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經后路手術治療退變性腰椎后凸(lumbar degenerative kyphosis,LDK)畸形合并腰椎管狹窄的診治要點及治療節(jié)段的選擇。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1 年2 月- 2008 年2 月收治的28 例LDK 患者中隨訪2 年以上的20 例臨床資料。其中男1 例,女19 例;年齡52 ~ 81 歲,平均64 歲。病程6 ~ 10 年。均有嚴重下腰痛癥狀;神經功能按Frankel 分級:D 級2 例,E 級18 例。LDK 頂椎位置:L1 3 例,L2 10 例,L3 7 例。根據LDK 畸形特點選擇手術方式。第1 組6 例伴嚴重內科疾患,LDK 伴神經根刺激和/ 或受損,脊柱整體平衡尚可,行選擇性短節(jié)段椎管減壓,經后路椎體間融合,短節(jié)段固定。第2 組8 例后凸Cobb 角 lt; 20°,后凸較柔韌,經關節(jié)突截骨糾正后凸,對有神經受損的節(jié)段行椎管減壓,后路椎體間融合、固定。第3 組6 例后凸Cobb 角 gt; 20°,后凸較僵硬,經椎弓根椎體截骨糾正后凸,對有神經受損的節(jié)段行椎管減壓,后路椎體間融合、固定。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 例術后6 h 出現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對癥處理后緩解。術后2 周患者神經功能均恢復為E 級。全部患者獲隨訪,隨訪時間24 ~ 54 個月,平均26 個月。末次隨訪時,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由術前55.9% ± 11.8% 矯正為30.5% ± 9.6%;Numeric Rating 評分由術前背痛(7.5 ± 0.5)分及腿痛(7.3 ± 0.7)分矯正為術后背痛(2.8 ± 1.6)分及腿痛(2.4 ± 1.6)分;手術前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3 組患者術后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及Numeric Rating 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改善(P lt; 0.05)。隨訪期間X 線片示所有融合節(jié)段已愈合,未見與融合相關的并發(fā)癥,未見矯形丟失及內植物脫落、斷裂。 結論 重建腰椎矢狀序列及穩(wěn)定是治療LDK首要目的,需注意固定和融合范圍的選擇,綜合考慮臨床表現和影像學資料,行個體化治療
引用本文: 解京明,張穎,王迎松. 經后路手術治療退變性腰椎后凸畸形合并腰椎管狹窄.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9, 23(9): 1092-1096. doi: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