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袁莉, 凤靖, 罗凤鸣. 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Meta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14(7): 821-826. doi: 10.7507/1672-2531.20140137 复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急性加重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8.2%,在十大死因中,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COPD)在城市居第四位,农村居第三位。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28万,致残人数达500万。据WHO预计,到2030年COPD将成为全球致死病因第三位[2]。COPD患者由于感染缺氧等原因,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黏度增加;血小板易激活、聚集;体内某些凝血因子增加,以及纤溶亢进等,使病人处于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性疾病及微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气等指标[4, 5]。现有相关研究大多样本量偏小,且结论不一致,本研究旨在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全面评价低分子肝素对AECOPD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种限中、英文。
1.1.2 研究对象
AECOPD患者,排除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两组采用的常规治疗一致。
1.1.4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次要结局指标:PT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住院天数。
1.1.5 排除标准
①重复报道的文献;②仅有摘要的文献;③原始数据无法提取,联系作者也不能获取有效数据;④明确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低分子肝素治疗AECOPD疗效的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低分子肝素、肝素、抗凝剂。英文检索词包括: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heparin、anticoagulants、anticoagulant、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AECOPD。以PubMed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框1。
框 1 PubMed检索策略
#1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2 heparin #3 anticoagulants #4 anticoagulant #5 #1 OR #2 OR #3 OR #4 #6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7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8 COPD #9 AECOPD #10 #6 OR #7 OR #8 OR #9 #11 #5 AND #10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由2位研究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遇到分歧通过讨论或咨询第三方协助解决。制定资料提取表,提取的内容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及时间等;②研究设计类型及质量评价相关信息;③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纳入例数、年龄、性别比例等;④干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干预措施信息;⑤治疗后患者PaO2、PaCO2、FEV1、D-二聚体、临床症状改善、住院天数等结局指标信息。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0.1 [6]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
1.4 统计分析
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CI作为效应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为效应分析统计量。采用卡方检验来检验各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若P≥0.10,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反之,说明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应先分析异质性来源,如无法找到明确的异质性来源,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如存在明显异质性,不能进行Meta分析,则仅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出文献257篇,通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6个RCT [7-12],共50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56例,对照组245例。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见图 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D-二聚体水平
共纳入3个RCT [9, 11, 12]。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对D-二聚体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MD=-0.28,95%CI(-0.50,-0.05),P=0.02](图 2)。

2.3.2 血气分析
① PaO2:共纳入3个RCT [7, 9, 1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PaO2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0,95%CI(-2.04,2.84),P=0.75](图 3);② PaCO2:共纳入3个RCT [7, 9, 1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PaCO2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42,95%CI(-6.66,-0.18),P=0.04](图 4)。


2.3.3 凝血功能
共纳入2个RCT [11, 12]。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PT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MD=1.85,95%CI(1.29,2.42),P < 0.000 01](图 5)。

2.3.4 临床疗效
共纳入4个RCT [7, 10-12]。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RR=1.33,95%CI(1.12,1.58),P=0.001](图 6)。

2.3.5 住院天数
共纳入3个RCT [8, 9, 11]。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MD=-2.02,95%CI(-2.18,-1.86),P < 0.000 01](图 7)。

