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梁燕, 陈妍伶, 谭小波. “一带一”管理模式在风湿免疫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华西医学, 2016, 31(6): 1124-1126.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304 复制
风湿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我科护理人员大多从其他科室调入,缺乏规范的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专科护理的经验较为欠缺。此外,风湿病是一系列多系统损害的疾病,与多学科相交叉,对护士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护士在提高风湿病患者健康结局中的作用[1]。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提出的10条有关护士在慢性炎症性关节炎患者管理中的角色的建议中,有7条是强调了护士对患者照护和管理的贡献,如护士对患者疾病活动度、治疗方案、药物不良反应、社会参与以及心理健康的监测[2]。我科从2013年以来采用“一带一”模式对风湿免疫科护士进行培训,就是安排高一级护士个别指导低一级护士,形成帮扶对子,旨在提高风湿免疫科护士的专业能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取得护士执业执照的在岗护士36人实施“一带一”管理模式。36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28.7±7.85)岁;主管护师5人(占14%),护师10人(占28%),护士21人(占58%);本科及在读本科22人(占61%),大专14人(占39%);从事风湿免疫科护理≥10年6人,6~9年7人,3~5年11人,≤2年12人。
1.2 “一带一”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1.2.1 划分护士层级
根据护士学历、本科室工作年限、职称、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等将护士划分为4个层级(N1、N2、N3、N4),其中N1层级人员为年资最低,能力最弱,其余由低到高依次为N2、N3、N4层级。我科符合N4层级人员6人,符合N3层级人员7人,符合N2层级人员11人,符合N1层级人员12人。
1.2.2 根据层级结成“一带一”模式
“一带一”模式是指每名高层级护士可以对应1~2名低一层级护士结成帮扶对子,但理论和操作指导要求分别单独进行。即每名N2层级护士管理1~2名N1层级护士,每名N3层级护士管理1~2名N2层级护士,每名N4层级护士管理1~2名N3层级护士,以达到每个低层级护士均有1名高层级护士进行个别管理。
1.2.3 制定每个层级护士培训计划
高层级护士按培训计划负责结成对子的低层级护士的工作指导、帮助并互相学习、负责每月对低层级护士操作考核1次、抽问1例患者整体护理及相关疾病知识,对考核结果进行点评、分析、评分并记录。同时高层级护士对低层级护士指导临床带教、小讲课、读书报告、多媒体制作等教学技巧;对所管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给予指导。另外,要求N4层级人员每季度组织组内护理查房及病案讨论1次。
1.2.4 护士长进行管理及考核
护士长每月抽查2~4名不同层级护士管理各自层级工作执行情况,抽查N2、N1层级时检查其操作及理论是否有所提高,抽查N4、N3层级护士时检查其管理低层级护士的能力和记录本,并给予指导。
1.3 评价方法
1.3.1 理论考试
在实施该模式前及实施该模式后1年分别进行1次理论考核,考试题目在科室题库中随机抽取,内容包括内科学理论(占40%)及风湿专科理论(占60%),该题库由科室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职称以上老师根据风湿科临床工作中需要护士具备的专业能力编制而成。抽取试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4项共计100分,统一考试、统一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试卷,评卷由2名护士长双审评阅。
1.3.2 操作考核
操作考核是在本病房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32项或专科护理技术操作8项中随机抽取1项进行考核,由上一层级护士按医院统一的操作评分表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每月1次考核并进行评分,指出存在问题,但不进行比较;实施模式前1次和实施模式1年后最后1次操作考核由护士长和专业组长按医院统一的操作评分表进行操作考核并评分,并将这两次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判定成效。
1.3.3 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院统一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入院接诊、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康复指导、提供生活照顾等 14个条目,每个条目设计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较不满意”“不满意”5个选项,选前2项为满意,选后3项为不满意。满意度调查数据来源于我科在院患者满意度自查结果,2013年5月采集的246份满意度数据为“一带一”模式实施前数据,2014年6月采集的238份满意度数据为“一带一”模式实施后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新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得分有无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新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36名护士新模式实施前的理论考核成绩为(76.19±5.61)分,实施1年后成绩为(91.08±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4,P<0.001);36名护士新模式实施前的操作考核成绩为(85.72±3.27)分,实施1年后成绩为(92.36±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8,P<0.001)。
2013年5月采集的246份患者满意度数据为93%(229/246),2014年6月采集的238份患者满意度数据为97%(23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4,P=0.044)。
3 讨论
3.1 “一带一”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
风湿性疾病为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病,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3]。此外,我科为教学医院的优质护理病房,年住院人数约为3 300余人。面对发病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的各类风湿性疾病,要达到一定的护理水平,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必须要对护士进行严格的理论及操作培训。然而,我科低层级护士较多,存在临床经验不足、理论及操作技术能力欠缺的问题,难以满足风湿性疾病的临床工作需要。尽快提高低层级护士的专业能力要求护士长进行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果。我科采取将高层级和有能力的护士从上而下、以一管一或一管二的帮扶模式进行管理培训,结果表明,参与管理模式的每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提高(P<0.001),说明“一带一”模式能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
