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60 廣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目的  觀察中國人黃斑區(qū)脈絡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關影響因素。方法  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納入本研究。根據(jù)不同年齡,將其分為20~29歲組(A組)、30~39歲組(B組)、40~49歲組(C組)、50~59歲組(D組)、60~69歲組(E組)、70~85歲組(F組),分別為33、31、29、30、31、26名。同時,再將志愿者分為<60歲和 ge;60歲組,分別為123、57名。采用海德堡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OCT)的加強厚度成像(EDI)技術,以長度為8.8 mm的掃描線段對后極部黃斑中心凹行0 deg;和90 deg;方位掃描,測量中心凹下CT值;同時測量離中心凹處1、3 mm處上方(S)、下方(I)、顳側(T)、鼻側(N)的CT值,分別標記為S 1 mm、I1 mm、T1 mm、N1 mm、S 3 mm、I3 mm、T 3 mm、N 3 mm。觀察不同方位、性別、眼別及年齡組受檢者間CT的變化情況。對比分析<60歲和 ge;60歲組CT與年齡、屈光度的相關性。結果  受檢者中心凹下平均CT值為(262.78 plusmn;84.38)  mu;m。S1 mm、I1 mm、T1 mm、N1 mm、S3 mm、I3 mm、T3 mm、N3 mm平均CT值分別與中心凹下CT值比較,除S1 mm、T1 mm方位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外(P>0.05),其余方位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眼別間平均CT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組間中心凹下平均CT值比較,A、B、C、D 4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F組較A、B、C、D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60歲組年齡與CT無相關性(r=-0.055,P>0.05),屈光度與CT之間呈正相關(r=0.147, P<0.05); ge;60歲組年齡與CT呈高度線性負相關(r=-0.543,P<0.05),屈光度與CT之間無相關性(r=-0.008,P>0.05)。結論  中國人黃斑區(qū)CT值為(262.78 plusmn;84.38)  mu;m。屈光度是<60歲者CT的主要影響因素,年齡是 ge;60歲者CT的主要影響因素。

引用本文: 曾婧,丁小燕,李加青,劉冉,馬偉,潘間英,唐仕波. 中國人黃斑區(qū)脈絡膜厚度值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1, 27(5): 450-453. doi: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