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評價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的療效。 方法 將2012年1月-5月收治的150例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隨機分為A、B、C組。A組給予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B組給予碳酸鈣D3片治療,C組給予鹽酸氨基葡萄糖聯(lián)合碳酸鈣D3片治療,療程8周。3組患者膝關節(jié)疼痛發(fā)作時服用塞來昔布并記錄用量。比較試驗前后3組患者骨關節(jié)炎指數(shù)評分(WOMAC)以及第1、8周塞來昔布用量變化情況。 結果 3組患者WOMAC總分、疼痛程度評分、關節(jié)僵硬程度評分、日?;顒永щy程度評分改善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jīng)過8周治療,塞來昔布每周用量減少值A、B、C組分別為(0.41 ± 0.17)、(0.16 ± 0.22)、(0.46 ± 0.19)g,A、C組高于B組(P<0.01),A、C組每周用量減少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短期使用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在關節(jié)疼痛、僵硬及功能改善方面并不優(yōu)于碳酸鈣D3片,但可通過減少非甾體抗炎藥物用量,使患者獲益。
目的觀察秋水仙堿聯(lián)合依托芬那酯凝膠對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將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5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隨機分為A、B、C組,每組各50例。A組采用秋水仙堿、B組采用秋水仙堿+依托芬那酯凝膠、C組采用秋水仙堿+依托考昔進行治療。對3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jié)疼痛、觸痛、健康質(zhì)量評估和患者與研究者對總體療效的評價進行比較。 結果A、B、C組因不良事件分別脫落2、3、7例,故實際完成試驗的患者為:A組48例,B組47例,C組43例。3組患者經(jīng)7 d治療后疼痛的主客觀評估均有明顯緩解,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療效的主觀評估中,B組患者評分最高,優(yōu)于A、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0.025)。而對療效的客觀評估則3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021,P=0.908)。對關節(jié)腫脹的評估則是C組改善優(yōu)于A、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1、0.034)。3組患者健康質(zhì)量評估量表評估結果相似。研究結束時3組中C反應蛋白和紅細胞沉降率都有下降,但僅A、C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在C組最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秋水仙堿聯(lián)合依托芬那酯凝膠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與秋水仙堿聯(lián)合依托考昔相當,但安全性更好。
目的分析血小板生成素(TPO)及其抗體與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PSS)患者血小板減少的相關性。 方法選取2013 年9 月- 2014 年10 月伴有血小板減少的PSS 患者40 例(A 組)、曾有血小板減少已恢復正常的PSS 患者22 例(B 組)、無血小板減少的PSS 患者40 例(C 組),以及同期正常體檢的健康志愿者40 例(D 組),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TPO 水平,間接ELISA 法測定抗TPO 抗體水平,分析其與臨床表現(xiàn)、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和意義。 結果A 組TPO (129.74±17.47) pg/mL,B 組TPO (330.23±18.07) pg/mL,C 組TPO (364.19±12.25) pg/mL,均高于D 組[(54.04±10.71)pg/mL],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TPO 與C 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A 水平呈正相關(rs=0.224,P=0.039;rs=0.239,P=0.033),與補體C4 水平呈負相關(rs=?0.220,P=0.041),與血小板計數(shù)、紅細胞沉降率、抗磷脂抗體水平以抗核抗體滴度無相關性(P> 0.05)。PSS 患者抗TPO 抗體陽性率為20.59%(21/102),A、B、C 組分別為17.5%(7/40)、22.7%(5/22)、22.5%(9/40),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抗TPO 抗體陽性組與陰性組組間各臨床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結論抗TPO 抗體可能不是PSS 血小板減少的主要發(fā)病機制,TPO 與炎癥因子有一定相關性。
手術是早期食管癌的首選治療方式。微創(chuàng)食管切除術(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可以顯著改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但由于食管周圍解剖復雜,術中食管的暴露、分離、吻合及淋巴結清掃成為 MIE 手術中的難點。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tǒng)(da Vinci surgical system)能提供 3D 視野、更加靈活及穩(wěn)定的機械手臂,對完成精細外科操作有很大幫助,機器人輔助微創(chuàng)食管切除術(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RAMIE)已經(jīng)在包括我國在內(nèi)的多個國家開展。機器人輔助 Ivor-Lewis 食管癌切除術(robot-assisted Ivor-Lewis esophagectomy,RAILE)是近些年開展的機器人經(jīng)胸入路的一種手術方式,本文對目前已經(jīng)開展的 RAILE 研究做一綜述。
