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建君, 徐小艳, 冯智坤, 杨金花. 乳腺癌中PTEN和Basigin1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0, 27(7): 825-830. doi: 10.7507/1007-9424.201908115 复制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乳腺癌病例数量占全球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 12.2%,中国乳腺癌死亡人数占全球乳腺癌死亡人数的 9.6%,乳腺癌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 [1]。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发生机制复杂,其过程涉及众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0 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基因被认为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其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1(Basigin1)又称 CD147 或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是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促癌基因。PTEN 和 Basigin1 分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大多数研究认为,PTEN 基因在乳腺癌中扮演抑癌基因角色[2-3]。进一步研究表明,PTEN 蛋白表达下调可使细胞间的黏附力下降,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以及肿瘤血管形成[4-5];Basigin1 基因在乳腺癌中扮演促癌基因角色,Basigin1 蛋白高表达也能够上调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肿瘤血管的形成[6]。基于以上研究,PTEN 和 Basigin1 分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均与 MMPs 和 VEGF 有关,推测乳腺癌中 PTEN 和 Basigin1 分子的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目前,PTEN 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在肺癌[7]、食管癌[8]和胶质瘤[9]中已有报道,但在乳腺癌中二者的相关性尚不明确。乳腺的预后与其分子亚型密切相关,PTEN 和 Basigin1 蛋白的表达与分子亚型有何关系?由于浸润性导管癌占据乳腺癌的大部分,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 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亚型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以此来回答上述问题,为拓展和丰富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乳腺原发浸润性导管癌病例的纳入标准:① 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或放疗;② 临床资料完整;③ 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所有病例均满足上述标准,如不满足则剔除。乳腺良性增生患者为同时期就诊的女性患者,良性增生组织均为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如果是非典型增生或导管原位癌则剔除。
回顾性收集郑州人民医院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期间的 76 例乳腺原发浸润性导管癌病理活检标本,并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照 2012 年 WHO 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分类法[10]和 12 届 St.Gallen 专家共识[11]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级和分子分型。76 例乳腺癌患者均系女性,年龄 22~66 岁、(49±7)岁,其中≥50 岁 38 例;左乳肿瘤 29 例,右乳肿瘤 47 例;肿瘤最大径≤2 cm 者 17 例,2~5 cm 者 35 例,>5 cm 者 24 例;WHO 分级:Ⅰ级 32 例,Ⅱ级 24 例,Ⅲ级 20 例;淋巴结转移 43 例,无淋巴结转移 33 例;TNM 分期:Ⅰ+Ⅱ期 43 例,Ⅲ+Ⅳ期 33 例;分子分型:Luminal A 型 23 例,Luminal B 型 25 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 12 例,基底样亚型 16 例。20 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 20~50 岁、(35±11)岁;包括乳腺腺病 15 例,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3 例,纤维腺瘤 2 例。所有标本均经 10%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并经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确诊。
1.2 主要试剂
PTEN 和 Basigin1 蛋白的一抗兔抗人单克隆抗体(即用型)、二抗及二氨基联苯胺(DAB)均为福州迈新公司产品。
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主要步骤如下:① 石蜡组织切片、烤片、脱蜡并水化;② 抗原修复;③ 一抗 37℃ 孵育 2 h;④ 二抗 37℃ 孵育 20~30 min;⑤ DAB 显色 5~10 min;⑥ 脱水、透明和封片。用已知 PTEN 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以 PBS 溶液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
1.4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断
根据染色强度和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进行评分,进行半定量判定[7]。低表达包括:① 阴性即无阳性着色(–);② 弱阳性(+)或中等强度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30%,或弱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30%。高表达包括:① 中等强度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30%,或强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50%;② 强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50%。本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判读由两位高年资病理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若两位医生意见不同,则由副高以上病理科医师判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乳腺原发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比较,以及 PTEN 蛋白和 Basigin 蛋白的高表达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采用成组χ2检验,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TEN 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呈棕褐色颗粒,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图 1a 和 1b)。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为 56.6%(43/76),低于乳腺良性增生组织的 85.0%(17/20),χ2=5.457,P=0.019。见表 1。

a:PTEN 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b:PTEN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几乎不表达;c:Basigin1 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d:Basigin1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或)胞浆

Basigin1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或)胞浆,为粗细不等的棕褐色颗粒,其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图 1c 和 1d)。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为 51.3%(39/76),高于乳腺良性增生组织的 25.0%(5/20),χ2=4.417,P=0.036。见表 1。
2.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 蛋白与 Basigin1 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s=–0.481,P<0.001)。具体见表 2。

