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传统腹透液的生物不相容性使腹透寿命受到限制。有研究发现,生物相容性腹透液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影响优于传统腹透液。该文就生物相容性腹透液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残余肾功能、腹膜功能、腹膜炎发生率、技术失败、全因死亡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引用本文: 蔡盼盼, 李孜, 唐晓红. 生物相容性腹膜透析液在终末期肾病中应用的进展. 华西医学, 2017, 32(4): 626-629. doi: 10.7507/1002-0179.201505176 复制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有 10 万的 ESRD 患者应用腹透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占透析总人数的 10%~15%[1]。随着腹透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出现超滤衰竭、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溶质清除不充分等问题,最终导致腹透失败。伴随腹透的进行,腹膜形态结构与功能会随之而发生改变,已有研究表明腹膜的损伤与传统腹透液生物不相容性密切相关[2-3]。传统腹透液是采用葡萄糖作为渗透剂,具有高糖、高渗透压、低 pH 值、高葡萄糖降解产物(glucose degradation product,GDP)的特点。生物相容性腹透液是一类可以减少对腹腔生理干扰的腹透液,目前临床常用的生物相容性腹透液主要包括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和艾考糊精腹透液两大类。当今围绕生物相容性腹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有不少的研究,但结论各不相同。为此,本文就生物相容性腹透液与传统腹透液在 ESRD 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1 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
传统腹透液以乳酸盐作为缓冲液,pH 值大多数在 4.0~6.5 之间,相对于人体内环境是酸性溶液。而较低 pH 值使腹透液在高温消毒和储存过程中产生较多 GDP。多项研究表明,GDP 通过影响腹膜间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等机制,对腹膜结构与功能造成损伤[3-5]。所以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对腹腔生理环境的干扰有可能更小。
1.1 对残余肾功能、尿量的影响
残余肾功能不仅能清除部分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小分子毒素,维持一定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活性维生素 D3 的分泌,而且还能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磷水平,防止心血管钙化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残余肾功能对于腹透患者至关重要。Haag-Weber 等[6]研究表明,无论是否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低 GDP 腹透液组每月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的丧失速度小于传统腹透液组。但一项多中心、多国家参与的,同时也是迄今为止研究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最大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balANZ 试验)[7-10]却不认同这一观点。该研究纳入 185 例腹透患者,随访 24 个月,观察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与传统腹透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7-10]。结果显示,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与传统腹透液相比,第 1 年末及第 2 年末在残余肾功能的丧失和尿量(24 h 内)方面未发现有差异。但却发现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发生无尿的患者较少(7%vs. 20%),且发展到无尿所需时间较长(中位时间 492 dvs. 323 d)。Cho 等[11]针对生物相容性腹透液进行一项 Meta 分析,该研究纳入了 18 个 RCT、共 1 351 例患者,随访时间为 3 个月~3+ 年,研究表明两种腹透液组间在残余肾功能的丧失方面无差异,但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患者的尿量明显多于传统腹透液组。亚组分析表明,随访时间超过 12 个月时,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患者可以更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而<12 个月时,两组间在残余肾功能的丧失方面无明显差异。Seo 等[12]发表的关于生物相容性腹透液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系统综述再次印证了这一结论,即当疗程超过 12 个月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相容性腹透液显示出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作用。但目前有关使用生物相容性腹透液时间超过 3 年的研究较少,长时间使用生物相容性腹透液是否能对残余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仍需更多设计优良的临床研究来加以验证。
1.2 对腹膜功能的影响
