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黄成铭, 李亚伦, 刘燕扬, 陈凤. 阿来替尼一线治疗晚期ALK融合阳性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一例.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4, 23(8): 583-586. doi: 10.7507/1671-6205.202401021 复制
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无吸烟史,无肺癌家族史,因“咳嗽咳痰,伴臀部疼痛1-个月”,于2021年4月16日入院。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声音嘶哑,伴咳痰,量少,黏稠,伴臀部疼痛,持续性胀痛,持续时间约数分钟,发作无规律,局部皮肤无红肿与破损,无胸闷、胸痛、心悸、咯血,无呼吸困难,无发热,当地医院PET-CT检查示:右肺中叶外侧段结节影,代谢性增高;T3、T5及右侧附件、胸骨柄、右侧肩胛骨、左侧肱骨头、L3、双侧髂骨、左侧耻骨前支、左侧股骨大转子及右侧股骨中上段成骨性骨质破坏并代谢增高。2021年4月9日于当地医院行纤支镜镜检及病理检查,病理诊断:查见恶性肿瘤细胞,倾向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未接受治疗。近一周患者诉右腿及臀部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持续性胀痛,持续时间长约数小时,发作次数不规律,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缓解不佳,偶有咳嗽、咳痰、无咯血。
入院查体:体温36.7 ℃,脉搏11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醒,胸廓未见异常,双侧呼吸运动均匀对称,双肺触觉语颤对称无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肌张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癌胚抗原6.14 ng/mL(参考值<5 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27.23 ng/mL(参考值<3 ng/mL),烯醇化酶119.20 ng/mL(参考值<20.4 ng/mL)、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大小便、甲功、心肌标志物无明显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中外侧段实性结节影(图1a,1c),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图2a-2d),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gA(部分+)、SYN(+)、PCK(+)、CK7(+)、TTF-1(+)、NapsinA(灶性少量±)、CK20(–)、CDX2(灶性±)、P40(–)、RB-1(无缺失)、P53(+)、Ki-67(+,约占40%~50%)。ALK-V(D5F3)(图2e)。临床诊断为:LCNEC伴骨转移(cT2N1M1c,IVB期)。FISH显示ALK基因易位,与ALK-ventan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图2f)。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及风险后,于2021年4月开始口服阿来替尼600 mg bid靶向药物治疗,腿部及臀部疼痛,给予唑来膦酸对症治疗,行局部放疗。两个月后臀部疼痛明显减轻,复查烯醇化酶10.05 ng/mL,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胸部CT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图1b、1d),骨扫描提示多发骨转移较前缓解,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口服靶向药过程中未出现相关治疗不良事件。2022年6月复查骨扫描提示:骨转移病灶增加,头部增强MRI示:颅内多发结节,脑转移,患者再次行血液基因检测:未检测到驱动突变基因,随后转入二线化疗联合头部放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4个月,后期电话随访2023年7月去世。患者治疗时间表见图3。
讨论 LCNEC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少见类型,恶性程度高。ALK+LCNEC患者用靶向治疗的疗效反应缺乏有效的数据。本次我们报道一例晚期ALK融合年轻男性LCNEC患者经过阿来替尼治疗获得1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
LCNEC于201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为独立的肺癌类型[1-3]。既往认为晚期LCNEC在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免疫特征方面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相似[4],故临床通常采用治疗SCLC的含铂类化疗方案用于治疗LCNEC[5]。现在,根据基因检测结果,LCNEC可以更精准进行分子分类,在一项研究根据LCNEC的基因测序结果,将LCNEC分为三个亚型,腺癌样(特征为KRAS和/或STK11突变频繁) 、小细胞样(特征为RB1/TP53共激活)以及类癌样(特征为MEN1突变和低突变量),其中腺样癌为56%,占比最高[6]。类似的,有文献报道一些LCNEC有低水平的外分泌标志物napsin A的表达,同时伴有腺癌典型的基因组改变[7]。但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肺类癌有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以依据分子类型对LCNEC治疗可能会更加精准。
在本次病例中,LCNEC患者的肺癌基因检出了ALK融合突变。LCNEC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有TP53(71%),RB1(26%),KRAS(6%)、FGFR1(5%)、KIT(4%)、ERBB2(4%)、PIK3CA(3%)、HRAS(1%)、EGFR(1%)等[8]。LCNEC中检测出ALK融合的报道非常罕见。 既往关于ALK融合+晚期LCNCE治疗的靶向治疗经验仅见于个案报道(表1)。 在报道的案例中看出能够检测出ALK阳性的以不吸烟患者为主,在接受靶向治疗期间除了轻度便秘和疲劳外,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报道[9-16],患者口服靶向药后无进展生存期在6周~32个月,治疗效果以PR为主。靶向治疗后进展的原因以出现新的转移为主(脑转移)。在我们的案例中,患者对阿来替尼表现出良好的反应,获得1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LCNEC能够被检测到驱动基因发生靶向治疗敏感突变的概率很低,但不吸烟的肺LCNEC患者有可能具有ALK +的可能。阿来替尼治疗ALK+ LCNEC具有一定效果,并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此案例为开展肺LCNEC靶向治疗,提供有利佐证。
