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何霄, 唐霞, 蒲丹. 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多站考试中技能训练薄弱环节分析. 华西医学, 2017, 32(9): 1449-1451. doi: 10.7507/1002-0179.201602151 复制
多站式考核又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一种客观、有序的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框架,目前被认为是评估学生临床能力的最好方法[1]。作为一种以技能为基础的考核工具,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将其应用于临床技能考核[2-3],已被证明是可行、可靠和有效的[4]。多站式考核用于对不同临床教学阶段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考核,也同样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5];不仅能够测评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而且能够帮助临床医学生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6]。临床医学生在经过全面、系统、标准的技能培训后,可掌握严谨、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扎实地基础。在我院进行的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中,临床医学生整体水平较为接近,大多数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但我们也发现一些临床医学生在护理及急救站技能考试时,对一些技能操作显得较为生疏。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临床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多站考试中的成绩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2 年 5 月 30 日—31 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07 级 106 名五年制及 2007 级 77 名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参加临床技能多站毕业考核时取得的成绩。
1.2 研究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前均需进行专业毕业考核,临床多站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多站考试。临床技能多站考试分为若干轮次,每个轮次学生分组参加各站考试。每站各包含 4 个操作项目,每组 4 名学生随机抽选其中 1 个项目进行操作。每个临床技能站点中的考试项目均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分,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科室选派考官并根据操作细节要求以及熟练程度制定各站具体考试项目的评分细目表,以 60 分作为及格标准。考试时,考官在现场根据 评分细目表,对临床医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 评分。
各站具体考试项目为:内科站:① 骨髓穿刺;② 胸腔穿刺;③ 腰椎穿刺;④ 腹腔穿刺。外科站:① 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② 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③ 缝合打结+拆线剪线;④ 深部打结。护理急救站:① 穿脱隔离衣+静脉穿刺;② 胃管安置;③ 导尿术;④ 单人心肺复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取得的成绩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学生分站考试成绩及各学科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均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学生考试项目的抽样情况
考察对象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07 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 183 名,其中五年制 106 名(59.2%),八年制 77 名(40.8%)。进入各站时,每组临床医学生随机抽取考试项目,其中内科站中,骨穿组 56 人,胸穿组 41 人,腰穿组 43 人,腹穿组 43 人;外科站中,“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组 43 人,“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组 50 人,“缝合打结+拆线剪线”组 47 人,“深部打结”组 43 人;护理急救站中,“穿脱隔离衣+静脉穿刺”组 42 人,“胃管安置”组 47 人,“导尿术”组 46 人,“单人心肺复苏”组 48 人。
2.2 学生分站考试结果
共 183 名临床医学生参加考试,以 60 分为及格线,在护理急救站的操作中不及格率最高(6.0%),其次为内科站(5.5%),外科站无不及格。五年制在内科站和护理急救站考试的平均成绩上低于八年制,五年制的外科站平均成绩高于八年制。不同学制的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06,P=0.001),不同临床技能站点的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30,P<0.001),临床技能站点与考试成绩关系更强。学制与临床技能站点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F=2.284,P=0.135)。见表 1。


2.3 各学科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八年制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在内科站各项操作考核中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59,P<0.001),且八年制得分较高。内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8,P=0.186)。不同学制与内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F=1.975,P=0.164)。见表 2。


八年制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在外科站各项操作考核中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80,P=0.002);五年制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深部打结”3 项得分高于八年制,但在“缝合打结+拆线剪线”低于八年制。外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1,P=0.006)。五年制“缝合打结+拆线剪线”得分较低,八年制“深部打结”得分较低。不同学制与外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F=2.228,P=0.114)。见表 2。
2.4 护理急救站考试操作成绩分析
八年制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在护理急救站各项操作考核中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63,P<0.001)。除导尿术外,八年制各项操作得分均高于五年制。护理急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05,P<0.001)。无论是五年制还是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导尿术”得分均最低。不同学制与护理急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F=1.049,P=0.309)。见表 3。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生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解决不同的问题,衡量临床医学生优劣的标准不再是能记忆多少知识,而是在工作中能否胜任,能否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完成医务工作[7]。临床医学教学迫切需要适应临床需要的教学方法,以便较大程度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在本研究中,五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临床技能掌握上有差距,掌握外科操作技能的情况最好,内科操作技能次之,掌握护理急救技能的情况最差。