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何康, 边龙茸, 岳洪华, 梁伟涛, 武忠.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值影响的横断面调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2, 29(9): 1100-1104. doi: 10.7507/1007-4848.202111076 复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是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后,冠状病毒家族中又一个具有很强感染人类能力的成员[1-2]。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全球大流行[3]。这种疾病造成了巨大的全球健康挑战,并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4]。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一项卫生举措,因为它们有可能在人群中形成免疫记忆保护机制和预防疾病传播[5]。
华法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中流砥柱。然而华法林的治疗窗窄,仍然是导致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6]。由于其会受到多种因素,例如食物、药物等的影响,给药不当会显著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器官出血、住院和死亡风险[7-8]。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政策,群众普遍表示愿意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9]。鉴于华法林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以及疫苗的未知性,同时目前国内外文献并未报道相关研究和证据,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该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同时评估疫苗对华法林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调查2021年5—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随访的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纳入标准:(1)行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3~6个月以上且心功能正常的患者;(2)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3)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1)接种疫苗但未能定期复查INR值并记录的患者;(2)接种疫苗前后超过3个月未复查INR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调查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基础疾病、是否接种疫苗及未接种疫苗的影响因素、接种疫苗的时间及不良反应、接种前最后一次复查时华法林用量及INR值、接种后第一次复查时华法林用量及INR值。
1.3 观察指标
主要指标:机械瓣置换术后接种疫苗对华法林及INR值的影响;次要指标:该人群接种疫苗的覆盖率,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伦理审查
本研究已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438。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全组132例患者,其中男51例(38.6%)、女81例(61.4%),年龄26~72(53.01±9.51)岁。在接种疫苗的71例患者中,男29例(40.8%),平均年龄(54.38±8.21)岁。其中,13例(18.3%)有高血压,4例(5.6%)有糖尿病,10例(14.1%)有心房颤动,1例(1.4%)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而未接种疫苗的61例患者中,男22例(36.1%),平均年龄(51.41±10.7)岁,14例(23.0%)有高血压,2例(3.3%)有糖尿病,11例(18.0%)有心房颤动。两组均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单瓣膜置换、多瓣膜置换、合并主动脉瓣置换及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疫苗的接种率及未接种疫苗的影响因素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全组患者中,53.8%(71/132)的患者接种了疫苗。95.8%患者接种疫苗类型为灭活疫苗(Vero 细胞),仅有4.2%的患者接种了重组疫苗(CHO细胞),未调查到接种重组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患者。61例未接种疫苗患者中,患者担心疫苗对心脏有副作用是影响疫苗接种的主要原因,占67.2%;疫苗接种医生对心脏术后患者的顾虑为第二大原因,占32.8%。另外担心疫苗质量、自身过敏性疾病、妊娠以及其它原因分别占1.6%、3.3%、1.6%和3.3%;见表2。

2.3 疫苗对华法林及抗凝效果的影响
对71例接种了疫苗的患者,我们比较了接种前最后一次INR及接种后第一次INR值和华法林用量。结果发现,56例(78.9%)患者接种前后华法林用量不变的情况下,INR值分别为2.11±0.48和2.51±0.59,差值为0.4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15例(21.1%)患者因各种因素,疫苗接种前后的华法林用量不一致,接种后的INR值高于接种前,差值为0.33±0.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
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双瓣置换、合并主动脉置换和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共5个亚组。结果显示,二尖瓣置换组和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组接种前后INR差值分别是0.43±0.61和0.6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组患者疫苗接种前后INR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02)。
接种灭活疫苗的患者接种前后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8±0.76,P<0.001);见表3。


在接种是否完成的亚组分析中,有14例(19.7%)未完成接种,57例(80.3%)已完成两针或三针接种,两组患者INR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366)。接种完成的患者其接种疫苗前后IN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3±0.70,P<0.001)。
3 讨论
