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冰星 1,2 , 陶颖 1,2 , 翁俊岭 1,2 , 连代 1,2 , 严俊涛 1,2 , 李福明 1,2 , 肖敦明 1,2 , 杨毅 1,2 , 陈英耀 1,2
  •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
  •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 20003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外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的经济评价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INAHTA、SinoMed、WanFang Data、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20年1月1日—2023年3月25日,搜集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11个研究采用卫生体系角度,多数研究的成本类型为直接医疗成本。纳入研究质量评价总体符合率为42%~70%,存在模型设定不全、不确定性分析不全面,缺乏利益相关方参与等不足。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治疗药物(地塞米松、托珠单抗)、中和抗体药物(REGEN-COV抗体)、小分子药物(巴瑞替尼、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莫奈匹韦、法匹拉韦)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新冠患者具有成本-效果,但对瑞德西韦的经济性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目前有关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的经济学评价研究相对较少,但显示新冠防治的多数药物干预措施具有成本-效果。建议未来开展更多规范的、基于中国国情的新冠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

引用本文: 罗冰星, 陶颖, 翁俊岭, 连代, 严俊涛, 李福明, 肖敦明, 杨毅, 陈英耀. 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3, 23(5): 549-554. doi: 10.7507/1672-2531.202302018 复制

  • 上一篇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β-地中海贫血疗效的Meta分析
  • 下一篇

    鼻咽癌治疗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