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大量基因片段或寡核苷酸有序、高密度排列在玻璃、硅等載體上,稱之為基因芯片?;蛐酒夹g以其檢測快速、高效、高通量、高度并行性、微型化和自動化等特點,成為了研究生命本質(zhì)及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F(xiàn)對其基本概念、特點、基本原理及其在眼底病研究中的應用前景作一綜述。 (中華眼底病雜志,2004,20:265-266)
目的 觀察單次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療滲出型老年性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合并脈絡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短期治療效果。 方法 回顧分析經(jīng)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光相干斷層成像術(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等檢查確診的30例滲出型AMD患者的35只患眼行PDT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1、3個月的臨床資料,以視力、FFA、ICGA和OCT檢查結(jié)果為觀察指標,評價PDT對滲出型AMD的短期治療效果。 結(jié)果 治療后3 個月內(nèi)有34只眼視力不變或提高,1只眼因出血而視力下降;FFA檢查顯示有19只眼熒光素滲漏減輕或完全消退;OCT檢查顯示視網(wǎng)膜水腫和漿液性脫離明顯好轉(zhuǎn)。全部患者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治療后3例患者主訴有一過性視物變暗,2例主訴輕微背痛。 結(jié)論 PDT治療滲出型AMD時,可短期封閉CNV,使?jié)B漏減輕或消退,對視力無損害。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02, 18: 171-174)
目的 研究甲潑尼龍對視網(wǎng)膜激光損傷后Müller細胞膠質(zhì)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增生細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影響。 方法 40只Sprague-Danley(SD)大鼠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大鼠在視網(wǎng)膜激光光凝損傷后連續(xù)3 d腹腔注射劑量為30 mg/kg的甲潑尼龍,對照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分別于激光光凝術后3、7、14、28 d各處死5只動物,取出眼球,用AFA固定液進行組織固定后做石蠟包埋、切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測定GFAP和PCNA的表達。 結(jié)果 激光光凝損傷后3d ,治療組和對照組視網(wǎng)膜Müller細胞均表達PCNA,治療組PCNA表達明顯較對照組弱,3 d 后PCNA表達消失;激光光凝損傷后3 d ,治療組和對照組視網(wǎng)膜Müller細胞均表達GFAP,在各時間點治療組GFAP表達明顯較對照組弱。 結(jié)論 甲潑尼龍可減輕Müller細胞激光損傷后PCNA和GFAP的表達,最終影響視網(wǎng)膜激光光凝損傷的瘢痕修復,這為研究視網(wǎng)膜激光損傷和防護的機制提供了實驗證據(jù)。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02, 18: 299-301)
目的 觀察海藻酸鈉-維甲酸(AGS-RA)微球緩釋系統(tǒng)對激光損傷模型中視網(wǎng)膜下增生反應區(qū)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無水乙醇將維甲酸溶解,與1.5%的海藻酸鈉均勻混合,用靜電微囊發(fā)生器一次成型制作AGS-RA微球;建立激光損傷動物模型,激光照射時間0.20 s,光斑直徑200 mu;m,能量輸出功率420 mW;30只青紫藍灰黑兔隨機分為激光損傷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在激光光凝后立即玻璃體腔注射AGS-RA微球和空白微球;激光光凝后1、2、3、4、6周分別做視網(wǎng)膜病理組織連續(xù)切片,每一時間亞組取6個激光斑,分別測量激光斑的高度、寬度和面積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 組織病理學檢查發(fā)現(xiàn)激光損傷后視網(wǎng)膜全層細胞分布形態(tài)改變,局部成纖維細胞生長,增生形成;實驗組局部也有增生反應,但程度較輕,與激光損傷組和對照組相比,激光損傷增生反應區(qū)的平均寬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53,P>0.05);同一時間點對照組和激光損傷組激光增生反應區(qū)的平均高度和面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17,1.02;P>0.05),分別與相應的實驗組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61.22,56.53,P<0.01)。結(jié)論 AGS-RA緩釋系統(tǒng)可以減輕激光損傷后視網(wǎng)膜下增生反應的形成。
目的 觀察連續(xù)12個月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 治療滲出型老年性黃斑變性(AMD)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無對照、開放性研究。經(jīng)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A)檢查確診的22例滲出型AMD患者22只眼納入研究?;颊咧?,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8.2plusmn;9.3)歲。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和光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非接觸眼壓計測量眼壓。為便于統(tǒng)計分析,視力換算為最小分辨角對數(shù)視力(logMAR)。患眼BCVA 0.01~0.9,平均BCVA 0.26plusmn;0.22,平均logMAR 0.76plusmn;0.44;黃斑中心視網(wǎng)膜厚度(CRT)182~559 mu;m,平均CRT值為(302.62plusmn;90.18) mu;m。眼壓均正常。玻璃體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每一個月1次,連續(xù)12個月。每次治療后1 h和治療后1 d行眼壓檢查。每一個月均采用首次治療前的方法和設備行視力、眼壓、眼底、OCT檢查;3個月行FFA、ICGA檢查。22例患者中,完成了12個月隨訪者13例。13例患者平均logMAR 0.74plusmn;0.37,平均CRT值為(305.77plusmn;99.69) mu;m,平均眼壓為(12.07plusmn;3.93)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配對t檢驗對比分析治療過程中視力、CRT變化。結(jié)果 所有患眼治療后1個月,平均logMAR為 0.52plusmn;0.32, 與首次治療前平均logMAR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518,P<0.05);治療后3個月,平均logMAR為 0.37plusmn;0.27,與首次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237,P<0.05)。完成12個月隨訪的13只眼,治療后1、3、12個月平均logMAR分別為0.51plusmn;0.34、0.35plusmn;0.26、0.34plusmn;0.30,與首次治療前平均logMAR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443,5.438,4.756;P<0.05)。治療后1、3個月平均CRT值分別為(228.85plusmn; 54.93)、(231.00plusmn;38.94) mu;m,與首次治療前平均CRT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14,3.199;P<0.05);治療后12個月平均CRT值為(262.92plusmn;70.48) mu;m,與首次治療前平均CRT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408,P>0.05)。前3次治療視力提高最快, 6只眼視力從0.1~<0.5提高到0.5及以上;隨訪第1個月時CRT降低幅度最大。玻璃體注射ranibizumab后1 h眼壓升高, 1 d后降至治療前水平。隨訪中未見眼內(nèi)感染等與玻璃體腔注射相關的并發(fā)癥。結(jié)論 每一個月玻璃體腔注射1次 ranibizumab可以提高患眼視力,減輕黃斑水腫;無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