3 讨论
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却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3]。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的特征性改变,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均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14]。研究表明,COPD患者的氧化应激增加,其是COP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15]。氧化物可直接作用并破坏许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或死亡,还可以破坏细胞外基质,引起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促进炎症反应。急性加重期是指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较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多或呈黄痰,或需改变用药方案[16]。AECOPD常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呈高凝状态,患者病死率高[17, 18]。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应用于AE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凝血功能和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天数。低分子肝素应用于AECOPD主要与其强大的抗凝作用、明显的抗炎/抗细胞黏附作用及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低分子肝素可通过抑制Xa、白细胞促凝酶、单核细胞促凝因子等释放,特异性地阻断Xa与G蛋白偶联的蛋白酶激活受体3(PRA3)程序,发挥抗炎作用。同时,低分子肝素还可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通过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减弱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桥联,从而抑制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减少血液高凝和高黏滞状态。低分子肝素还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脑内GHS-Px含量,增加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自由基连锁反应产生的脑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靶细胞[19]。在AECOPD应用低分子肝素还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AECOPD的治疗效果[20]。
本Meta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纳入的5个研究均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法、隐藏分组及盲法实施情况;获取的数据可能存在测量偏倚;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评价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COPD病情复杂,影响患者血气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等的因素颇多。这些均可能导致结果偏倚。
综上所述,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凝血功能、临床症状体征,并缩短住院天数,但不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鉴于本系统评价存在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更开展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来进一步证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急性加重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8.2%,在十大死因中,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COPD)在城市居第四位,农村居第三位。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28万,致残人数达500万。据WHO预计,到2030年COPD将成为全球致死病因第三位[2]。COPD患者由于感染缺氧等原因,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黏度增加;血小板易激活、聚集;体内某些凝血因子增加,以及纤溶亢进等,使病人处于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性疾病及微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气等指标[4, 5]。现有相关研究大多样本量偏小,且结论不一致,本研究旨在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全面评价低分子肝素对AECOPD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种限中、英文。
1.1.2 研究对象
AECOPD患者,排除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两组采用的常规治疗一致。
1.1.4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次要结局指标:PT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住院天数。
1.1.5 排除标准
①重复报道的文献;②仅有摘要的文献;③原始数据无法提取,联系作者也不能获取有效数据;④明确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低分子肝素治疗AECOPD疗效的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低分子肝素、肝素、抗凝剂。英文检索词包括: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heparin、anticoagulants、anticoagulant、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AECOPD。以PubMed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框1。
框 1 PubMed检索策略
#1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2 heparin #3 anticoagulants #4 anticoagulant #5 #1 OR #2 OR #3 OR #4 #6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7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8 COPD #9 AECOPD #10 #6 OR #7 OR #8 OR #9 #11 #5 AND #10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由2位研究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遇到分歧通过讨论或咨询第三方协助解决。制定资料提取表,提取的内容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及时间等;②研究设计类型及质量评价相关信息;③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纳入例数、年龄、性别比例等;④干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干预措施信息;⑤治疗后患者PaO2、PaCO2、FEV1、D-二聚体、临床症状改善、住院天数等结局指标信息。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0.1 [6]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
1.4 统计分析
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CI作为效应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为效应分析统计量。采用卡方检验来检验各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若P≥0.10,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反之,说明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应先分析异质性来源,如无法找到明确的异质性来源,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如存在明显异质性,不能进行Meta分析,则仅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出文献257篇,通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6个RCT [7-12],共50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56例,对照组245例。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见图 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D-二聚体水平
共纳入3个RCT [9, 11, 12]。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对D-二聚体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MD=-0.28,95%CI(-0.50,-0.05),P=0.02](图 2)。

2.3.2 血气分析
① PaO2:共纳入3个RCT [7, 9, 1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PaO2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0,95%CI(-2.04,2.84),P=0.75](图 3);② PaCO2:共纳入3个RCT [7, 9, 1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PaCO2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42,95%CI(-6.66,-0.18),P=0.04](图 4)。


2.3.3 凝血功能
共纳入2个RCT [11, 12]。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PT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MD=1.85,95%CI(1.29,2.42),P < 0.000 01](图 5)。

2.3.4 临床疗效
共纳入4个RCT [7, 10-12]。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RR=1.33,95%CI(1.12,1.58),P=0.001](图 6)。

2.3.5 住院天数
共纳入3个RCT [8, 9, 11]。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MD=-2.02,95%CI(-2.18,-1.86),P < 0.000 01](图 7)。

3 讨论
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却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3]。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的特征性改变,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均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14]。研究表明,COPD患者的氧化应激增加,其是COP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15]。氧化物可直接作用并破坏许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或死亡,还可以破坏细胞外基质,引起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促进炎症反应。急性加重期是指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较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多或呈黄痰,或需改变用药方案[16]。AECOPD常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呈高凝状态,患者病死率高[17, 18]。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应用于AE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凝血功能和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天数。低分子肝素应用于AECOPD主要与其强大的抗凝作用、明显的抗炎/抗细胞黏附作用及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低分子肝素可通过抑制Xa、白细胞促凝酶、单核细胞促凝因子等释放,特异性地阻断Xa与G蛋白偶联的蛋白酶激活受体3(PRA3)程序,发挥抗炎作用。同时,低分子肝素还可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通过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减弱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桥联,从而抑制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减少血液高凝和高黏滞状态。低分子肝素还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脑内GHS-Px含量,增加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自由基连锁反应产生的脑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靶细胞[19]。在AECOPD应用低分子肝素还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AECOPD的治疗效果[20]。
本Meta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纳入的5个研究均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法、隐藏分组及盲法实施情况;获取的数据可能存在测量偏倚;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评价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COPD病情复杂,影响患者血气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等的因素颇多。这些均可能导致结果偏倚。
综上所述,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凝血功能、临床症状体征,并缩短住院天数,但不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鉴于本系统评价存在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更开展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来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