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杨梓, 谌霞灿, 康玉坤, 徐佳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的编制. 华西医学, 2021, 36(4): 449-452. doi: 10.7507/1002-0179.202003280 复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不仅影响人们的躯体健康,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2]。Xiang 等[3]指出,被隔离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可能会感到无助、孤独、愤怒,甚至出现拒绝治疗、暴力等行为,临床上发热、缺氧、咳嗽等感染症状和用药原因也会加重上述精神问题。Qiu 等[4]进行了一项样本量超过 5 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之后,约有 35% 的受访者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5.14% 的受访者产生重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在疫情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中,信息过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信息过载是指感知信息超出人们的应对能力的情况[5]。在既往的重大应激性事件之后,信息过载总是频繁被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提起,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偏少,尤其是针对心理应激反应和信息过载的研究尤其缺少,导致这一研究偏少的一大原因是对信息过载评估工具的缺少,目前国际上针对信息过载的评估工具仅有感知信息过载量表[6],但是此量表主要聚焦于互联网和工作场所,且条目重复,不适合作为评估信息过载的合适工具。因此,本研究开展了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的编制,旨在为将来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方案获得了四川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批准编号:K2020006。本研究于 2020 年 2 月-3 月实施。
1.1 初始量表编制
对于初始量表的编制,研究者首先复习国内外对于信息过载的评估工具,然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信息过载的评估条目进行收集,半结构式访谈的问题提纲主要有以下 3 个问题:① 您觉得导致个人产生信息过载的信息内容会包括哪些? ② 你觉得导致信息过载的信息传播途径有哪些? ③ 一旦产生信息过载,个体的表现形式会有哪些? 研究者根据半结构式访谈的内容,形成了 18 个基础条目,将内容重叠的条目进行合并,形成了 12 个条目的条目池。针对此 12 个条目,研究者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邀请 10 位具备高级职称的心理评估专家、精神科医生、信息论方向的专家对相关条目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经过 2 轮相关专家对条目的评估,对条目池进行修订,形成 8 个条目的新条目池。研究者然后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 30 名高校教师进行量表实际测试(此轮量表测试人员与后续的量表测试人员不重叠),进一步修改量表,形成 8 个条目的信息过载量表初始量表。本问卷采用 Liker 5 级评分,0 分表示“完全没有”,1 分表示“几乎没有”,2 分表示“有时”,3 分表示“经常”,4 分表示“总是”。总分越高表示信息过载严重程度越高。
1.2 量表测试
在前期量表条目基本确定后,研究者开展了量表测试。量表测试方式为网络电子量表测试,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公众号进行测试推广。在量表中,第 1 页为调查目的、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及填写量表的要求等,第 2 页为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次调查之后才能进入量表实测。量表测试中每一个题目都是必答题,且限定同一个账号或者 IP 地址只能填写 1 次。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将样本相关数据录入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对量表条目筛选的方法为通过离散程度(采用变异系数评价)、与总得分的 Pearson 相关系数及因子载荷相关指标来进行,变异系数≥0.7、相关系数≥0.4、因子负荷≥0.45 这 3 项均符合后方认为该条目应纳入信息过载量表。本研究采用 Cronbach α系数分析量表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量表效度。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量表受测者的一般情况
量表测试后共收回量表 1 068 份,详细筛选后得到有效量表 1 015 份,有效率为 95.0%。量表受测群体来自全国 24 个省份,其中男 353 人(34.8%),女 662 人(65.2%);年龄 18~30 岁 333 人,31~45 岁 389 人,46~60 岁 224 人,60 岁以上 69 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83 人,高中 135 人,大专或本科 704 人,硕士及以上 93 人;目前婚姻状况未婚 286 人,已婚 663 人,离异 54 人,丧偶 12 人。
2.2 量表条目筛选
依据前述的研究方法进行量表条目的筛选,结果显示条目 8 被剔除。详细结果见表 1。

2.3 量表因子分析
对整个量表 7 个条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Kaiser-Meyer-Olkin 值为 0.895,Bartlett 球形度检验值为 3 293.68(ν=28,P<0.001),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以特征根>1 为前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 7 个条目能提取 1 个成分。
2.4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 Cronbach α系数对信息过载量表进行信度评价,信息过载量表总的 Cronbach α系数为 0.863。