目前我国主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包含一针、两针、三针三种不同的类型。天津康希诺公司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只需要接种一针。腺病毒搭载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核酸片段,将其高效地送到细胞内表达抗原,激活哺乳动物宿主的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并促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刺激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反应[10]。单针接种就可诱导强烈的免疫保护反应,而不会引起接种者感染[11]。而接种两针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 细胞)是大家熟悉的传统疫苗,它将活病毒灭活后作为抗原接种到人体而引起免疫反应,疫苗的成分和天然的病毒结构最接近。由于这些疫苗不能提供持久的免疫力,因此需要加强剂量[12]。主要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需要接种三针,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制作成疫苗。根据既往文献[12-16]报道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和发烧,但这两种情况一般是自限性和轻微的。严重的全身性事件不到2%,3.8%报告了疲劳,2.0%报告了第二剂注射后头痛[17]。本次调查研究中,有1.5%的患者出现了注射后头晕、胸闷,1.5%出现了心悸,并没有报告严重的不良事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指南[18]中表示: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它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以及妊娠期不能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其中明确表示心脏病、支架、搭桥、安装起搏器,术后恢复正常,是可以接种疫苗并且安全的。
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患者在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至2021年11月20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总体人群覆盖率和接种率分别达到了86.9%和76.3%。本研究中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为53.8%,低于全国水平[19]。未接种疫苗的原因分为心理因素(担心疫苗质量或疫苗对心脏有影响),自身原因(过敏性疾病、感染、呼吸道疾病、肿瘤、孕期等),医院原因(接种医生对心脏术后的顾虑、无疫苗等)。结果显示主要原因为患者担心疫苗对心脏的影响和接种医生的顾虑,这对于目前推动全民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一个比较大的阻碍。因此主诊医生可以针对这类人群加强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的宣传,提高群众认知能力,减少对疫苗副作用的担心,增强接种信心。除此之外,应该加强接种医生的专业知识培训,解决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人群何时能接种的问题,而不是全然拒绝为此类人群的接种服务。
华法林是心脏手术后最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可预防和减少人工心脏瓣膜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20]。Holbrook等[21]发现华法林与药物和食物不良相互作用的数量正在增加。尽管其中相互作用的真正机制未知,但通常是增强作用,使得服用华法林时出血风险更大。对于机械瓣膜植入患者建议终身服用,二尖瓣置换术后建议将INR控制在1.8~2.5,主动脉瓣置换术后INR控制在1.5~2.5[22-23]。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华法林抗凝研究甚少,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Pallarés-Carratalá等[24]建议此类人群接种疫苗之前,只要近期INR<3或<3.5,可视患者具体情况接种。心房颤动、肺栓塞、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瓣膜病的INR应在2~3之间,机械瓣膜者INR应在2.5~3.5之间。同时若超过6~8周未复查INR,则建议需要重新验证INR以进行疫苗接种;不建议停止服用抗凝药后接种疫苗。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总体接种后首次复查INR值高于接种前末次复查值,表明疫苗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NR值,其增加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前后华法林用量不一致的情况下,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样本数量过少以及华法林的增减影响了INR值的变化。手术方式亚组分析发现,二尖瓣置换组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组患者接种疫苗前后IN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原因可能是这类患者术前多合并心房颤动并服用华法林。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于凝血功能的影响是明显的(P<0.001),完全接种疫苗较暂未完全接种疫苗对INR值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我们还发现接种疫苗的患者,接种后短期内INR值会升高,持续数月后INR值会逐渐恢复至接种前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该类人群的INR值可能会一定程度升高,但增加后平均INR值仍处于指南建议的控制范围内。所调查的患者接种后并未出现血栓栓塞、出血等严重的不良事件,因此该类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相对安全的。医生应该全面了解此类人群既往史,充分宣教疫苗可能对华法林的影响作用,同时应该依据患者疫苗接种情况,实时调整华法林用量并督促患者缩短复查凝血功能间期。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仅是初步调查研究结果,样本数量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第二,单中心调查,仅代表部分地区部分患者的结果;第三,本研究仅为横断面调查,存在一定的偏倚,从而影响最终结果;第四,影响华法林的因素众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因素。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能会对人体自身凝血系统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干扰华法林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前者需要有健康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后者需要有动物或人体试验作为支持。
