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 300384;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2024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难治性DME患者9例1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经5次及以上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275 μm。所有患眼接受25G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黄斑视网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患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3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微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眼BCVA、黄斑平均光敏感度(MS)及CMT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例10只眼中,男性4例5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年龄43~79(65.3±10.8)岁。患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3个月,logMAR BCVA分别为0.84±0.25、0.72±0.31、0.63±0.22;MS分别为(16.48±5.03)、(16.6±6.31)、(18.0±5.33)dB;CMT分别为(437.5±90.4)、(306.9± 87.4)、(288.7±87.3)μm。与手术前比较,BCVA:手术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5,P=0.074),手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P=0.001);MS:手术后1、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8、-1.022,P=0.940、0.334);CMT:手术后1、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2、3.175,P=0.018、0.011),且手术后1、3个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7,P=0.038)。所有患眼手术中及手术后均未发生黄斑裂孔、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眼压升高和白内障等情况。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视网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难治性DME患眼CMT,提高视力,安全性好。

版权信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中华眼底病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改编