3.2 帮扶双方在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可达到默会知识的有效转化,提高患者满意度
默会知识指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4],只能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顿悟以及同事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的交流和切磋来获得[5]。护理临床思维能力及护士对患者感受的认识,即属于默会知识[6]。帮扶双方在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可达到默会知识的有效转化[7]。高层级护士也是由年轻护士成长而来,了解低层级护士的想法,更容易与帮扶对象建立起信任关系,促进有效的沟通和学习。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因为通过科室护理骨干对年轻护士的一对一帮扶,可以使年轻护士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如何运用护患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正确处理护患、护医、护技等各种关系,从而提高年轻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8],使护士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3.3 帮扶模式利于护士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实现
我科N4层级人员承担护理组长及大量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管理及教学经验。利用他们的长处管理低层级护士可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同时又能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模式实施后,各个层级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提高,说明“帮扶对子”模式不但能提高低层级护士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高层级护士的专业能力。高层级护士要对她所管的护士进行指导以满足其学习需求,首先必须进行自身提高。这迫使部分长期脱离课本的高你层级护士有了知识储备的压力,重新学习,了解最新的专科知识,以使自身的知识储备更丰富、视野更宽阔、技能操作更规范,才能适应帮扶模式;同时,参与“一带一”管理模式的高层级护士表示,该模式增加了其对专业的认同感,更能促进自我价值实现,通过改变管理模式、改进工作流程能让护士更多参加到护理管理中。
总之,在现今医学领域中,护士已经不仅仅是医生的帮手,也有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保证护理质量,适应当前优质护理的需要。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广大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和思考的课题。本研究显示“一带一”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风湿免疫科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促进护士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实现,可能成为提高护士专业能力的有效培训方法之一。
风湿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我科护理人员大多从其他科室调入,缺乏规范的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专科护理的经验较为欠缺。此外,风湿病是一系列多系统损害的疾病,与多学科相交叉,对护士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护士在提高风湿病患者健康结局中的作用[1]。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提出的10条有关护士在慢性炎症性关节炎患者管理中的角色的建议中,有7条是强调了护士对患者照护和管理的贡献,如护士对患者疾病活动度、治疗方案、药物不良反应、社会参与以及心理健康的监测[2]。我科从2013年以来采用“一带一”模式对风湿免疫科护士进行培训,就是安排高一级护士个别指导低一级护士,形成帮扶对子,旨在提高风湿免疫科护士的专业能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取得护士执业执照的在岗护士36人实施“一带一”管理模式。36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28.7±7.85)岁;主管护师5人(占14%),护师10人(占28%),护士21人(占58%);本科及在读本科22人(占61%),大专14人(占39%);从事风湿免疫科护理≥10年6人,6~9年7人,3~5年11人,≤2年12人。
1.2 “一带一”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1.2.1 划分护士层级
根据护士学历、本科室工作年限、职称、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等将护士划分为4个层级(N1、N2、N3、N4),其中N1层级人员为年资最低,能力最弱,其余由低到高依次为N2、N3、N4层级。我科符合N4层级人员6人,符合N3层级人员7人,符合N2层级人员11人,符合N1层级人员12人。
1.2.2 根据层级结成“一带一”模式
“一带一”模式是指每名高层级护士可以对应1~2名低一层级护士结成帮扶对子,但理论和操作指导要求分别单独进行。即每名N2层级护士管理1~2名N1层级护士,每名N3层级护士管理1~2名N2层级护士,每名N4层级护士管理1~2名N3层级护士,以达到每个低层级护士均有1名高层级护士进行个别管理。
1.2.3 制定每个层级护士培训计划
高层级护士按培训计划负责结成对子的低层级护士的工作指导、帮助并互相学习、负责每月对低层级护士操作考核1次、抽问1例患者整体护理及相关疾病知识,对考核结果进行点评、分析、评分并记录。同时高层级护士对低层级护士指导临床带教、小讲课、读书报告、多媒体制作等教学技巧;对所管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给予指导。另外,要求N4层级人员每季度组织组内护理查房及病案讨论1次。
1.2.4 护士长进行管理及考核
护士长每月抽查2~4名不同层级护士管理各自层级工作执行情况,抽查N2、N1层级时检查其操作及理论是否有所提高,抽查N4、N3层级护士时检查其管理低层级护士的能力和记录本,并给予指导。
1.3 评价方法
1.3.1 理论考试
在实施该模式前及实施该模式后1年分别进行1次理论考核,考试题目在科室题库中随机抽取,内容包括内科学理论(占40%)及风湿专科理论(占60%),该题库由科室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职称以上老师根据风湿科临床工作中需要护士具备的专业能力编制而成。抽取试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4项共计100分,统一考试、统一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试卷,评卷由2名护士长双审评阅。