2.3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 蛋白的高表达与年龄、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和 TNM 分期均无关(P>0.05),但与 WHO 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均相关(P<0.05)。WHO 分级越高,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越低;且无淋巴结转移者的 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具体见表 3。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与年龄、肿瘤位置及肿瘤最大径均无关(P>0.05),但与 WHO 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和 TNM 分期均相关(P<0.05),WHO 分级越高,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越高;无淋巴结转移者的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TNM 分期为Ⅰ+Ⅱ期者的 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低于Ⅲ+Ⅳ者。具体见表 3。
2.4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
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 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有关(P<0.001),其在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中的高表达率高于 Her-2 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也有关(P<0.001),其在 Her-2 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中的高表达率高于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具体见表 3。
3 讨论
随着对肿瘤基因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对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涉及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如 Her-2、P53 等基因[12-13]。PTEN 和 Basigin1 基因作为调控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关键基因,其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实体肿瘤中的作用已受到关注。
3.1 PTEN 分子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
PTEN 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目前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存在 PTEN 基因的突变,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14-16],它能够负性调节细胞生长,诱导凋亡并抑制细胞浸润和转移[17-18]。本研究结果表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低于乳腺良性增生组织,其表达与乳腺癌的 WHO 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 PTEN 蛋白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以及 TNM 分期均无关。以往文献[3, 19]报道,乳腺癌中 PTEN 蛋白呈低表达,其表达与 WHO 分级、淋巴结转移、增殖指数、雌激素受体(ER)失表达和预后密切相关。不同的是,本研究结果显示,PTEN 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直径和 TNM 分期均无关,推测其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或者是本研究选取的乳腺癌组织学亚型为浸润性导管癌;此外也有可能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读标准不一导致的。
3.2 Basigin1 分子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
Basigin1 基因是一种促癌基因,文献[6, 20-21]报道,其在肝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提示肿瘤的预后不良。本研究结果表明,Basigin1 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 WHO 分级、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提示该蛋白在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 Basigin1 蛋白的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6, 20-21]基本相似。
3.3 PTEN 和 Basigin1 分子在肿瘤中的相关性研究
关于 PTEN 和 Basigin1 分子二者的关系,两者在肺癌、食管癌和胶质瘤组织中的相关性已有文献报道[7-9]。本研究结果表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的表达失调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研究[22]表明,抑癌基因的抑癌作用以及癌基因的致癌作用不仅仅是某个基因的行为,而是多个基因表达共同协作的结果。PTEN 蛋白的表达下调可使细胞间的黏附力下降,上调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以及肿瘤血管形成[4-5]。乳腺癌组织中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能够上调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肿瘤血管的形成[23-24]。此外,Basigin1 蛋白还可以刺激肿瘤本身以及其周围的基质分泌 MMPs 和 VEGF[25]。有文献研究表明,PTEN 基因可以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磷脂酰肌醇 3 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抑制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进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26-27];Basigin1 基因同样可以通过激活 MAPK/ERK 信号通路并且上调 MMP-9 的表达,来促进肿瘤上皮间质转化途径,进而影响肿瘤的浸润和转移[28-29]。根据本研究结果,可推测在乳腺癌中,PTEN 蛋白的失表达和 Basigin1 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会导致相同的信号通路显著激活,从而上调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由此提示,PTEN 和 Basigin1 蛋白涉及共同的信号通路,共同促进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两者产生的协同作用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中对 PTEN 和 Basigin1 蛋白相关性的探索将为乳腺癌侵袭和转移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不足之处在于仅是从蛋白水平分析了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其具体分子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30]。本研究结果显示,PTEN 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有关,其中预后较好的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有较高的高表达率,这与以往研究报道[30]较一致;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在 Her-2 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中较高,但目前有关 Basigin1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报道甚少,有待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PTEN 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高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低表达,其低表达提示组织学 WHO 分级高及淋巴结易转移,其在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患者中有较高的高表达率;Basigin1 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高表达,该蛋白的高表达率提示 WHO 分级高,肿瘤分期高及淋巴结易转移,其在 Her-2 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患者中的高表达率较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可能通过相同的信号通路、共同作用,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王建君进行研究设计与实施、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论文并对文章负责;徐小艳进行资料收集及统计分析;冯智坤主要负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工作;杨金花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并进行质量控制和审校。