3 讨论
重大公共事件往往会引起巨大的信息报道,从而对大部分人群形成信息过载,而既往研究显示较高的信息过载程度与较高的应激水平有关[7],也与对健康的主观感受及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关[8]。相关研究推测信息过载导致的较高的应激反应可能会使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应激状态,从而导致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出现[9-11]。根据既往的研究,个体本身是生活在“信息流”之中的[12],个体依据得到的信息进行反应,然后再进行反馈[13]。但是当个体得到的信息量、信息频率以及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出现偏差的时候,就会产生精神压力[14],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同时,信息量的增加会影响个体的决策[15],个体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认知系统就难以权衡,应对策略就难以制定[16],“做决策”本身和预期“决策”结果的焦虑可能会成为新的应激源[17]。目前研究发现信息过载与心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一定的相关性[18-19],而对信息过载的重视也有助于诊治心身疾病[20]。
本项研究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后频繁出现的信息过载的临床实践出发,结合既往研究,编制了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本研究最后形成的量表总条目数为 7 条,纳入的 7 个条目与量表总得分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编制后的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总 Cronbach α系数为 0.863,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量表结构,发现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所有条目能形成 1 个因子,即项目总得分即可反映信息过载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① 因为实际情况的限制,未能对受测者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研究偏倚;② 虽然本量表中有 2 个条目为信息过载相关的客观行为的描述,但是本量表未能与信息过载的客观性指标(目前学界尚未对其进行研究)进行相关分析,这也提示将来信息过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编制的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条目简单、易操作,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对于将来重大公共事件后信息过载的相关研究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持。
志谢:对于此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无申报事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不仅影响人们的躯体健康,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2]。Xiang 等[3]指出,被隔离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可能会感到无助、孤独、愤怒,甚至出现拒绝治疗、暴力等行为,临床上发热、缺氧、咳嗽等感染症状和用药原因也会加重上述精神问题。Qiu 等[4]进行了一项样本量超过 5 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之后,约有 35% 的受访者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5.14% 的受访者产生重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在疫情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中,信息过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信息过载是指感知信息超出人们的应对能力的情况[5]。在既往的重大应激性事件之后,信息过载总是频繁被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提起,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偏少,尤其是针对心理应激反应和信息过载的研究尤其缺少,导致这一研究偏少的一大原因是对信息过载评估工具的缺少,目前国际上针对信息过载的评估工具仅有感知信息过载量表[6],但是此量表主要聚焦于互联网和工作场所,且条目重复,不适合作为评估信息过载的合适工具。因此,本研究开展了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的编制,旨在为将来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方案获得了四川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批准编号:K2020006。本研究于 2020 年 2 月-3 月实施。
1.1 初始量表编制
对于初始量表的编制,研究者首先复习国内外对于信息过载的评估工具,然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信息过载的评估条目进行收集,半结构式访谈的问题提纲主要有以下 3 个问题:① 您觉得导致个人产生信息过载的信息内容会包括哪些? ② 你觉得导致信息过载的信息传播途径有哪些? ③ 一旦产生信息过载,个体的表现形式会有哪些? 研究者根据半结构式访谈的内容,形成了 18 个基础条目,将内容重叠的条目进行合并,形成了 12 个条目的条目池。针对此 12 个条目,研究者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邀请 10 位具备高级职称的心理评估专家、精神科医生、信息论方向的专家对相关条目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经过 2 轮相关专家对条目的评估,对条目池进行修订,形成 8 个条目的新条目池。研究者然后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 30 名高校教师进行量表实际测试(此轮量表测试人员与后续的量表测试人员不重叠),进一步修改量表,形成 8 个条目的信息过载量表初始量表。本问卷采用 Liker 5 级评分,0 分表示“完全没有”,1 分表示“几乎没有”,2 分表示“有时”,3 分表示“经常”,4 分表示“总是”。总分越高表示信息过载严重程度越高。