腹透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侧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水分。可见腹膜功能是决定腹透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临床上通常用腹膜平衡试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评估患者腹膜溶质转运功能,用 24 h 超滤量-评估患者腹膜的超滤功能。对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能否更好地保护腹膜功能和增加超滤功能,目前研究结论并不一致[13-16]。Choi 等[14]研究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可以增加腹膜 24 h 超滤量,而腹膜平衡试验中 4 h 腹透液与血浆的肌酐比值(PET-4 h D/P Cr)却未见明显差异。Euro Balance 试验[15]则与之相反,结果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 24 h 超滤量少于传统腹透液组,而 PET-4 h D/P Cr 则高于传统腹透液组。Szeto 等[16]研究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组相比,24 h 超滤量无明显差异。Cho 等[11]进行 Meta 分析表明,无论 24 h 超滤量还是 PET-4 h 超滤量均未发现两组间存在差异。同时也未发现两组间在 PET-4 h D/P Cr、腹膜肌酐清除率、腹膜 Kt/V 尿素清除指数存在差异。然而该 Meta 分析 24 h 超滤量、PET-4 h D/P Cr、腹膜 Kt/V 尿素清除指数的异质性较大,且无法用研究设计、参与人数、分配来解释。所以,仍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估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对腹膜功能的影响。
1.3 腹膜炎的发生率
腹膜炎是腹透的严重并发症,反复发生腹膜炎可导致超滤失败及硬化性包裹性腹膜炎,使腹透患者被迫提早结束腹透治疗,甚至危及生命[17-19]。有研究表明,腹膜炎的发生与腹透液的种类相关[3,18-19]。balANZ 试验[7-10]结果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腹膜炎发生率较传统腹透液低,平均每人每年发生腹膜炎的概率分别为 0.30、0.49。该研究还表明生物相容性腹透液组发生腹膜炎的严重程度较传统腹透液组较轻。虽然两组间腹膜炎相关住院率并无差别,但中性 pH 值-低 GDP 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6 dvs. 11 d)。Cho 等[11]Meta 分析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组间腹膜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分析结果的异质性较大,且无法用研究本身的特点来解释。所以,仍需高质量的 RCT 研究作进一步论证该观点是否正确。
1.4 不良反应
多项研究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发生感染、贫血、腹透液渗漏、腹透管堵塞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无明显差异[7-10,15,20-23]。其中 balANZ 试验[7-10]还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的患者在灌入腹透液时,发生疼痛的概率较传统腹透液低。然而,报道腹透患者在灌入腹透液时发生疼痛概率的研究极少,对于这一结果有待更多的研究数据作进一步验证。
1.5 技术失败率及全因死亡率
Cho 等[11]Meta 分析显示,使用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或者传统的腹透液发生技术失败和死亡的风险相似,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然而,大部分研究的随访时间不长(≤24 个月),可能腹透液对腹透患者的长期影响尚未表现出来。所以,仍需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对腹透患者的发生技术失败和死亡影响。
2 艾考糊精腹透液
艾考糊精是一种从淀粉中提取的葡萄糖多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7 000[24-25]。艾考糊精腹透液是以艾考糊精代替葡萄糖作为渗透剂的腹透液。对于需要腹透液长时间留腹的患者,葡萄糖作为渗透剂会逐渐被人体吸收,使渗透梯度降低,导致腹膜超滤量减少,甚至负超滤;而艾考糊精不易被人体吸收,可持续维持渗透梯度,增加腹膜超滤,尤其适用于腹膜高溶质转运的患者。另外,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会导致血糖升高、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并发症[26-27]。因此,多项研究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的生物相容性优于传统腹透液[28-33]。
2.1 腹膜超滤及溶质转运
Finkelstein 等[28]进行的研究比较了 7.5% 艾考糊精腹透液和 4.25% 传统腹透液在高溶质转运或高平均溶质转运的自动化腹透患者中的超滤情况。该研究随访 2 周,结果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的 24 h 净超滤量明显多于传统腹透液[(+373.8±58.9)mL/dvs. (–239.7±151.0)mL/d]。该研究显示艾考糊精腹透液组的腹膜肌酐及尿素氮清除率较基线明显增加,而传统腹透液组无明显变化。Lin 等[29]在我国进行了一项为期 4 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该研究比较 7.5% 艾考糊精腹透液和 2.5% 传统腹透液对持续非卧床腹透患者的疗效。研究表明除腹膜低溶质转运患者外,艾考糊精腹透液组腹膜超滤量明显多于传统腹透液组。该研究还表明,试验结束时艾考糊精组腹膜肌酐清除率与基线相比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低溶质转运的患者相比,高溶质转运患者的腹膜肌酐清除率较基线明显增高。Cho 等[11]研究中纳入了 11 个关于艾考糊精及传统腹透液的 RCT,Meta 分析显示,艾考糊精腹透液组的超滤量明显优于传统腹透液组,且发生容量负荷过重的风险较低,而其腹膜肌酐清除率与传统腹透液相比无明显差异。
