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圍術期內皮素(ET)及血流動力學的改變,總結冠心病圍術期的一些變化規(guī)律,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方法 將37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心瓣膜疾病患者依據不同的手術方式分為5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室壁瘤切除術(CABG+LVAN組),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組),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組),激光心肌打孔術(TMLR組),對照組為風濕性心臟病行二尖瓣置換術患者。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別測定術前,主動脈阻斷前(血管移植前或打孔前),主動脈開放時(血管移植結束時或打孔后),心肌再灌注后3 h、6 h、24 h血ET值;并于術前、心肌再灌注后3 h、6 h、24 h測定心排血指數(CI)。 結果 ET值組內比較:CABG+LVAN組主動脈開放時(69.93±7.20 pg/ml) ,心肌再灌注后3 h(89.99±5.76 pg/ml)、6 h(60.94±8.69 pg/ml)、24 h(68.99±10.30 pg/ml)時ET值顯著高于術前(40.17±13.37 pg/ml, P lt;0.05);CABG組主動脈開放時(66.59±4.86 pg/ml),心肌再灌注后3 h(95.97±10.72 pg/ml)、6 h(61.51±7.65 pg/ml)、24 h(57.85±6.34 pg/ml)均顯著高于術前(43.22±9.13 pg/ml,P lt;0.05);OPCAB組血管移植結束時(66.47±5.90 pg/ml)顯著高于術前(44.80±6.51 pg/ml, P lt;0.05);TMLR組打孔術后無顯著升高;對照組主動脈開放時(69.92±10.80 pg/ml) ,心肌再灌注后3 h(77.99±7.49 pg/ml)、6 h(46.76±7.61 pg/ml)、24 h(52.07±6.94 pg/ml)顯著高于術前(35.14±8.10 pg/ml,P lt;0.05)。組間比較:CABG組心肌再灌注后3 h顯著高于OPCAB組(95.97±10.72 pg/ml vs.59.72±4.81 pg/ml,P lt;0.05)。心肌再灌注后各組CI均較術前明顯增加,CABG組心肌再灌注后3 h CI明顯低于OPCAB組(2.17±0.46 L/min·m2 vs. 3.25±0.05 L/min·m2,P lt;0.05)。 結論 冠心病患者術后ET值均有升高,但各組升高的程度不同。 OPCAB患者術后ET變化較輕,心功能恢復快,對有適應證的患者應盡量選用之; CABG患者ET值變化較明顯,術后心功能恢復較OPCAB患者慢,但多在24 h以內恢復正常;TMLR是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療的有益補充。
引用本文: 李京倖,顧承雄,黃方炯,等. 冠心病患者圍術期內皮素變化的臨床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09, 16(2): 106-109. doi: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