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丹华, 方晓义, 李晓铭, 等.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2): 204-205.
|
2. |
Lichtenstein MJ, Mulrow CD. Elwood PC. Goildelines for reading case-control studies. Chron Dis, 1987, 40: 893-903.
|
3. |
胡绍源, 袁飞, 石作宏, 等. 贵阳市流动人口HIV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行为干预研究. 贵州医药, 2003, 27(2): 120-122.
|
4. |
韩雪, 凌培敏. 外来流动人群预防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3): 373.
|
5. |
傅小鲁, 贾勇, 欧志勇, 等.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现代预防医学, 2001, 28(4): 516-518.
|
6. |
王仁凡, 陈洪瑶, 胡先友, 等.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 (增刊). 医学情报杂志, 2003, 19: 61-63.
|
7. |
钟海波. 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1): 108-109.
|
8. |
丁丽芬, 杨国民, 杨国义, 等. 商业流动人员AIDS知识同伴教育及安全套推广使用效果评估.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10(1): 53-55.
|
9. |
范珊荣, 李勇. 社区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现代预防医学, 2002, 29(2): 230-231.
|
10. |
徐晓燕, 方新艳, 施永跃. 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3): 208-210.
|
11. |
李永振, 唐桂林, 李伟. 在广西南宁市流动建筑民工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的初步研究. 广西医学, 2006, 28(6): 816-820.
|
12. |
杨阳, 文勇, 任修勤, 等. 矿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的研究. 卫生软科学, 2006, 20(3): 329-331.
|
13. |
冯琪, 周庆芝, 王倩, 等. 企业员工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兰州大学学报, 2006, 32(2): 41-43.
|
14. |
唐芹, 马力, 刘枫. 北京外来务工人员AIDS防治宣传教育前后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3): 198-200.
|
15. |
黄辉, 黄若楠, 杨瑞雪, 等. 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5): 371-373.
|
16. |
胡连鑫, 陈燕燕, 李杰, 等. 杭州市开发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与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6): 431-433.
|
17. |
杨国田, 焦青山. 山西省晋城市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7): 556-557.
|
18. |
蔡传毓, 陈多状, 江波, 等.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18(3): 42-44.
|
19. |
李小宁, 陈连生, 陈潇潇, 等. 流动人口不同方式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9): 651-653.
|
20. |
陈潇潇, 卫平民, 黄明紊, 等. 流动人口多种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的干预效果及知识遗忘的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2): 397-400.
|
21. |
徐缓. 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1, 7(6): 376-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