伦理声明:本研究已通过郑州人民医院的伦理审核批准。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乳腺癌病例数量占全球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 12.2%,中国乳腺癌死亡人数占全球乳腺癌死亡人数的 9.6%,乳腺癌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 [1]。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发生机制复杂,其过程涉及众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0 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基因被认为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其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1(Basigin1)又称 CD147 或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是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促癌基因。PTEN 和 Basigin1 分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大多数研究认为,PTEN 基因在乳腺癌中扮演抑癌基因角色[2-3]。进一步研究表明,PTEN 蛋白表达下调可使细胞间的黏附力下降,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以及肿瘤血管形成[4-5];Basigin1 基因在乳腺癌中扮演促癌基因角色,Basigin1 蛋白高表达也能够上调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肿瘤血管的形成[6]。基于以上研究,PTEN 和 Basigin1 分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均与 MMPs 和 VEGF 有关,推测乳腺癌中 PTEN 和 Basigin1 分子的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目前,PTEN 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在肺癌[7]、食管癌[8]和胶质瘤[9]中已有报道,但在乳腺癌中二者的相关性尚不明确。乳腺的预后与其分子亚型密切相关,PTEN 和 Basigin1 蛋白的表达与分子亚型有何关系?由于浸润性导管癌占据乳腺癌的大部分,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 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亚型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以此来回答上述问题,为拓展和丰富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乳腺原发浸润性导管癌病例的纳入标准:① 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或放疗;② 临床资料完整;③ 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所有病例均满足上述标准,如不满足则剔除。乳腺良性增生患者为同时期就诊的女性患者,良性增生组织均为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如果是非典型增生或导管原位癌则剔除。
回顾性收集郑州人民医院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期间的 76 例乳腺原发浸润性导管癌病理活检标本,并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照 2012 年 WHO 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分类法[10]和 12 届 St.Gallen 专家共识[11]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级和分子分型。76 例乳腺癌患者均系女性,年龄 22~66 岁、(49±7)岁,其中≥50 岁 38 例;左乳肿瘤 29 例,右乳肿瘤 47 例;肿瘤最大径≤2 cm 者 17 例,2~5 cm 者 35 例,>5 cm 者 24 例;WHO 分级:Ⅰ级 32 例,Ⅱ级 24 例,Ⅲ级 20 例;淋巴结转移 43 例,无淋巴结转移 33 例;TNM 分期:Ⅰ+Ⅱ期 43 例,Ⅲ+Ⅳ期 33 例;分子分型:Luminal A 型 23 例,Luminal B 型 25 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 12 例,基底样亚型 16 例。20 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 20~50 岁、(35±11)岁;包括乳腺腺病 15 例,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3 例,纤维腺瘤 2 例。所有标本均经 10%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并经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确诊。
1.2 主要试剂
PTEN 和 Basigin1 蛋白的一抗兔抗人单克隆抗体(即用型)、二抗及二氨基联苯胺(DAB)均为福州迈新公司产品。
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主要步骤如下:① 石蜡组织切片、烤片、脱蜡并水化;② 抗原修复;③ 一抗 37℃ 孵育 2 h;④ 二抗 37℃ 孵育 20~30 min;⑤ DAB 显色 5~10 min;⑥ 脱水、透明和封片。用已知 PTEN 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以 PBS 溶液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
1.4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断
根据染色强度和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进行评分,进行半定量判定[7]。低表达包括:① 阴性即无阳性着色(–);② 弱阳性(+)或中等强度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30%,或弱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30%。高表达包括:① 中等强度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30%,或强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50%;② 强阳性(+++)、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50%。本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判读由两位高年资病理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若两位医生意见不同,则由副高以上病理科医师判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乳腺原发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比较,以及 PTEN 蛋白和 Basigin 蛋白的高表达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采用成组χ2检验,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TEN 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呈棕褐色颗粒,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图 1a 和 1b)。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为 56.6%(43/76),低于乳腺良性增生组织的 85.0%(17/20),χ2=5.457,P=0.019。见表 1。

a:PTEN 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b:PTEN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几乎不表达;c:Basigin1 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d:Basigin1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或)胞浆

Basigin1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或)胞浆,为粗细不等的棕褐色颗粒,其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图 1c 和 1d)。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为 51.3%(39/76),高于乳腺良性增生组织的 25.0%(5/20),χ2=4.417,P=0.036。见表 1。
2.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 蛋白与 Basigin1 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s=–0.481,P<0.001)。具体见表 2。