1.3.2 操作考核
操作考核是在本病房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32项或专科护理技术操作8项中随机抽取1项进行考核,由上一层级护士按医院统一的操作评分表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每月1次考核并进行评分,指出存在问题,但不进行比较;实施模式前1次和实施模式1年后最后1次操作考核由护士长和专业组长按医院统一的操作评分表进行操作考核并评分,并将这两次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判定成效。
1.3.3 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院统一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入院接诊、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康复指导、提供生活照顾等 14个条目,每个条目设计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较不满意”“不满意”5个选项,选前2项为满意,选后3项为不满意。满意度调查数据来源于我科在院患者满意度自查结果,2013年5月采集的246份满意度数据为“一带一”模式实施前数据,2014年6月采集的238份满意度数据为“一带一”模式实施后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新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得分有无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新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36名护士新模式实施前的理论考核成绩为(76.19±5.61)分,实施1年后成绩为(91.08±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4,P<0.001);36名护士新模式实施前的操作考核成绩为(85.72±3.27)分,实施1年后成绩为(92.36±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8,P<0.001)。
2013年5月采集的246份患者满意度数据为93%(229/246),2014年6月采集的238份患者满意度数据为97%(23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4,P=0.044)。
3 讨论
3.1 “一带一”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
风湿性疾病为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病,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3]。此外,我科为教学医院的优质护理病房,年住院人数约为3 300余人。面对发病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的各类风湿性疾病,要达到一定的护理水平,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必须要对护士进行严格的理论及操作培训。然而,我科低层级护士较多,存在临床经验不足、理论及操作技术能力欠缺的问题,难以满足风湿性疾病的临床工作需要。尽快提高低层级护士的专业能力要求护士长进行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果。我科采取将高层级和有能力的护士从上而下、以一管一或一管二的帮扶模式进行管理培训,结果表明,参与管理模式的每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提高(P<0.001),说明“一带一”模式能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
3.2 帮扶双方在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可达到默会知识的有效转化,提高患者满意度
默会知识指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4],只能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顿悟以及同事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的交流和切磋来获得[5]。护理临床思维能力及护士对患者感受的认识,即属于默会知识[6]。帮扶双方在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可达到默会知识的有效转化[7]。高层级护士也是由年轻护士成长而来,了解低层级护士的想法,更容易与帮扶对象建立起信任关系,促进有效的沟通和学习。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因为通过科室护理骨干对年轻护士的一对一帮扶,可以使年轻护士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如何运用护患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正确处理护患、护医、护技等各种关系,从而提高年轻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8],使护士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3.3 帮扶模式利于护士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实现
我科N4层级人员承担护理组长及大量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管理及教学经验。利用他们的长处管理低层级护士可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同时又能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模式实施后,各个层级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提高,说明“帮扶对子”模式不但能提高低层级护士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高层级护士的专业能力。高层级护士要对她所管的护士进行指导以满足其学习需求,首先必须进行自身提高。这迫使部分长期脱离课本的高你层级护士有了知识储备的压力,重新学习,了解最新的专科知识,以使自身的知识储备更丰富、视野更宽阔、技能操作更规范,才能适应帮扶模式;同时,参与“一带一”管理模式的高层级护士表示,该模式增加了其对专业的认同感,更能促进自我价值实现,通过改变管理模式、改进工作流程能让护士更多参加到护理管理中。
总之,在现今医学领域中,护士已经不仅仅是医生的帮手,也有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保证护理质量,适应当前优质护理的需要。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广大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和思考的课题。本研究显示“一带一”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风湿免疫科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促进护士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实现,可能成为提高护士专业能力的有效培训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