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重庆 400037);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构建肢体血循环监测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肢体血循环监测护理质量的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 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4 年 4 月 1 日。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体系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编制包含 3 个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和 30 个三级指标的专家函询问卷。通过 2 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的肢体血循环监测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  共 25 名专家参与问卷调查。2 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 96%(24/25)、100%(24/24),2 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均为 0.906。最终形成的护理敏感指标包括 3 个一级指标、6 个二级指标和 21 个三级指标。所有指标均与肢体血循环监测密切相关,从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及结局指标 3 个维度综合提高肢体血循环监测专科护理工作质量。结论  肢体血循环监测护理敏感指标体系专科特色强,不仅明确了肢体血循环监测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还系统地构建了血循环监测质量管理层面的要求和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实用性。

引用本文: 何永琴, 易德坤, 李玉, 赖淋雨, 张玉梅. 肢体血循环监测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华西医学, 2024, 39(10): 1606-1610. doi: 10.7507/1002-0179.202406161 复制

  • 上一篇

    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 下一篇

    骨关节炎患者睡眠障碍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