目的探討托珠單抗治療活動性難治性類風濕關節(jié)炎(RRA)的短期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使用托珠單抗治療的RRA患者40例,給予托珠單抗8 mg/kg,每4周輸注1次,合并用藥維持劑量不變。在基線水平,第1、4、12、16、24周和停用托珠單抗4、8周時分別評價臨床和實驗室指標。 結果在隨訪的各時間點患者RRA的各項指標均有一定改善,且隨治療時間的延長,各項指標呈進行性下降趨勢。第1周時疼痛評分、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28個關節(jié)疾病活動度評分(DAS28)和健康評估問卷(HAQ)就有明顯下降(P<0.05),第12周時所有患者的炎癥指標已降至正常范圍,62.9%(22/35)的患者達到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疾病活動度緩解20%,28.6%(10/35)的患者達到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疾病活動度緩解50%(ACR50)。第24周時12例未停藥患者均達到低疾病活動度(DAS28評分≤3.2分)及ACR50。HAQ評分在治療第24周時最低[(3.1±1.6)分],與基線時的(20.2±6.7)分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停用托珠單抗4周時,所有指標回升不明顯。停藥8周時,除了腫脹關節(jié)數(shù)、C反應蛋白、DAS28和HAQ無明顯反彈外,其余指標均較停藥4周時有明顯增加(P<0.01)。不良反應主要為肝功能異常和血脂升高,其次為白細胞減少。僅1例患者因不良反應停藥。 結論托珠單抗對RRA的療效確切、快速,安全性良好,停藥后其療效仍能維持4~8周。
目的比較鹽酸氨基葡萄糖與雙醋瑞因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KOA)的臨床療效及MRI 圖像變化。 方法2014 年1 月- 6 月選取KOA 患者90 例,隨機分為A 組(鹽酸氨基葡萄糖)、B 組(雙醋瑞因)、C 組(兩藥聯(lián)合),比較治療前及開始治療后3、6、12 個月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jié)炎指數(shù)(WOMAC 評分)及治療前和治療后12 個月MRI 軟骨損傷Recht 分級、骨髓水腫、關節(jié)腔積液、半月板損傷等病變變化情況。 結果3 組治療后WOMAC 評分均較前改善,C 組停藥后療效維持更久;3 組治療前后關節(jié)面軟骨損傷Recht 分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3 組骨髓水腫及關節(jié)腔積液例數(shù)均明顯減少(P < 0.05),A 組外側(cè)半月板變性及B 組內(nèi)側(cè)半月板撕裂例數(shù)較治療前增加(P < 0.05),C 組外側(cè)半月板變性及撕裂病變例數(shù)減少(P < 0.05)。 結論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KOA 臨床效果好,但與雙醋瑞因聯(lián)用療效維持更久;鹽酸氨基葡萄糖可使MRI 骨髓水腫及關節(jié)腔積液減少,與雙醋瑞因聯(lián)用可改善半月板病變,但在軟骨損傷程度改善方面的效果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
目的 總結改良顯微縫線吻合血管在斷指再植術中的優(yōu)點及臨床效果,為吻合微小血管提供一種新的顯微縫線。 方法 2004 年4 月- 2008 年4 月,應用改良顯微縫線及傳統(tǒng)顯微縫線于157 例202 指斷指再植術中吻合微小血管。男137 例,女20 例;年齡16 ~ 47 歲。機器壓傷102 指,機器割傷39 指,電鋸鋸傷39 指,其他傷22 指。離斷指別:拇指27 指,示指63 指,中指56 指,環(huán)指30 指,小指26 指。完全離斷162 指,不完全離斷40 指。受傷至手術時間30 ~ 200 min。隨機分兩組,改良組78 例105 指,應用改良顯微縫線吻合血管342 條;傳統(tǒng)組79 例97 指,應用傳統(tǒng)顯微縫線吻合血管325 條。 結果 單針吻合時間改良組(20.0 ± 2.5)s,傳統(tǒng)組(28.0 ± 3.5)s;每一吻合口吻合時間改良組(12.5 ± 2.5)min,傳統(tǒng)組(18.5 ± 4.3)min;吻合血管后至完全再通時間改良組(10.0 ± 2.6)min,傳統(tǒng)組(12.0 ± 3.5)min;術后改良組出現(xiàn)血管危象致血管栓塞5 指(4.76%),傳統(tǒng)組10 指(10.30%)。術后兩組再植指體成活率改良組95.23%,傳統(tǒng)組89.69%。末節(jié)再植成活率改良組95.34%,傳統(tǒng)組89.47%;非末節(jié)再植成活率改良組95.16%,傳統(tǒng)組89.83%。兩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颊呔@隨訪,隨訪時間3 個月~ 2 年,再植指外觀、功能恢復均滿意。 結 論 應用改良顯微縫線吻合微小血管具操作簡便、可靠、縮短血管吻合時間及血管再通時間、提高斷指再植術成功率等優(yōu)點。
目的探討自我行為管理聯(lián)合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早期膝骨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13 年10 月- 2015 年3 月,將確診的早期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240 例隨機分為行為組(80 例)、藥物組(80 例) 及聯(lián)合組(80例)。行為組采用單純自我行為管理治療;藥物組采用口服鹽酸氨基葡萄糖0.48 g/ 次,3 次/d;聯(lián)合組則采用行為管理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分別于治療后第4、8、12 周時進行療效評價,并對不良反應、有效率及脫落率進行觀察。 結果聯(lián)合組的Lequesne 指數(shù)和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jié)炎指數(shù)(WOMAC 評分)從第4 周開始較0 周明顯下降,第8、12 周時較行為組和藥物組下降有明顯差異(P < 0.05)。藥物組和行為組的Lequesne 指數(shù)從第8 周開始下降明顯,而藥物組的WOMAC 評分從第4 周開始下降明顯,行為組仍從第8 周才下降明顯。3 組有效率均隨著時間延長而增加,聯(lián)合組的有效率均高于其余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3 組脫落率依次為行為組(12.5%)、藥物組(7.5%)、聯(lián)合組(6.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偛涣挤磻l(fā)生率低。 結論自我行為管理聯(lián)合口服鹽酸氨基葡萄糖是治療早期膝骨關節(jié)炎的一種有效、安全且耐受性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