利益冲突:本研究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无吸烟史,无肺癌家族史,因“咳嗽咳痰,伴臀部疼痛1-个月”,于2021年4月16日入院。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声音嘶哑,伴咳痰,量少,黏稠,伴臀部疼痛,持续性胀痛,持续时间约数分钟,发作无规律,局部皮肤无红肿与破损,无胸闷、胸痛、心悸、咯血,无呼吸困难,无发热,当地医院PET-CT检查示:右肺中叶外侧段结节影,代谢性增高;T3、T5及右侧附件、胸骨柄、右侧肩胛骨、左侧肱骨头、L3、双侧髂骨、左侧耻骨前支、左侧股骨大转子及右侧股骨中上段成骨性骨质破坏并代谢增高。2021年4月9日于当地医院行纤支镜镜检及病理检查,病理诊断:查见恶性肿瘤细胞,倾向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未接受治疗。近一周患者诉右腿及臀部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持续性胀痛,持续时间长约数小时,发作次数不规律,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缓解不佳,偶有咳嗽、咳痰、无咯血。
入院查体:体温36.7 ℃,脉搏11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醒,胸廓未见异常,双侧呼吸运动均匀对称,双肺触觉语颤对称无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肌张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癌胚抗原6.14 ng/mL(参考值<5 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27.23 ng/mL(参考值<3 ng/mL),烯醇化酶119.20 ng/mL(参考值<20.4 ng/mL)、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大小便、甲功、心肌标志物无明显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中外侧段实性结节影(图1a,1c),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图2a-2d),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gA(部分+)、SYN(+)、PCK(+)、CK7(+)、TTF-1(+)、NapsinA(灶性少量±)、CK20(–)、CDX2(灶性±)、P40(–)、RB-1(无缺失)、P53(+)、Ki-67(+,约占40%~50%)。ALK-V(D5F3)(图2e)。临床诊断为:LCNEC伴骨转移(cT2N1M1c,IVB期)。FISH显示ALK基因易位,与ALK-ventan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图2f)。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及风险后,于2021年4月开始口服阿来替尼600 mg bid靶向药物治疗,腿部及臀部疼痛,给予唑来膦酸对症治疗,行局部放疗。两个月后臀部疼痛明显减轻,复查烯醇化酶10.05 ng/mL,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胸部CT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图1b、1d),骨扫描提示多发骨转移较前缓解,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口服靶向药过程中未出现相关治疗不良事件。2022年6月复查骨扫描提示:骨转移病灶增加,头部增强MRI示:颅内多发结节,脑转移,患者再次行血液基因检测:未检测到驱动突变基因,随后转入二线化疗联合头部放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4个月,后期电话随访2023年7月去世。患者治疗时间表见图3。
讨论 LCNEC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少见类型,恶性程度高。ALK+LCNEC患者用靶向治疗的疗效反应缺乏有效的数据。本次我们报道一例晚期ALK融合年轻男性LCNEC患者经过阿来替尼治疗获得1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
LCNEC于201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为独立的肺癌类型[1-3]。既往认为晚期LCNEC在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免疫特征方面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相似[4],故临床通常采用治疗SCLC的含铂类化疗方案用于治疗LCNEC[5]。现在,根据基因检测结果,LCNEC可以更精准进行分子分类,在一项研究根据LCNEC的基因测序结果,将LCNEC分为三个亚型,腺癌样(特征为KRAS和/或STK11突变频繁) 、小细胞样(特征为RB1/TP53共激活)以及类癌样(特征为MEN1突变和低突变量),其中腺样癌为56%,占比最高[6]。类似的,有文献报道一些LCNEC有低水平的外分泌标志物napsin A的表达,同时伴有腺癌典型的基因组改变[7]。但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肺类癌有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以依据分子类型对LCNEC治疗可能会更加精准。
在本次病例中,LCNEC患者的肺癌基因检出了ALK融合突变。LCNEC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有TP53(71%),RB1(26%),KRAS(6%)、FGFR1(5%)、KIT(4%)、ERBB2(4%)、PIK3CA(3%)、HRAS(1%)、EGFR(1%)等[8]。LCNEC中检测出ALK融合的报道非常罕见。 既往关于ALK融合+晚期LCNCE治疗的靶向治疗经验仅见于个案报道(表1)。 在报道的案例中看出能够检测出ALK阳性的以不吸烟患者为主,在接受靶向治疗期间除了轻度便秘和疲劳外,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报道[9-16],患者口服靶向药后无进展生存期在6周~32个月,治疗效果以PR为主。靶向治疗后进展的原因以出现新的转移为主(脑转移)。在我们的案例中,患者对阿来替尼表现出良好的反应,获得1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LCNEC能够被检测到驱动基因发生靶向治疗敏感突变的概率很低,但不吸烟的肺LCNEC患者有可能具有ALK +的可能。阿来替尼治疗ALK+ LCNEC具有一定效果,并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此案例为开展肺LCNEC靶向治疗,提供有利佐证。
利益冲突:本研究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