1.2 量表测试
在前期量表条目基本确定后,研究者开展了量表测试。量表测试方式为网络电子量表测试,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公众号进行测试推广。在量表中,第 1 页为调查目的、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及填写量表的要求等,第 2 页为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次调查之后才能进入量表实测。量表测试中每一个题目都是必答题,且限定同一个账号或者 IP 地址只能填写 1 次。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将样本相关数据录入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对量表条目筛选的方法为通过离散程度(采用变异系数评价)、与总得分的 Pearson 相关系数及因子载荷相关指标来进行,变异系数≥0.7、相关系数≥0.4、因子负荷≥0.45 这 3 项均符合后方认为该条目应纳入信息过载量表。本研究采用 Cronbach α系数分析量表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量表效度。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量表受测者的一般情况
量表测试后共收回量表 1 068 份,详细筛选后得到有效量表 1 015 份,有效率为 95.0%。量表受测群体来自全国 24 个省份,其中男 353 人(34.8%),女 662 人(65.2%);年龄 18~30 岁 333 人,31~45 岁 389 人,46~60 岁 224 人,60 岁以上 69 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83 人,高中 135 人,大专或本科 704 人,硕士及以上 93 人;目前婚姻状况未婚 286 人,已婚 663 人,离异 54 人,丧偶 12 人。
2.2 量表条目筛选
依据前述的研究方法进行量表条目的筛选,结果显示条目 8 被剔除。详细结果见表 1。

2.3 量表因子分析
对整个量表 7 个条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Kaiser-Meyer-Olkin 值为 0.895,Bartlett 球形度检验值为 3 293.68(ν=28,P<0.001),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以特征根>1 为前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 7 个条目能提取 1 个成分。
2.4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 Cronbach α系数对信息过载量表进行信度评价,信息过载量表总的 Cronbach α系数为 0.863。
3 讨论
重大公共事件往往会引起巨大的信息报道,从而对大部分人群形成信息过载,而既往研究显示较高的信息过载程度与较高的应激水平有关[7],也与对健康的主观感受及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关[8]。相关研究推测信息过载导致的较高的应激反应可能会使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应激状态,从而导致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出现[9-11]。根据既往的研究,个体本身是生活在“信息流”之中的[12],个体依据得到的信息进行反应,然后再进行反馈[13]。但是当个体得到的信息量、信息频率以及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出现偏差的时候,就会产生精神压力[14],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同时,信息量的增加会影响个体的决策[15],个体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认知系统就难以权衡,应对策略就难以制定[16],“做决策”本身和预期“决策”结果的焦虑可能会成为新的应激源[17]。目前研究发现信息过载与心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一定的相关性[18-19],而对信息过载的重视也有助于诊治心身疾病[20]。
本项研究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后频繁出现的信息过载的临床实践出发,结合既往研究,编制了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本研究最后形成的量表总条目数为 7 条,纳入的 7 个条目与量表总得分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编制后的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总 Cronbach α系数为 0.863,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量表结构,发现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所有条目能形成 1 个因子,即项目总得分即可反映信息过载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① 因为实际情况的限制,未能对受测者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研究偏倚;② 虽然本量表中有 2 个条目为信息过载相关的客观行为的描述,但是本量表未能与信息过载的客观性指标(目前学界尚未对其进行研究)进行相关分析,这也提示将来信息过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编制的信息过载严重程度量表条目简单、易操作,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对于将来重大公共事件后信息过载的相关研究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持。
志谢:对于此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无申报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