通过比较各个技能考试站内的具体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可以帮助指导老师针对性的修改课程时间安排,帮助临床医学生对掌握较差的临床技能进行更长,更加针对性的练习。临床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操作项目进行练习。其特点是可循环反复练习,操作接近临床实际,效果明显[7]。在内科站考试中,临床医学生各项操作技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外科站考试中,临床医学生掌握“缝合打结+拆线剪线”这项操作稍差于“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深部打结”稍差于“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在护理急救站考试中,临床医学生在“导尿术”操作的成绩平均分最低,可以认为临床医学生对“导尿术”的掌握较差。通过探讨不同操作成绩之间的差异,我们分析认为,在外科站考试中,“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及“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难度较小,因此临床医学生在这两项考试中可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也容易理解;而护理急救站考试中“导尿术”操作相对困难,临床医学生需多加练习才可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相应的考试成绩也不容易达到较高的水平。
临床医学生在内科、外科、护理急救临床操作技能中,对护理急救技能的掌握最差;而在护理急救技能中,对导尿术的掌握最差。对造成临床医学生技能薄弱环节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分析:① 传统的毕业理论考核模式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忽略实践技能的掌握和操作。这必然造成临床医学生在临床操作技能上精力分配有限,用功不足。静脉穿刺、导尿等操作技能的训练无疑受到影响。② 临床医学生普遍认为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静脉穿刺、导尿等具体操作都应由护士完成,因而忽略了对该技能的重视。③ 老师对护理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阐述不充分,因而未引起临床医学生对相关技能的足够认识。
操作技能的明显薄弱不但严重影响临床医学生成为素质过硬、技能全面的合格医疗人才,也会对应届毕业临床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实践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埋下事故隐患。因此,对临床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技能培训不容忽视。
为此我们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针对临床医学生的相关技能培训:①在思想认识上重视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对其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减弱或降低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必然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另外需通过发挥不同教学法的优势,突出临床医学生的角色作用,激励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动手、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8]。同时,临床医学教学迫切需要更加适应临床要求的教学方法,以便较大程度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9]。②适当增加临床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实践课程,加大对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可设置抽查机制,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随机检测,及时发现临床医学生中带普遍性的技能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也可在临床医学生中开展临床操作技能竞赛,对优胜者大力表彰,以进一步激发临床医学生提高临床操作技能的热情。因此,要使临床医学生成为素质高、医术好、技能强、民众信赖、患者放心的合格医疗工作者,完全有必要加强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薄弱环节的训练。
多站式考核又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一种客观、有序的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框架,目前被认为是评估学生临床能力的最好方法[1]。作为一种以技能为基础的考核工具,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将其应用于临床技能考核[2-3],已被证明是可行、可靠和有效的[4]。多站式考核用于对不同临床教学阶段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考核,也同样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5];不仅能够测评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而且能够帮助临床医学生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6]。临床医学生在经过全面、系统、标准的技能培训后,可掌握严谨、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扎实地基础。在我院进行的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中,临床医学生整体水平较为接近,大多数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但我们也发现一些临床医学生在护理及急救站技能考试时,对一些技能操作显得较为生疏。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临床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多站考试中的成绩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2 年 5 月 30 日—31 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07 级 106 名五年制及 2007 级 77 名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参加临床技能多站毕业考核时取得的成绩。
1.2 研究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前均需进行专业毕业考核,临床多站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多站考试。临床技能多站考试分为若干轮次,每个轮次学生分组参加各站考试。每站各包含 4 个操作项目,每组 4 名学生随机抽选其中 1 个项目进行操作。每个临床技能站点中的考试项目均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分,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科室选派考官并根据操作细节要求以及熟练程度制定各站具体考试项目的评分细目表,以 60 分作为及格标准。考试时,考官在现场根据 评分细目表,对临床医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 评分。
各站具体考试项目为:内科站:① 骨髓穿刺;② 胸腔穿刺;③ 腰椎穿刺;④ 腹腔穿刺。外科站:① 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② 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③ 缝合打结+拆线剪线;④ 深部打结。护理急救站:① 穿脱隔离衣+静脉穿刺;② 胃管安置;③ 导尿术;④ 单人心肺复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取得的成绩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学生分站考试成绩及各学科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均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学生考试项目的抽样情况