2.2 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Konings 等[30]研究随访 4 个月后结果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组残余尿量及残余肾功能的丧失较传统腹透液明显。Posthuma 等[31]研究随访 2 年,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受试者的尿量及肾脏肌酐清除率均逐渐减少,且艾考糊精组与传统腹透液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目前循证证据而言,2 项 Meta 分析研究表明,使用艾考糊精腹透液在增加腹膜超滤的同时对腹透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及尿量无明显影响[6,20]。
2.3 腹膜炎的发生率
Lin 等[29]研究中报道艾考糊精腹透液组有 2 例患者出现腹膜炎,而对照组无腹膜炎患者报道。但多个 RCT 研究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组发生腹膜炎的频率无明显差别[31-34]。
2.4 代谢异常
一项约 2/3 受试者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表明,随着研究进行,艾考糊精组空腹血糖逐渐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逐渐减少,血三酰甘油水平逐渐降低;而对照组空腹血糖保持不变,胰岛素使用量增加,血三酰甘油水平逐渐增加;但两组间总胆固醇水平未见明显异常[32]。Davies 等[24]研究表明,两组间血总胆固醇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艾考糊精腹透液组患者的干体质量明显低于传统腹透液组。He 等[27]对艾考糊精腹透液 RCT 研究中的代谢指标进行了 Meta 分析,结果表明艾考糊精组患者的血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的葡萄糖腹透液组,但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三酰甘油、体质量无明显差异。后续研究可对患者的糖、脂水平作进一步的观察,细致分析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新发糖尿病、胰岛素用量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指标的变化及差异。
2.5 不良反应
2 项高质量 RCT 研究表明,两种腹透液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呕吐、水肿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无明显差异,但艾考糊精组报道发生皮疹的例数较传统腹透液多[29-30]。但 Cho 等[11]进行的 Meta 分析表明,两组间发生皮疹的概率无明显差异。
2.6 技术失败率与全因死亡率
2 项 Meta 分析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相比发生技术失败和死亡的风险无明显差异[11,25]。鉴于艾考糊精可有效增加腹透超滤,后续还可对是否因超滤增加而减少腹透患者心衰的发生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等方面进行研究。
3 结语
使用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超过 12 个月可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和尿量。艾考糊精腹透液可明显增加腹膜超滤量,而并不损伤残余肾功能,对于高溶质转运的腹透患者尤其适用。但鉴于目前高质量的 RCT 研究较少,且结论并不一致,故仍需较多高质量的 RCT 研究对目前的结论及对腹透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作进一步研究。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有 10 万的 ESRD 患者应用腹透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占透析总人数的 10%~15%[1]。随着腹透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出现超滤衰竭、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溶质清除不充分等问题,最终导致腹透失败。伴随腹透的进行,腹膜形态结构与功能会随之而发生改变,已有研究表明腹膜的损伤与传统腹透液生物不相容性密切相关[2-3]。传统腹透液是采用葡萄糖作为渗透剂,具有高糖、高渗透压、低 pH 值、高葡萄糖降解产物(glucose degradation product,GDP)的特点。生物相容性腹透液是一类可以减少对腹腔生理干扰的腹透液,目前临床常用的生物相容性腹透液主要包括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和艾考糊精腹透液两大类。当今围绕生物相容性腹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有不少的研究,但结论各不相同。为此,本文就生物相容性腹透液与传统腹透液在 ESRD 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1 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
传统腹透液以乳酸盐作为缓冲液,pH 值大多数在 4.0~6.5 之间,相对于人体内环境是酸性溶液。而较低 pH 值使腹透液在高温消毒和储存过程中产生较多 GDP。多项研究表明,GDP 通过影响腹膜间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等机制,对腹膜结构与功能造成损伤[3-5]。所以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对腹腔生理环境的干扰有可能更小。
1.1 对残余肾功能、尿量的影响
