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BMSCs 移植對大鼠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后運動功能恢復、VEGF 基因表達和血管生成的影響,探討B(tài)MSCs 治療SCI 的機制。 方法 取5 只4 周齡Wistar 雄性大鼠骨髓,分離培養(yǎng)BMSCs,取第3 ~ 4 代細胞進行實驗。取Wistar 雌性成年大鼠87 只,體重220 ~ 250 g,隨機分為假手術組(A 組,21 只)、DMEM注射組(B 組,33 只)和BMSCs 移植組(C 組,33 只)。A 組僅咬除T8 ~ 10 棘突和椎板;B、C 組參照Nystrom 方法制備T8 ~ 10 SCI 模型,傷后30 min C 組注射BMSCs(共3.0 × 105 個),B 組注射等量DMEM。于術后3、7、14、28 d 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評分法評價大鼠后肢運動功能;術后3、7、14、28 d 應用Ⅷ因子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行微血管計數觀測血管生成情況;術后1、3、5 d 應用RT-PCR 法檢測損傷脊髓組織內VEGF mRNA 的表達。 結果 術后各時間點B、C 組大鼠后肢功能隨時間延長均有不同程度恢復,各時間點BBB 評分與A 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術后28 d,C 組BBB 評分顯著高于B 組(P lt; 0.05),其余時間點B、C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術后3 d,B、C 組損傷周圍區(qū)脊髓灰質腹側角內微血管數目明顯少于A 組(P lt; 0.05);術后7、14、28 d 與A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C 組術后3、7 d 脊髓灰質腹側角內微血管數目與B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但術后14、28 d 顯著高于B 組(P lt; 0.05)。各組術后各時間點損傷周圍區(qū)脊髓白質內的微血管數目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RTPCR檢測示,A 組大鼠脊髓組織內VEGF mRNA 表達水平較低。B、C 組與A 組相比,于術后1 d 開始VEGF mRNA 表達增加,3 d 時表達達峰值,5 d 時表達下降但仍高 于A 組,各時間點與A 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C 組各時間點均高于B 組(P lt; 0.05)。 結論 BMSCs 可能通過上調VEGF 基因表達和增加脊髓內新生血管而促進大鼠SCI 后運動功能恢復。
引用本文: 于德水,呂剛,曹陽,栗剛,智曉東,范仲凱. BMSCs 移植對大鼠脊髓損傷后VEGF 基因和血管生成的影響.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1, 25(7): 837-841. doi: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