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军, 袁雪凌, 王光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创伤骨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华西医学, 2022, 37(10): 1545-1548. doi: 10.7507/1002-0179.202207014 复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工作和学习的深远转变,也为骨科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1-3]。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是见习过程的核心,也是唯一的知识、信息来源,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4-5]。青年带教老师通常有繁重的临床工作任务,常常在带教过程中对于知识点快速带过,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导致“教”与“学”脱钩,学生参与度不高,很难达到满意的临床实践效果。而创伤骨科患者不同于其他亚专业,通常病情紧急,来院后必须争分夺秒组织抢救[6-7]。经过初检后,对主要损伤通常需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待病情初步稳定后再做全面检查。严重创伤多为复合伤,增加了病情复杂性,处理困难,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在面临严峻的新冠肺炎防控形势下,见习岗位数量减少,见习范围也发生了必要的变化,创伤骨科本科生见习实践教学更为困难[8-9]。为解决这一棘手难题,本着培育优秀临床医学生的目的,本文在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经验以及多次研讨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临床见习带教模式的痛点,提出并推行交互式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创伤骨科见习学生的求知兴趣,提升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0 年 9 月—2021 年 12 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骨科中心进行临床见习的 2017 级学生。本研究已取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组与交互式教学模式组。
1.2.2 传统教学模式
以创伤骨科见习大纲为蓝本,根据临床医学院见习分组及时间安排,由骨科带教老师制定见习计划,讲解相应章节的知识要点并挑选难病例讲解示范,介绍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学生全程观摩。
1.2.3 交互式教学模式
选择专业素养过硬、具有优秀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的创伤骨科青年教师担任本专业见习指导老师。见习前发放学习提纲、学习要点及相关参考书籍清单,明确本章节的掌握要点和目标,协助学生做好合理的的见习准备工作。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小组研讨、启发式床旁问诊示教及典型病案分析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帮助学生掌握创伤骨科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优秀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见习课后段针对同学们见习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疑点和不足展开讨论和答疑,引导学生围绕相关热点问题开展文献检索,锻炼同学们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
1.2.4 教学效果评估
见习课后 24 h 内采用理论测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采用微信小程序以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于创伤骨科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理论测试由授课老师针对相应章节统一命题,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满分为 100 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环节,带教老师对本组学生及学生对自己在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知识提升、阅片能力 3 个方面打分,满分为 100 分。问卷调查表在见习课结束后随即发放,分别为满意、较满意、较差,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教学满意度。满意度=(满意+较满意)/调查总人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人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Mann-Whitney 秩和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学生 110 名。其中,男 62 名,女 48 名;年龄 21~24 岁,平均(23.12±3.24)岁。传统教学模式组和交互式教学模式组各 55 人。两组学生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见习课后两组学生骨科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学满意度
交互式教学模式组学生的骨科理论测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教学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院本科生在创伤骨科亚专业见习的影响,并探讨了疫情期间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创伤骨科本科生见习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激发了学生在创伤骨科见习的求知兴趣,提升了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从而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1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人口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前沿阵地[11-12]。基于疫情防控和外来人员隔离的需求,为了确保广大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采取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对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骨科在深刻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以往传统见习带教模式的不足,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效果令人满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交互式教学模式组学生的课后骨科理论测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成绩、教学满意度均较高。
交互式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带教老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课上结合多媒体、组内讨论、床旁问诊、临床病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强化临床实践成为理论知识教学的拓展和延伸[13-15]。在问诊环节可由指导老师简明讲授问诊要点和技巧,在保护患者隐私和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学生代表开展相关疾病的早期收治、现病史、既往史、专科体格检查,治疗方案与预后等开展临床实践,其他同学认真记录并补充要点,指导老师最后点评并给出学习建议[16]。通过交互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帮助学生由走马观花式的听课,向临床首诊医生规范接诊的角色转变,培养同学们优秀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17]。此外,学生在病史提取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这也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医患沟通技巧,将语言的艺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发挥实践教学的创造性和趣味性[16]。