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眼科医院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 郑州45000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基于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SS-OCT)影像特征设计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先天性视盘小凹(ODP)合并黄斑病变(ODP-M)患眼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干预性队列研究。2019年9月至2024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ODP-M患者15例15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SS-OCT检查。采用标准E字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SS-OCT检查,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RT)。根据ODP形态特征以及黄斑区劈裂、水肿和脱离情况,结合手术中玻璃体后皮质与黄斑区内界膜牵拉程度,设计个性化手术方式。Ⅰ类: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黄斑区内界膜剥除、ODP内界膜填塞和玻璃体腔气体填充;Ⅱ类:玻璃体切割联合不保留黄斑区的内界膜剥除或未行ODP内界膜填塞,玻璃体腔气体填充。15只眼中,行Ⅰ类、Ⅱ类手术分别为10、5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期间采用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变化以及CRT降低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BCVA、CRT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15例15只眼中,男性4例4只眼,女性11例11只眼;年龄(28.87±16.5)岁。患眼logMAR BCVA为0.94 ± 0.51;CRT为(697.80 ± 301.80)μm。末次随访时,患眼logMAR BCVA为0.53±0.49;CRT为(392.53 ±167.55)μm。与手术前比较,患眼BCVA、CRT均获得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3.25,P=0.006、0.006)。手术后,出现一过性高眼压2只眼,未给予特殊处理,持续3~7 d后眼压恢复正常水平。行非预期二次手术2只眼。其中,Ⅰ类手术1只眼,手术后ODP处隧道封闭,黄斑区少量视网膜下液;Ⅱ类手术1只眼,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 基于SS-OCT影像特征设计的个性化手术治疗ODP-M可降低患眼CRT,改善视力。

版权信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中华眼底病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