综上所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低于全国总体接种率。接种疫苗可能会增加患者INR值,但总体增加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事件。因此对于心功能良好、无明显禁忌证的该类人群接种疫苗是相对可靠安全的。同时疫苗接种医生应当重点进行科普宣传,提高此类人群的接种率。主诊医生应该更加注重华法林的用量调整,向患者强调增加复查随访频率的必要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本研究存在诸多局限性,无法明确得出接种疫苗会导致INR升高的结论,因此需要更加严谨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何康和边龙茸负责数据收集,参与文章撰写和修改;岳洪华、梁伟涛和武忠对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指导和修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是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后,冠状病毒家族中又一个具有很强感染人类能力的成员[1-2]。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全球大流行[3]。这种疾病造成了巨大的全球健康挑战,并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4]。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一项卫生举措,因为它们有可能在人群中形成免疫记忆保护机制和预防疾病传播[5]。
华法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中流砥柱。然而华法林的治疗窗窄,仍然是导致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6]。由于其会受到多种因素,例如食物、药物等的影响,给药不当会显著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器官出血、住院和死亡风险[7-8]。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政策,群众普遍表示愿意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9]。鉴于华法林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以及疫苗的未知性,同时目前国内外文献并未报道相关研究和证据,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该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同时评估疫苗对华法林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调查2021年5—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随访的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纳入标准:(1)行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3~6个月以上且心功能正常的患者;(2)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3)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1)接种疫苗但未能定期复查INR值并记录的患者;(2)接种疫苗前后超过3个月未复查INR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调查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基础疾病、是否接种疫苗及未接种疫苗的影响因素、接种疫苗的时间及不良反应、接种前最后一次复查时华法林用量及INR值、接种后第一次复查时华法林用量及INR值。
1.3 观察指标
主要指标:机械瓣置换术后接种疫苗对华法林及INR值的影响;次要指标:该人群接种疫苗的覆盖率,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伦理审查
本研究已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438。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全组132例患者,其中男51例(38.6%)、女81例(61.4%),年龄26~72(53.01±9.51)岁。在接种疫苗的71例患者中,男29例(40.8%),平均年龄(54.38±8.21)岁。其中,13例(18.3%)有高血压,4例(5.6%)有糖尿病,10例(14.1%)有心房颤动,1例(1.4%)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而未接种疫苗的61例患者中,男22例(36.1%),平均年龄(51.41±10.7)岁,14例(23.0%)有高血压,2例(3.3%)有糖尿病,11例(18.0%)有心房颤动。两组均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单瓣膜置换、多瓣膜置换、合并主动脉瓣置换及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疫苗的接种率及未接种疫苗的影响因素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全组患者中,53.8%(71/132)的患者接种了疫苗。95.8%患者接种疫苗类型为灭活疫苗(Vero 细胞),仅有4.2%的患者接种了重组疫苗(CHO细胞),未调查到接种重组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患者。61例未接种疫苗患者中,患者担心疫苗对心脏有副作用是影响疫苗接种的主要原因,占67.2%;疫苗接种医生对心脏术后患者的顾虑为第二大原因,占32.8%。另外担心疫苗质量、自身过敏性疾病、妊娠以及其它原因分别占1.6%、3.3%、1.6%和3.3%;见表2。

2.3 疫苗对华法林及抗凝效果的影响
对71例接种了疫苗的患者,我们比较了接种前最后一次INR及接种后第一次INR值和华法林用量。结果发现,56例(78.9%)患者接种前后华法林用量不变的情况下,INR值分别为2.11±0.48和2.51±0.59,差值为0.4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15例(21.1%)患者因各种因素,疫苗接种前后的华法林用量不一致,接种后的INR值高于接种前,差值为0.33±0.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
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双瓣置换、合并主动脉置换和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共5个亚组。结果显示,二尖瓣置换组和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组接种前后INR差值分别是0.43±0.61和0.6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组患者疫苗接种前后INR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02)。
接种灭活疫苗的患者接种前后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8±0.76,P<0.001);见表3。


在接种是否完成的亚组分析中,有14例(19.7%)未完成接种,57例(80.3%)已完成两针或三针接种,两组患者INR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366)。接种完成的患者其接种疫苗前后IN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3±0.70,P<0.001)。
3 讨论
