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科(北京 1013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钩状钢板固定与闭合间接复位背侧伸直阻挡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2019年5月—2022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骨性锤状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切开组33例(采用切开复位钩状钢板固定),闭合组35例(采用闭合间接复位背侧伸直阻挡克氏针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侧别、伤指指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及Wehbé-Schneider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返岗工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伤指疼痛情况,量角器测量手指远侧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主动屈曲活动度及伸直欠缺度,采用Crawford标准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个月;闭合组和切开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切开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返岗工作时间均多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发生针道感染5例、末节指背侧皮肤小面积压疮坏死3例,经加强护理换药后痊愈;切开组发生7例指甲局部凹陷畸形,拆除内固定钢板后畸形消失;其余患者切口均顺利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物外露、指甲畸形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和指甲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DIP主动屈曲活动度、DIP伸直欠缺度及Crawford标准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DIP骨关节炎及关节退行性改变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钩状钢板固定与闭合间接复位背侧伸直阻挡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虽各有利弊,但均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对于急于重返工作岗位的年轻骨性锤状指患者建议采用切开复位钩状钢板固定。

引用本文: 赵文韬, 赵民. 切开复位钩状钢板固定与闭合间接复位背侧伸直阻挡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4, 38(8): 981-986. doi: 10.7507/1002-1892.202403084 复制

  • 上一篇

    改良腕管位透视在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 下一篇

    I.D.E.A.L技术与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