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觀察大鼠骨髓刺激后骨髓源內皮祖細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數(shù)量和功能的改變,探討采用骨髓刺激后骨髓干細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療效的可能機制。 方法 取12 只SPF 級雄性Lewis 大鼠,體重200 ~ 250 g,按是否皮下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分為刺激組和對照組(n=6)。取骨髓單個核細胞用EBM-2 培養(yǎng)液進行誘導分化,培養(yǎng)7 d 后對貼壁細胞采用異硫氰酸熒光素- 荊豆凝血素1 和DiI 標記的乙?;兔芏戎鞍兹旧M行EPCs 鑒定及計數(shù);同時采用黏附能力測定實驗觀察EPCs 的黏附能力。另取12 只SPF 級雄性Lewis 大鼠制備單側后肢缺血模型,在模型制備后3 d 將8 × 106 個EPCs 移植至缺血側后肢的肌肉內,按照移植EPCs來源不同將后肢缺血大鼠分為刺激組和對照組(n=6)。EPCs 移植3 周后行后肢血管造影,計算缺血側后肢側支血管數(shù)目。 結 果 大鼠骨髓單個核細胞培養(yǎng)7 d 后刺激組EPCs 數(shù)量為(145.2 ± 37.0)個/HP,大于對照組(95.2 ± 39.4)個 /HP(P lt; 0.05);刺激組黏附EPCs 數(shù)量為(21.8 ± 4.3)個/HP,大于對照組(15.0 ± 5.2)個/HP(P lt; 0.05)。大鼠骨髓源EPCs移植至缺血肢體后3 周,刺激組EPCs 移植后缺血側后肢側支血管數(shù)目為(4.2 ± 1.2)個,大于對照組的(2.7 ± 0.8)個(P lt;0.05)。 結 論 骨髓刺激使骨髓源EPCs 數(shù)量增加、功能改善,可能是骨髓刺激后骨髓干細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療效的機制之一。
引用本文: 佟鑄,谷涌泉,張建,李建新,張淑文,汪忠鎬. 骨髓刺激對大鼠骨髓源內皮祖細胞的影響.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8, 22(10): 1218-1221. doi: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