁門失弛緩癥較球囊擴張的效果更好,但只是會發(fā)生更多的并發(fā)癥。因而在以后的臨床診療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療效、風險及患者的身體狀況和需求;在治療過程中,應及時注意不良反應,做好充足準備,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若當并發(fā)癥發(fā)生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對癥治療。
目的 探究應用快速康復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理念優(yōu)化心臟介入圍術期流程對橈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方法 將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5 月于我科行橈動脈支架植入術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 FTS 組,每組各 95 例。其中對照組,男 60 例、女 35 例,年齡 35~88(65.2±9.6)歲;FTS 組,男 62 例、女 33 例,年齡 34~86(61.5±11.3)歲。對照組實施圍術期常規(guī)處理措施,FTS 組運用快速康復理念進行流程優(yōu)化干預,對患者入院前、住院期間及出院后疾病康復進行針對性的個體化管理,比較分析兩組的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術后并發(fā)癥、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住院率。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FTS 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術后并發(fā)癥降低,住院滿意度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再住院率降低,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FTS 理念應用于心臟介入對圍術期進行流程優(yōu)化,可有效降低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縮短住院時間,有效避免心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有利于患者的心臟康復。
目的分析分期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相較單獨行CABG對術前有腦卒中史且合并頸動脈狹窄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颊叩慕诤瓦h期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2017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臟外科55例術前有腦卒中史且合并頸動脈狹窄的分期行CABG+CAS和單獨行CABG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8例、女7例,年齡(67.62±7.06)歲。分期CABG+CAS組有13例患者,單獨CABG組有42例患者。比較兩組患者在圍手術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和長期生存中的差異,并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確定長期不良事件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分期CABG+CAS組1例(7.69%)患者發(fā)生圍手術期不良事件,而單獨CABG組有4例(9.52%)患者(P=0.84)。平均隨訪時間(67.84±37.99)個月,在隨訪期間,分期CABG+CAS組患者的長期生存率明顯高于單獨CABG組(P=0.02),分期CABG+CAS術的長期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為單獨CABG術的0.22倍[95%CI(0.05,0.92),P=0.04]。結論分期CABG+CAS在不增加圍手術期風險的同時顯著改善了患者長期生存預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但仍需要前瞻性隨機研究來進一步證實這一發(fā)現。
目的 探討對接受全弓置換術和冷凍象鼻支架(frozen elephant trunk,FET)植入術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入院后2 h內D-二聚體水平與早期住院主要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events,MAEs)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收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2017年9月—2022年12月接受全弓置換術和FET植入術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接受全足弓置換術和FET植入術后有無發(fā)生院內MAEs進行分組,未發(fā)生院內MAEs為對照組,發(fā)生院內MAEs為觀察組。比較兩組圍術期數據,采用單因素和二元 logistic 回歸分析來研究院內MAEs(住院死亡、胃腸道出血、截癱、急性腎功能衰竭、低心排血量綜合征、腦血管意外、呼吸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和嚴重感染)的危險因素,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UC)評價預測價值。結果 納入218患者,男 157例、女61例,平均年齡(51.54±9.79)歲。對照組152例,觀察組66例。院內MAEs發(fā)生率為30.3%,住院死亡率為2.8%(6/218),觀察組的D-二聚體和乳酸水平、體外循環(huán)時間、主動脈阻斷時間和住ICU時間均高于或長于對照組(P=0.013),多因素 logistic分析顯示D-二聚體[OR=1.077,95%CI(1.020,1.137),P<0.05]是接受全弓置換術和FET植入術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發(fā)生院內MAEs的獨立危險因素,入院后2 h內的D-二聚體水平預測患者院內MAEs的AUC為0.83[95%CI(0.736,0.870),P<0.05],最佳臨界點為 2.2 μg/mL,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84.8%和73.0%。結論 血清 D-二聚體水平是接受全弓置換術和FET植入術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院內MAEs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助于臨床醫(yī)生優(yōu)化風險評估和臨床圍術期管理,減少早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