目前我国主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包含一针、两针、三针三种不同的类型。天津康希诺公司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只需要接种一针。腺病毒搭载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核酸片段,将其高效地送到细胞内表达抗原,激活哺乳动物宿主的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并促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刺激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反应[10]。单针接种就可诱导强烈的免疫保护反应,而不会引起接种者感染[11]。而接种两针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 细胞)是大家熟悉的传统疫苗,它将活病毒灭活后作为抗原接种到人体而引起免疫反应,疫苗的成分和天然的病毒结构最接近。由于这些疫苗不能提供持久的免疫力,因此需要加强剂量[12]。主要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需要接种三针,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制作成疫苗。根据既往文献[12-16]报道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和发烧,但这两种情况一般是自限性和轻微的。严重的全身性事件不到2%,3.8%报告了疲劳,2.0%报告了第二剂注射后头痛[17]。本次调查研究中,有1.5%的患者出现了注射后头晕、胸闷,1.5%出现了心悸,并没有报告严重的不良事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指南[18]中表示: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它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以及妊娠期不能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其中明确表示心脏病、支架、搭桥、安装起搏器,术后恢复正常,是可以接种疫苗并且安全的。
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患者在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至2021年11月20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总体人群覆盖率和接种率分别达到了86.9%和76.3%。本研究中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为53.8%,低于全国水平[19]。未接种疫苗的原因分为心理因素(担心疫苗质量或疫苗对心脏有影响),自身原因(过敏性疾病、感染、呼吸道疾病、肿瘤、孕期等),医院原因(接种医生对心脏术后的顾虑、无疫苗等)。结果显示主要原因为患者担心疫苗对心脏的影响和接种医生的顾虑,这对于目前推动全民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一个比较大的阻碍。因此主诊医生可以针对这类人群加强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的宣传,提高群众认知能力,减少对疫苗副作用的担心,增强接种信心。除此之外,应该加强接种医生的专业知识培训,解决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人群何时能接种的问题,而不是全然拒绝为此类人群的接种服务。
华法林是心脏手术后最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可预防和减少人工心脏瓣膜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20]。Holbrook等[21]发现华法林与药物和食物不良相互作用的数量正在增加。尽管其中相互作用的真正机制未知,但通常是增强作用,使得服用华法林时出血风险更大。对于机械瓣膜植入患者建议终身服用,二尖瓣置换术后建议将INR控制在1.8~2.5,主动脉瓣置换术后INR控制在1.5~2.5[22-23]。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华法林抗凝研究甚少,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Pallarés-Carratalá等[24]建议此类人群接种疫苗之前,只要近期INR<3或<3.5,可视患者具体情况接种。心房颤动、肺栓塞、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瓣膜病的INR应在2~3之间,机械瓣膜者INR应在2.5~3.5之间。同时若超过6~8周未复查INR,则建议需要重新验证INR以进行疫苗接种;不建议停止服用抗凝药后接种疫苗。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总体接种后首次复查INR值高于接种前末次复查值,表明疫苗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NR值,其增加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前后华法林用量不一致的情况下,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样本数量过少以及华法林的增减影响了INR值的变化。手术方式亚组分析发现,二尖瓣置换组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组患者接种疫苗前后IN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原因可能是这类患者术前多合并心房颤动并服用华法林。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于凝血功能的影响是明显的(P<0.001),完全接种疫苗较暂未完全接种疫苗对INR值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我们还发现接种疫苗的患者,接种后短期内INR值会升高,持续数月后INR值会逐渐恢复至接种前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该类人群的INR值可能会一定程度升高,但增加后平均INR值仍处于指南建议的控制范围内。所调查的患者接种后并未出现血栓栓塞、出血等严重的不良事件,因此该类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相对安全的。医生应该全面了解此类人群既往史,充分宣教疫苗可能对华法林的影响作用,同时应该依据患者疫苗接种情况,实时调整华法林用量并督促患者缩短复查凝血功能间期。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仅是初步调查研究结果,样本数量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第二,单中心调查,仅代表部分地区部分患者的结果;第三,本研究仅为横断面调查,存在一定的偏倚,从而影响最终结果;第四,影响华法林的因素众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因素。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能会对人体自身凝血系统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干扰华法林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前者需要有健康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后者需要有动物或人体试验作为支持。
综上所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低于全国总体接种率。接种疫苗可能会增加患者INR值,但总体增加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且无明显严重不良事件。因此对于心功能良好、无明显禁忌证的该类人群接种疫苗是相对可靠安全的。同时疫苗接种医生应当重点进行科普宣传,提高此类人群的接种率。主诊医生应该更加注重华法林的用量调整,向患者强调增加复查随访频率的必要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本研究存在诸多局限性,无法明确得出接种疫苗会导致INR升高的结论,因此需要更加严谨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何康和边龙茸负责数据收集,参与文章撰写和修改;岳洪华、梁伟涛和武忠对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指导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