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觀察雌激素17beta;雌二醇(17beta;E2)對實驗性缺氧損傷 的人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 RPE)細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達和乳酸脫氫酶(LDH)釋放率的影響。 方法:用17beta;E2和17beta;E2拮抗劑三苯氧胺(Tamxifen, TAM)預處理RPE細胞 后,氯化鈷(CoCl2)制備RPE細胞缺氧損傷 模型,分別采用比色法、細胞免疫化學法、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法檢測定正常 對照組、缺氧損傷組、17beta; E2預處理組及17beta;E2和TAM預處理組LDH 釋放率 、VEGF蛋白表達、VEGF mRNA表達情況。 結果:缺氧損傷組RPE細胞較正 常對照組LDH釋放率增加,VE GF mRNA及蛋白表達增多(P<005)。17beta;E2預處理組與缺氧損傷組比較,VEGF 的表達和LDH釋放率明顯降低(P<005);17beta;E2作用被TAM阻斷后,VEGF表達 和LDH釋放率 增加,與缺氧損傷組比較差差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V EGF在缺氧損傷的人RPE細 胞中表達增強;17beta;E2可以抑制缺氧損傷后RPE細胞VEGF的表達,降低其LDH釋放率,該 作用可以為其拮抗劑TAM所阻斷。
盤膜邊緣蛋白(peripherin)和桿體外節(jié)盤膜蛋白(rod outer menbrane slow, ROM1)是視網(wǎng)膜光感受器細胞外節(jié)盤膜中的膜結合蛋白,二者以四聚體的形式存在于外節(jié)盤膜的盤緣區(qū),在外節(jié)盤膜正常形態(tài)結構的產生與維持上起重要作用。它們的改變將引起視網(wǎng)膜光感受器變性。 (中華眼底病雜志, 1999, 15: 197-199)
目的 觀察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PDR)患眼玻璃體切割手術(PPV)后持續(xù)性角膜上皮缺損(PCED)的危險因素。 方法 回顧性臨床分析。臨床確診為PDR并行PPV治療的201例201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86例86只眼,女性115例115只眼。年齡30~81歲,平均年齡(57.94±9.65)歲;其中,≥50歲159例,<50歲42例。糖化血紅蛋白<7.0% 36例,≥7.0% 165例。右眼93只,左眼108只。PPV前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DR)分期Ⅳ期24只眼,Ⅴ期78只眼,Ⅵ期99只眼?;佳凼中g時間1~4 h,平均手術時間 2 h。201只眼中,手術中刮除角膜上皮25只眼;聯(lián)合白內障手術70只眼;激光光凝點數(shù)<1000者78只眼,≥1000者123只眼;硅油填充61只眼,C3F8填充18只眼,未行眼內填充122只眼。以PPV后眼壓≥21 mmHg(1 mmHg=0.133 kPa)且應用降眼壓藥物維持眼壓時間≥2周為持續(xù)性高眼壓。采用我國2016專家共識角膜上皮缺損的診斷標準確立角膜上皮缺損的判定標準。以淚液替代物或角膜接觸鏡等常規(guī)方法治療角膜上皮缺損無效,連續(xù)2周以上不可愈合即可診斷為PCED。觀察患眼手術后PCED的發(fā)生率,統(tǒng)計分析其相關危險因素。應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CED的危險因素。以比值比(OR)及95%可信區(qū)間(CI)表示。 結果 201只眼中,手術后發(fā)生PCED 16只眼,發(fā)生率為7.96%;未發(fā)生PCED 185只眼,占92.04%。發(fā)生PCED者與未發(fā)生PCED者年齡、性別及眼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48、0.927、0.044,P=0.011、0.336、0.833)。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手術中刮除角膜上皮(OR=13.239,95%CI 2.999~58.442,P=0.001)、聯(lián)合白內障手術(OR=7.448,95%CI 1.975~28.091,P=0.003)、手術中C3F8填充(OR=11.344,95%CI 2.169~59.324,P=0.004)、手術后持續(xù)性高眼壓(OR=10.462,95%CI 2.464~44.414,P=0.001)是手術后發(fā)生PCED的危險因素。 結論 手術中刮除角膜上皮、聯(lián)合白內障手術、手術中C3F8填充、手術后持續(xù)性高眼壓是PDR患眼PPV后發(fā)生PCED的危險因素。
目的 觀察急癥玻璃體切割聯(lián)合晶狀體切除、硅油填充手術治療內源性眼內炎的效果。方法 對28例內源性眼內炎患者30只眼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無眼部外傷史和內眼手術史。就診時無全身癥狀者21例;發(fā)熱者3例;眼脹痛伴頭痛者2例;腹部疼痛者2例。均進行最佳矯正視力、眼壓、裂隙燈顯微鏡、直接和間接檢眼鏡檢查及眼B型超聲檢查后確診。無發(fā)熱、全身情況暫時穩(wěn)定患者25只眼明確診斷后急癥進行玻璃體切割聯(lián)合晶狀體切除、硅油填充術治療;全身情況不穩(wěn)定同時有發(fā)熱或腹痛患者5只眼經(jīng)相關科室治療后立即行玻璃體切割聯(lián)合晶狀體切除、硅油填充手術治療。所有患者治療前均常規(guī)抽取玻璃體積膿送細菌培養(yǎng)加藥物敏感試驗及真菌培養(yǎng)加藥物敏感試驗。手術后隨訪18~30個月,觀察分析手術前后視力、眼壓改善情況及眼球保留情況。結果 30只眼中,手術后炎癥控制,保留眼球者28只眼,占93.3%;手術后玻璃體再次積膿,眼壓不能控制,行眼內容剜除手術者2只眼,占6.7%。手術后1、18個月視力與手術前視力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hi;2=19.87,32.44;P<0.01)。手術后眼壓正常者24只眼,占80.0%;出現(xiàn)一過性眼壓升高者6只眼,占20.0%。一過性高眼壓者經(jīng)治療后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與手術前眼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hi;2=7.43;P<0.05)。28份玻璃體標本中,培養(yǎng)結果陽性者12例,致病病原體檢出率為42.9%。其中,細菌7例,占培養(yǎng)結果陽性者58.3%;真菌5例,占培養(yǎng)結果陽性者41.7%。28例患者中,合并肝膽系統(tǒng)感染者18例,占64.3%。結論 急癥玻璃體切割聯(lián)合晶狀體切除、硅油填充手術是治療內源性眼內炎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