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 610041);
  • 2.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系统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120);
  • 3. 乐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乐山 614000);
  • 4.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浙江杭州 310000);
  • 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武汉 430030);
  • 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武汉 430030);
  • 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0);
  • 8.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内江 641000);
  • 9.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 610081);
  • 10.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九江 332000);
  • 11.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 12.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 610051);
  • 13. 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成都 61004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比较BAP-65评分、DECAF评分、CURB-65评分和PSI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短期死亡及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1年7月国内10家大型三甲医院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CAP住院的患者,调查30天内全因死亡率。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合并症、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并探讨30天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4种量表对纳入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基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比较4种量表预测短期死亡及不良结局的有效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75例,其中男2545例,女830例,平均年龄(73.66±10.73)岁。30天内,129例(3.82%)患者发生死亡,614例(18.19%)患者发生不良结局(包括全因死亡、有创机械通气和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研究发现意识状态改变、糖尿病、心房颤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年龄、脉率、血清白蛋白、舒张压、pH值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CAP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URB-65评分、BAP-65评分、DECAF评分、PSI评分预测全因死亡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80、0.782、0.614、0.816,预测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94、0.687、0.564、0.705。PSI评分对全因死亡及不良结局预测效能均最佳,DECAF评分最差。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CAP患者30天内全因死亡率及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意识状态改变、糖尿病、心房颤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年龄、脉率、血清白蛋白、舒张压、pH值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CAP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SI评分对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CAP患者的30天内全因死亡及不良结局预测效能最佳,DECAF评分最差。

引用本文: 刘玉, 张嘉瑞, 罗远明, 魏海龙, 葛慧青, 刘辉国, 张建初, 潘频华, 李先华, 周晖, 谢秀芳, 程丽娜, 易梦秋, 周宸, 阿地拉·艾力, 彭丽阁, 蒲佳琪, 刘亮, 张小红, 冯海沜, 周海霞, 易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短期死亡及不良结局预测模型的验证研究.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3, 22(3): 159-167. doi: 10.7507/1671-6205.202301013 复制

  • 上一篇

    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诱骗受体3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 下一篇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菌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