2.3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 蛋白的高表达与年龄、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和 TNM 分期均无关(P>0.05),但与 WHO 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均相关(P<0.05)。WHO 分级越高,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越低;且无淋巴结转移者的 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具体见表 3。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与年龄、肿瘤位置及肿瘤最大径均无关(P>0.05),但与 WHO 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和 TNM 分期均相关(P<0.05),WHO 分级越高,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越高;无淋巴结转移者的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TNM 分期为Ⅰ+Ⅱ期者的 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低于Ⅲ+Ⅳ者。具体见表 3。
2.4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
76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 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有关(P<0.001),其在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中的高表达率高于 Her-2 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也有关(P<0.001),其在 Her-2 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中的高表达率高于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具体见表 3。
3 讨论
随着对肿瘤基因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对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涉及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如 Her-2、P53 等基因[12-13]。PTEN 和 Basigin1 基因作为调控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关键基因,其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实体肿瘤中的作用已受到关注。
3.1 PTEN 分子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
PTEN 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目前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存在 PTEN 基因的突变,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14-16],它能够负性调节细胞生长,诱导凋亡并抑制细胞浸润和转移[17-18]。本研究结果表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的高表达率低于乳腺良性增生组织,其表达与乳腺癌的 WHO 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 PTEN 蛋白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以及 TNM 分期均无关。以往文献[3, 19]报道,乳腺癌中 PTEN 蛋白呈低表达,其表达与 WHO 分级、淋巴结转移、增殖指数、雌激素受体(ER)失表达和预后密切相关。不同的是,本研究结果显示,PTEN 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直径和 TNM 分期均无关,推测其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或者是本研究选取的乳腺癌组织学亚型为浸润性导管癌;此外也有可能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读标准不一导致的。
3.2 Basigin1 分子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
Basigin1 基因是一种促癌基因,文献[6, 20-21]报道,其在肝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提示肿瘤的预后不良。本研究结果表明,Basigin1 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 WHO 分级、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提示该蛋白在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 Basigin1 蛋白的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6, 20-21]基本相似。
3.3 PTEN 和 Basigin1 分子在肿瘤中的相关性研究
关于 PTEN 和 Basigin1 分子二者的关系,两者在肺癌、食管癌和胶质瘤组织中的相关性已有文献报道[7-9]。本研究结果表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的表达失调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研究[22]表明,抑癌基因的抑癌作用以及癌基因的致癌作用不仅仅是某个基因的行为,而是多个基因表达共同协作的结果。PTEN 蛋白的表达下调可使细胞间的黏附力下降,上调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以及肿瘤血管形成[4-5]。乳腺癌组织中 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能够上调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肿瘤血管的形成[23-24]。此外,Basigin1 蛋白还可以刺激肿瘤本身以及其周围的基质分泌 MMPs 和 VEGF[25]。有文献研究表明,PTEN 基因可以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磷脂酰肌醇 3 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抑制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进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26-27];Basigin1 基因同样可以通过激活 MAPK/ERK 信号通路并且上调 MMP-9 的表达,来促进肿瘤上皮间质转化途径,进而影响肿瘤的浸润和转移[28-29]。根据本研究结果,可推测在乳腺癌中,PTEN 蛋白的失表达和 Basigin1 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会导致相同的信号通路显著激活,从而上调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由此提示,PTEN 和 Basigin1 蛋白涉及共同的信号通路,共同促进 MMPs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两者产生的协同作用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中对 PTEN 和 Basigin1 蛋白相关性的探索将为乳腺癌侵袭和转移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不足之处在于仅是从蛋白水平分析了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其具体分子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30]。本研究结果显示,PTEN 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有关,其中预后较好的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有较高的高表达率,这与以往研究报道[30]较一致;Basigin1 蛋白的高表达率在 Her-2 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中较高,但目前有关 Basigin1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报道甚少,有待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PTEN 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高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低表达,其低表达提示组织学 WHO 分级高及淋巴结易转移,其在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患者中有较高的高表达率;Basigin1 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高表达,该蛋白的高表达率提示 WHO 分级高,肿瘤分期高及淋巴结易转移,其在 Her-2 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患者中的高表达率较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PTEN 蛋白和 Basigin1 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可能通过相同的信号通路、共同作用,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王建君进行研究设计与实施、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论文并对文章负责;徐小艳进行资料收集及统计分析;冯智坤主要负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工作;杨金花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并进行质量控制和审校。
伦理声明:本研究已通过郑州人民医院的伦理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