残余肾功能不仅能清除部分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小分子毒素,维持一定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活性维生素 D3 的分泌,而且还能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磷水平,防止心血管钙化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残余肾功能对于腹透患者至关重要。Haag-Weber 等[6]研究表明,无论是否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低 GDP 腹透液组每月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的丧失速度小于传统腹透液组。但一项多中心、多国家参与的,同时也是迄今为止研究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最大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balANZ 试验)[7-10]却不认同这一观点。该研究纳入 185 例腹透患者,随访 24 个月,观察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与传统腹透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7-10]。结果显示,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与传统腹透液相比,第 1 年末及第 2 年末在残余肾功能的丧失和尿量(24 h 内)方面未发现有差异。但却发现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发生无尿的患者较少(7%vs. 20%),且发展到无尿所需时间较长(中位时间 492 dvs. 323 d)。Cho 等[11]针对生物相容性腹透液进行一项 Meta 分析,该研究纳入了 18 个 RCT、共 1 351 例患者,随访时间为 3 个月~3+ 年,研究表明两种腹透液组间在残余肾功能的丧失方面无差异,但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患者的尿量明显多于传统腹透液组。亚组分析表明,随访时间超过 12 个月时,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患者可以更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而<12 个月时,两组间在残余肾功能的丧失方面无明显差异。Seo 等[12]发表的关于生物相容性腹透液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系统综述再次印证了这一结论,即当疗程超过 12 个月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相容性腹透液显示出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作用。但目前有关使用生物相容性腹透液时间超过 3 年的研究较少,长时间使用生物相容性腹透液是否能对残余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仍需更多设计优良的临床研究来加以验证。
1.2 对腹膜功能的影响
腹透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侧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水分。可见腹膜功能是决定腹透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临床上通常用腹膜平衡试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评估患者腹膜溶质转运功能,用 24 h 超滤量-评估患者腹膜的超滤功能。对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能否更好地保护腹膜功能和增加超滤功能,目前研究结论并不一致[13-16]。Choi 等[14]研究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可以增加腹膜 24 h 超滤量,而腹膜平衡试验中 4 h 腹透液与血浆的肌酐比值(PET-4 h D/P Cr)却未见明显差异。Euro Balance 试验[15]则与之相反,结果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 24 h 超滤量少于传统腹透液组,而 PET-4 h D/P Cr 则高于传统腹透液组。Szeto 等[16]研究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组相比,24 h 超滤量无明显差异。Cho 等[11]进行 Meta 分析表明,无论 24 h 超滤量还是 PET-4 h 超滤量均未发现两组间存在差异。同时也未发现两组间在 PET-4 h D/P Cr、腹膜肌酐清除率、腹膜 Kt/V 尿素清除指数存在差异。然而该 Meta 分析 24 h 超滤量、PET-4 h D/P Cr、腹膜 Kt/V 尿素清除指数的异质性较大,且无法用研究设计、参与人数、分配来解释。所以,仍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估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对腹膜功能的影响。
1.3 腹膜炎的发生率
腹膜炎是腹透的严重并发症,反复发生腹膜炎可导致超滤失败及硬化性包裹性腹膜炎,使腹透患者被迫提早结束腹透治疗,甚至危及生命[17-19]。有研究表明,腹膜炎的发生与腹透液的种类相关[3,18-19]。balANZ 试验[7-10]结果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腹膜炎发生率较传统腹透液低,平均每人每年发生腹膜炎的概率分别为 0.30、0.49。该研究还表明生物相容性腹透液组发生腹膜炎的严重程度较传统腹透液组较轻。虽然两组间腹膜炎相关住院率并无差别,但中性 pH 值-低 GDP 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6 dvs. 11 d)。Cho 等[11]Meta 分析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组间腹膜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分析结果的异质性较大,且无法用研究本身的特点来解释。所以,仍需高质量的 RCT 研究作进一步论证该观点是否正确。
1.4 不良反应
多项研究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发生感染、贫血、腹透液渗漏、腹透管堵塞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无明显差异[7-10,15,20-23]。其中 balANZ 试验[7-10]还表明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的患者在灌入腹透液时,发生疼痛的概率较传统腹透液低。然而,报道腹透患者在灌入腹透液时发生疼痛概率的研究极少,对于这一结果有待更多的研究数据作进一步验证。
1.5 技术失败率及全因死亡率