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创伤骨科本科生见习实践教学中的具有积极的效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更有助于提升其参与临床见习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帮助学生在积极开展临床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快速成长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工作和学习的深远转变,也为骨科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1-3]。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是见习过程的核心,也是唯一的知识、信息来源,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4-5]。青年带教老师通常有繁重的临床工作任务,常常在带教过程中对于知识点快速带过,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导致“教”与“学”脱钩,学生参与度不高,很难达到满意的临床实践效果。而创伤骨科患者不同于其他亚专业,通常病情紧急,来院后必须争分夺秒组织抢救[6-7]。经过初检后,对主要损伤通常需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待病情初步稳定后再做全面检查。严重创伤多为复合伤,增加了病情复杂性,处理困难,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在面临严峻的新冠肺炎防控形势下,见习岗位数量减少,见习范围也发生了必要的变化,创伤骨科本科生见习实践教学更为困难[8-9]。为解决这一棘手难题,本着培育优秀临床医学生的目的,本文在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经验以及多次研讨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临床见习带教模式的痛点,提出并推行交互式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创伤骨科见习学生的求知兴趣,提升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0 年 9 月—2021 年 12 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骨科中心进行临床见习的 2017 级学生。本研究已取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组与交互式教学模式组。
1.2.2 传统教学模式
以创伤骨科见习大纲为蓝本,根据临床医学院见习分组及时间安排,由骨科带教老师制定见习计划,讲解相应章节的知识要点并挑选难病例讲解示范,介绍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学生全程观摩。
1.2.3 交互式教学模式
选择专业素养过硬、具有优秀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的创伤骨科青年教师担任本专业见习指导老师。见习前发放学习提纲、学习要点及相关参考书籍清单,明确本章节的掌握要点和目标,协助学生做好合理的的见习准备工作。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小组研讨、启发式床旁问诊示教及典型病案分析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帮助学生掌握创伤骨科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优秀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见习课后段针对同学们见习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疑点和不足展开讨论和答疑,引导学生围绕相关热点问题开展文献检索,锻炼同学们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
1.2.4 教学效果评估
见习课后 24 h 内采用理论测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采用微信小程序以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于创伤骨科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理论测试由授课老师针对相应章节统一命题,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满分为 100 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环节,带教老师对本组学生及学生对自己在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知识提升、阅片能力 3 个方面打分,满分为 100 分。问卷调查表在见习课结束后随即发放,分别为满意、较满意、较差,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教学满意度。满意度=(满意+较满意)/调查总人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人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Mann-Whitney 秩和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学生 110 名。其中,男 62 名,女 48 名;年龄 21~24 岁,平均(23.12±3.24)岁。传统教学模式组和交互式教学模式组各 55 人。两组学生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见习课后两组学生骨科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学满意度
交互式教学模式组学生的骨科理论测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教学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院本科生在创伤骨科亚专业见习的影响,并探讨了疫情期间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创伤骨科本科生见习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激发了学生在创伤骨科见习的求知兴趣,提升了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从而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1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人口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前沿阵地[11-12]。基于疫情防控和外来人员隔离的需求,为了确保广大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采取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对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骨科在深刻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以往传统见习带教模式的不足,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效果令人满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交互式教学模式组学生的课后骨科理论测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成绩、教学满意度均较高。
交互式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带教老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课上结合多媒体、组内讨论、床旁问诊、临床病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强化临床实践成为理论知识教学的拓展和延伸[13-15]。在问诊环节可由指导老师简明讲授问诊要点和技巧,在保护患者隐私和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学生代表开展相关疾病的早期收治、现病史、既往史、专科体格检查,治疗方案与预后等开展临床实践,其他同学认真记录并补充要点,指导老师最后点评并给出学习建议[16]。通过交互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帮助学生由走马观花式的听课,向临床首诊医生规范接诊的角色转变,培养同学们优秀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17]。此外,学生在病史提取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这也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医患沟通技巧,将语言的艺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发挥实践教学的创造性和趣味性[16]。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创伤骨科本科生见习实践教学中的具有积极的效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更有助于提升其参与临床见习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帮助学生在积极开展临床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快速成长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