考察对象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07 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 183 名,其中五年制 106 名(59.2%),八年制 77 名(40.8%)。进入各站时,每组临床医学生随机抽取考试项目,其中内科站中,骨穿组 56 人,胸穿组 41 人,腰穿组 43 人,腹穿组 43 人;外科站中,“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组 43 人,“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组 50 人,“缝合打结+拆线剪线”组 47 人,“深部打结”组 43 人;护理急救站中,“穿脱隔离衣+静脉穿刺”组 42 人,“胃管安置”组 47 人,“导尿术”组 46 人,“单人心肺复苏”组 48 人。
2.2 学生分站考试结果
共 183 名临床医学生参加考试,以 60 分为及格线,在护理急救站的操作中不及格率最高(6.0%),其次为内科站(5.5%),外科站无不及格。五年制在内科站和护理急救站考试的平均成绩上低于八年制,五年制的外科站平均成绩高于八年制。不同学制的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06,P=0.001),不同临床技能站点的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30,P<0.001),临床技能站点与考试成绩关系更强。学制与临床技能站点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F=2.284,P=0.135)。见表 1。


2.3 各学科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八年制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在内科站各项操作考核中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59,P<0.001),且八年制得分较高。内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8,P=0.186)。不同学制与内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F=1.975,P=0.164)。见表 2。


八年制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在外科站各项操作考核中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80,P=0.002);五年制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深部打结”3 项得分高于八年制,但在“缝合打结+拆线剪线”低于八年制。外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1,P=0.006)。五年制“缝合打结+拆线剪线”得分较低,八年制“深部打结”得分较低。不同学制与外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F=2.228,P=0.114)。见表 2。
2.4 护理急救站考试操作成绩分析
八年制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在护理急救站各项操作考核中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63,P<0.001)。除导尿术外,八年制各项操作得分均高于五年制。护理急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05,P<0.001)。无论是五年制还是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导尿术”得分均最低。不同学制与护理急救站内不同操作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F=1.049,P=0.309)。见表 3。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生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解决不同的问题,衡量临床医学生优劣的标准不再是能记忆多少知识,而是在工作中能否胜任,能否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完成医务工作[7]。临床医学教学迫切需要适应临床需要的教学方法,以便较大程度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在本研究中,五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临床技能掌握上有差距,掌握外科操作技能的情况最好,内科操作技能次之,掌握护理急救技能的情况最差。通过比较各个技能考试站内的具体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可以帮助指导老师针对性的修改课程时间安排,帮助临床医学生对掌握较差的临床技能进行更长,更加针对性的练习。临床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操作项目进行练习。其特点是可循环反复练习,操作接近临床实际,效果明显[7]。在内科站考试中,临床医学生各项操作技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外科站考试中,临床医学生掌握“缝合打结+拆线剪线”这项操作稍差于“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深部打结”稍差于“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在护理急救站考试中,临床医学生在“导尿术”操作的成绩平均分最低,可以认为临床医学生对“导尿术”的掌握较差。通过探讨不同操作成绩之间的差异,我们分析认为,在外科站考试中,“手术器械认识和使用”及“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难度较小,因此临床医学生在这两项考试中可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也容易理解;而护理急救站考试中“导尿术”操作相对困难,临床医学生需多加练习才可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相应的考试成绩也不容易达到较高的水平。
临床医学生在内科、外科、护理急救临床操作技能中,对护理急救技能的掌握最差;而在护理急救技能中,对导尿术的掌握最差。对造成临床医学生技能薄弱环节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分析:① 传统的毕业理论考核模式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忽略实践技能的掌握和操作。这必然造成临床医学生在临床操作技能上精力分配有限,用功不足。静脉穿刺、导尿等操作技能的训练无疑受到影响。② 临床医学生普遍认为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静脉穿刺、导尿等具体操作都应由护士完成,因而忽略了对该技能的重视。③ 老师对护理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阐述不充分,因而未引起临床医学生对相关技能的足够认识。
操作技能的明显薄弱不但严重影响临床医学生成为素质过硬、技能全面的合格医疗人才,也会对应届毕业临床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实践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埋下事故隐患。因此,对临床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技能培训不容忽视。
为此我们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针对临床医学生的相关技能培训:①在思想认识上重视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对其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减弱或降低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必然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另外需通过发挥不同教学法的优势,突出临床医学生的角色作用,激励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动手、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8]。同时,临床医学教学迫切需要更加适应临床要求的教学方法,以便较大程度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9]。②适当增加临床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实践课程,加大对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可设置抽查机制,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随机检测,及时发现临床医学生中带普遍性的技能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也可在临床医学生中开展临床操作技能竞赛,对优胜者大力表彰,以进一步激发临床医学生提高临床操作技能的热情。因此,要使临床医学生成为素质高、医术好、技能强、民众信赖、患者放心的合格医疗工作者,完全有必要加强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薄弱环节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