Cho 等[11]Meta 分析显示,使用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或者传统的腹透液发生技术失败和死亡的风险相似,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然而,大部分研究的随访时间不长(≤24 个月),可能腹透液对腹透患者的长期影响尚未表现出来。所以,仍需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对腹透患者的发生技术失败和死亡影响。
2 艾考糊精腹透液
艾考糊精是一种从淀粉中提取的葡萄糖多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7 000[24-25]。艾考糊精腹透液是以艾考糊精代替葡萄糖作为渗透剂的腹透液。对于需要腹透液长时间留腹的患者,葡萄糖作为渗透剂会逐渐被人体吸收,使渗透梯度降低,导致腹膜超滤量减少,甚至负超滤;而艾考糊精不易被人体吸收,可持续维持渗透梯度,增加腹膜超滤,尤其适用于腹膜高溶质转运的患者。另外,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会导致血糖升高、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并发症[26-27]。因此,多项研究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的生物相容性优于传统腹透液[28-33]。
2.1 腹膜超滤及溶质转运
Finkelstein 等[28]进行的研究比较了 7.5% 艾考糊精腹透液和 4.25% 传统腹透液在高溶质转运或高平均溶质转运的自动化腹透患者中的超滤情况。该研究随访 2 周,结果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的 24 h 净超滤量明显多于传统腹透液[(+373.8±58.9)mL/dvs. (–239.7±151.0)mL/d]。该研究显示艾考糊精腹透液组的腹膜肌酐及尿素氮清除率较基线明显增加,而传统腹透液组无明显变化。Lin 等[29]在我国进行了一项为期 4 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该研究比较 7.5% 艾考糊精腹透液和 2.5% 传统腹透液对持续非卧床腹透患者的疗效。研究表明除腹膜低溶质转运患者外,艾考糊精腹透液组腹膜超滤量明显多于传统腹透液组。该研究还表明,试验结束时艾考糊精组腹膜肌酐清除率与基线相比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低溶质转运的患者相比,高溶质转运患者的腹膜肌酐清除率较基线明显增高。Cho 等[11]研究中纳入了 11 个关于艾考糊精及传统腹透液的 RCT,Meta 分析显示,艾考糊精腹透液组的超滤量明显优于传统腹透液组,且发生容量负荷过重的风险较低,而其腹膜肌酐清除率与传统腹透液相比无明显差异。
2.2 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Konings 等[30]研究随访 4 个月后结果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组残余尿量及残余肾功能的丧失较传统腹透液明显。Posthuma 等[31]研究随访 2 年,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受试者的尿量及肾脏肌酐清除率均逐渐减少,且艾考糊精组与传统腹透液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目前循证证据而言,2 项 Meta 分析研究表明,使用艾考糊精腹透液在增加腹膜超滤的同时对腹透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及尿量无明显影响[6,20]。
2.3 腹膜炎的发生率
Lin 等[29]研究中报道艾考糊精腹透液组有 2 例患者出现腹膜炎,而对照组无腹膜炎患者报道。但多个 RCT 研究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组发生腹膜炎的频率无明显差别[31-34]。
2.4 代谢异常
一项约 2/3 受试者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表明,随着研究进行,艾考糊精组空腹血糖逐渐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逐渐减少,血三酰甘油水平逐渐降低;而对照组空腹血糖保持不变,胰岛素使用量增加,血三酰甘油水平逐渐增加;但两组间总胆固醇水平未见明显异常[32]。Davies 等[24]研究表明,两组间血总胆固醇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艾考糊精腹透液组患者的干体质量明显低于传统腹透液组。He 等[27]对艾考糊精腹透液 RCT 研究中的代谢指标进行了 Meta 分析,结果表明艾考糊精组患者的血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的葡萄糖腹透液组,但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三酰甘油、体质量无明显差异。后续研究可对患者的糖、脂水平作进一步的观察,细致分析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新发糖尿病、胰岛素用量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指标的变化及差异。
2.5 不良反应
2 项高质量 RCT 研究表明,两种腹透液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呕吐、水肿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无明显差异,但艾考糊精组报道发生皮疹的例数较传统腹透液多[29-30]。但 Cho 等[11]进行的 Meta 分析表明,两组间发生皮疹的概率无明显差异。
2.6 技术失败率与全因死亡率
2 项 Meta 分析表明,艾考糊精腹透液组与传统腹透液相比发生技术失败和死亡的风险无明显差异[11,25]。鉴于艾考糊精可有效增加腹透超滤,后续还可对是否因超滤增加而减少腹透患者心衰的发生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等方面进行研究。
3 结语
使用中性 pH 值-低 GDP 腹透液超过 12 个月可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和尿量。艾考糊精腹透液可明显增加腹膜超滤量,而并不损伤残余肾功能,对于高溶质转运的腹透患者尤其适用。但鉴于目前高质量的 RCT 研究较少,且结论并不一致,故仍需较多高质量的 RCT 研究对目前的结论及对腹透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